摘要: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的工具,交流中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中国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厚文化底蕴。中国的语言文字造诣极深,学习起来有较高难度,而作为运用语言教学的语文教师,身上负有艰巨的教书育人的使命,为了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提高个人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师;语言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271-01
一、语文教师及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在传递国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展现个人修养,突出个性,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理应成为语言运用的典范。那么如何能让孩子喜欢国学,熟练运用文字?着实需要我们深入探究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展现语言的优美和知识的魅力。
实际教学中发现,语文教师的魅力一般大于其他教师,这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语言艺术的熏陶铸就我们语文教师由内而外散发的艺术气息。
语文教师要做到教学语言美,首先:语言要简洁而不啰嗦,富有逻辑而不失重点突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教师语言的特点也是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讲啰嗦话,注意不要拖泥带水。
如何运用我们的语言魅力上好一堂语文课?大家知道,课文由很多种形式,散文、诗歌、记叙文等等,不同的文体上课的形式区别开来。
在教学之前,我们要认真的研究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思考一下教学过程所使用的方法与教学语言,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思路: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如何上好?对此我们的心里才会有一个清晰的、大致的、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朝着目标努力,我们就会想法把书本语言变成我们自己的语言,结合学生接受能力和语言特点,课堂上有意识的去组织教学,提炼教学语言,用干练简洁的话语表达教学内容,就不会漫无边际,胡乱扯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了。
二、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书中论述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强调语言素养对教师的特殊意义。语言魅力是教师的制胜法宝,也是师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最能吸引学生的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语文老师的语言更应具有自身的特点,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幽默性、逻辑性和简洁性等特点之外,还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方法。语文课堂的导入由很多种形式:讲故事形式、提问、播放歌曲、观看片段等。不同的文体内容要运用不同的导入形式,使学生上课伊始就能对本堂课的内容感兴趣,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知识的接收。
三、教师的引导要平等而有效
课改要求课堂要由老师的灌输改为学生的主动思考,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文教学,学生们由于很多对古文不感兴趣,所以接受上存在一定困难。
语文老师要敢于大胆引导,全面开花,在引导的过程中注意平等对话,不能让一部分学生感觉在老师的语言引导过程中自带偏见,这样就会使得课堂学生的调动陷入被动,融入其中的往往就是其中一小部分学生群体被积极带动起来,另外一大部分学生如吃瓜群众看戏,那么,这样的引导就是无效的引导。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结合现代生活讲解历史故事,从而深入浅出,化繁为易。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口若悬河,脱离课本畅谈伟人生的丰功伟绩,照本宣科的一字一字讲解古文之意,最终学生的理解也只会是一堂翻译课而己。要让孩子們理解古人之境,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历史与现实需全面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语言要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上课前,我们要充分备好每一堂课,只有上课内容了如指掌才会熟能生巧。把握了文章主旨,紧紧围绕主旨铺展开来才能万变不离其宗,语言才会有逻辑性。
根据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语言表达要有严密而滴水不漏的逻辑性,决不能想到哪就说到哪,信口开河。逻辑性是什么?就是指确切地使用概念,对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信息量大,语言准确,简炼明晰,防止语言臃肿累赘,更不可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如果教师语言做不到这点,课堂教学表面上显得生动活泼,趣味性很浓厚,然而由于教师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说者口干舌噪,时间花了半天,听者不明究理,人云亦云。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要说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就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很难。严密的教学语言,既体现了教师语言表达的完美,精练,也体现了一个教师语言表达的吸引力,展现了汉语言的魅力。
五、结语
总之,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而不失幽默风趣,活泼生动且富于亲和力,只有这样才会使得整堂课富有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学生才会爱上语文,爱上国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