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花鼓戏”舞蹈是湖南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湖南花鼓戏”舞蹈的研究,能够促进舞蹈文化艺术的传承,对湖南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丰富也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湖南花鼓戏”舞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力求能为“湖南花鼓戏”舞蹈文化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的有效传承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舞蹈文化;艺术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147-01
“湖南花鼓戏”是由一男一女进行表演的民间小戏,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在传承过程中作为湖南地方的代表剧种,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作为民间小戏,其毕竟无法与湘剧等地方大戏的发展等同,在“湖南花鼓戏”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陷入到发展困境中。因此针对“湖南花鼓戏”中的舞蹈文化艺术,要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探索,加深对“湖南花鼓戏”舞蹈艺术文化的认识,有效促进舞蹈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一、平易近人的“民俗文化”风格
“湖南花鼓戏”将湖南地区的传统“地花鼓”作为发展原形,在长时间的发展和传播基础上形成了特色说唱艺术文化,在艺术体系中表现出明显的民俗文化特征。一般情况下,“湖南花鼓戏”往往由两个人进行表演,与东北地区的“二人转”戏曲形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被地方群眾形象的称之为“采茶等”、“花鼓灯”等,在湖南地区的地方民俗戏曲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经过系统的研究发现,“湖南花鼓戏”舞蹈艺术与劳动人民的劳动工作存在紧密联系,但是其又不仅限于民间劳动动作,还与许多其他民间舞蹈形式交汇融合,逐步构成了特色的舞蹈艺术体系,如融合民间杂技和民间武术艺术动作,能够让欣赏者产生惊险刺激的视觉感受。并且在舞蹈艺术中表现出明显的民俗化特征,部分艺人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了滚灯、甩发等技术动作,与社会底层文化素质偏低社会大众的欣赏需求吻合,因此在民间艺术中可以获得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为了迎合底层社会大众的欣赏需求,“湖南花鼓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媚俗的特点,对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性影响。所以新时期在发展“湖南花鼓戏舞蹈艺术的过程中,要把握民俗风格,并控制俗化程度,深化舞蹈艺术的内涵,为其有机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风亮节的雅士情怀
新时期艺术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文化传承工作日渐受到重视,“湖南花鼓戏”作为湖南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也受到广泛关注,大量专业研究者参与到“湖南花鼓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效促进舞蹈艺术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还使其成为高雅人士智慧的结晶,对“湖南花鼓戏舞蹈在新时期背景下的有效传承以及程式化、体系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受到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理念的影响,早期“湖南花鼓戏”表现出明显的过于低俗特征,甚至部分曲目的演出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是由于“湖南花鼓戏”在基层群众中受到广泛欢迎,因此也在大戏中偷偷的演出“花鼓戏”,形成了“半灯半戏”的发展状态,导致“湖南花鼓戏”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大戏的影响,开始呈现出高雅大方的特征,部分高雅戏曲文化研究者也参与到“湖南花鼓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研究实践中,对“湖南花鼓戏',舞蹈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有效的支持作用。
三、“湖南花鼓戏”舞蹈个案解读
在本次研究工作中就将“刘海砍樵”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湖南花鼓戏',舞蹈艺术雅俗共享的特点。《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中的经典折子,其中的舞蹈艺术是雅俗共赏的范本,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价值。系统研究,在《刘海砍樵》中使用了大量民间舞的基本步伐,并且即使在简单的登山动作中,也使用多种变化对刘海上山砍樵的情境加以表现,如轻松跳跃的步伐反映出其轻松愉快的心情、脚掌重重踏地的步伐反映出其在趟水时艰难前行的情境,民俗趣味性特征得到了极大的彰显。而在戏曲中,也适当的采用了刚健的古典舞舞姿,表现出主人公机智聪明的性格,如弓箭步舞蹈表现出主人公坚毅的性格、小射燕舞姿反映出儒雅的特点等。可见在《刘海砍樵》中存在明显的雅俗共赏特点,因此在对《刘海砍樵》舞蹈艺术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从雅俗共赏的角度进行细化解读,为舞蹈艺术文化的传承提供相应的指导。
四、结语
“湖南花鼓戏”舞蹈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传播,不仅极大丰富了湖南地方戏曲文化的发展,也对我国民间戏曲文化体系的完善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新时期在发展地方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湖南花鼓戏”舞蹈艺术文化的重视,有效促进“湖南花鼓戏”舞蹈艺术文化的传播。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