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评弹说表的特点就是用私白、咕白、托白、衬白、将官白中的这些潜台词一层层给听众解读出来,解读得丝丝入扣,听众听得有滋有味,感受到人物的心思,赞叹语言的奥妙。评弹是语言的艺术,评弹艺术家们对评弹语言、也就是吴语文学做出了无与伦比的杰出创造。苏州评弹虽然叙述“平民化”了的才子佳人故事,但是绝不低俗。书中人物的语言也都是耐人寻味的,这些人物对白尽管都是生活化的语言,但又都是经过提炼的,富有人物的心理容量,富有戏剧性。
关键词:评弹;魅力;形式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149-01
一、前言
评弹是盛行于江南的用苏州话来表演的说唱艺术,它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它以自己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海内外的爱好者。它历经三四百年的发展,至今流派纷呈,唱腔日臻完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二、语言艺术魅力
评弹的语言叙述系统是灵活多变的,有各种不同的叙述方式,不同的叙述视角。如果说书人只用一种简单的叙述方式来讲故事,那么势必使整部书单调平板,听客将会觉得评弹艺术枯燥乏味。正是各种表与白的交替穿插,使叙述方式不断变化,就很好的讲述了故事,也很好的塑造了人物才能真正吸引了广大听客,使评弹艺术始终焕发其光芒。徐云志的优雅从容、轻松幽默的说表,恰好供托出《三笑》的喜剧性风格。周玉泉的醇厚自然,使《玉蜻蜓》人与事更生活化,富有人情味。杨振雄的儒雅潇洒的说表,正是《西厢记》的风雅幽默风格的最佳叙述方式。
说书人吸收了大量鲜活的生活语言,吴方言所特具的幽默、轻松、微妙、传情,被评弹艺人运用得出神入化。深深庭院、浅街小巷、茶馆酒楼、闹市码头,各种人物口头有着鲜活独特的吴方言语言。艺人们熟悉这些吴语语言的特殊的意蕴与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巧妙地融合成评弹的叙述语言,大大提高了评弹的趣味性。正是这些通过精心提炼出来的口头吴方言语言,俗中显雅的特点,才是评弹艺术魅力之所在。
在明清时期形成显著特色的吴文化,主要是文人雅士文化,是显示中国传统文人雅士文化建构和美学追求的文化。由于有典雅的吴文化滋养,必然决定了苏州评弹的文化品格和美学特征难与细。但是评弹本是民间通俗艺术,江南城乡茶馆、街头大小广场,随处都有说书先生在弹唱故事。说书先生都来自市民社会,他们熟悉市民生活、习俗、心理、语言,他们以通俗语言、手法讲述通俗故事,意在消遣娱乐。苏州评弹面对的江南听客,不同于其他地域,虽然评弹听客不一定是文化人,大多是普通市民,但是他们生存在吴地,受到吴文化的熏陶,受到种种艺术感染。他们又不俗,他们欣赏点雅趣,欣赏丝丝入扣的细致,书品粗俗庸俗为老听客、知音所不取。因此评弹创作者、评弹艺人与听客共同引导着苏州评弹向雅致方面发展,使评弹这一大众通俗艺术于俗中见雅,追求细致,曲径通幽。
这就是在吴文化中熏陶出来的评弹艺术的品位。
三、评弹的表演形式
评弹一般是以个体表演为主,后来发展有了双档,三个档,多个档,但是也以个人说唱、表演个体艺术为主。由于个人的经历、性格、气质、经验、修养以及所学书目的不同,哪怕是同一剧目,同一流派,个人的发挥也会有不同特色。例如:朱介生、朱慧珍、周云瑞、杨振雄同样所唱的“俞调”为什么风格迥异但又不离其宗,就是因为他们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有取有舍,才能同—“俞调”,演绎出不同的韵味。“书调”是作为不变的唱腔主干,而演员根据唱词的变化,运用很多多变的转腔、高低音的变化、以及抑扬顿挫、咬字、收放等技法,词变腔化,腔变意出,但又始终统一在不变的同一流派中。这“一曲多唱”的“一”和“多”的关系,也就是变与不变的结合,在不变中显示变化。这种唱是最强调语言因素的,这种唱最灵活,最能生动地塑造人物和交代故事。这是弹词唱腔中的讲唱性所在,因为它在叙事中发挥了曲调的表现力,运用在演出中又非常妥帖、吻合,最符合说书这一说唱艺术的特征,因而受群众的喜爱,经久不衰,生命力強大。这也是苏州弹词的明显特点和精髓。
每一种流派唱腔,都以一种唱腔为主体,结合书情内容,个人表演的风格发展而成。一般都以一种主体唱腔,借鉴其他音乐素材,而不会是多种流派唱腔的混合。演唱多种内容,成为了弹词唱腔的基本特点。就是它的基本特征、基本风格不变,因内容感情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变化。
四、结语
评弹艺术发展至今,书目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20世纪末期以来,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要想评弹艺术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下去,必须随时代的进展、内容的更新,有相应的改革才能相适应。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