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非职业舞者创作和表演的舞蹈作品统称为群众舞蹈,常见的舞蹈形式是群舞。一般来说,群众舞蹈的主题多是表现群众的日常生活,所以群众舞蹈创作一定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那么如何可以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享的舞蹈作品呢?群众舞蹈创作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什么呢?笔者将结合个人的舞蹈创作经验对这一艺术课题做出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想法,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群众舞蹈;艺术创作;主要原则
中图分类号:G241.3;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8-0092-01
一、前言
随着全民素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层出不跌,舞蹈作为一种雅俗共享的艺术活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舞蹈界也开始更加注重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我国舞蹈文化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群众舞蹈创作是舞蹈创作中的一种,群众舞蹈的特点是具有普适性和广泛性,群众对于这种舞蹈形式有一套特定的衡量标准,因此针对群众舞蹈的创作就要贴合实际,贴合生活,贴合群众,并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群众对审美的需求。设计师在进行群众舞蹈创作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就会出现一些脱离实际,缺乏美感的作品,下面笔者结合个人舞蹈创作经验提出一些群众舞蹈创作应该遵循的原则,以便能够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二、三贴近原则
十六报告中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是我国文化宣传工作的指导方针,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用,这一原则适用于所有的群众文化活动中,群众舞蹈当然也不例外。三贴近原则指的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所谓贴近实际,指的是从实际出发部署文艺工作,无论是开展文艺创作还是检验文艺作品都要以实际效果出发,不能凭空想象,这样才能够保证群众舞蹈创作的时代性,普适性和规律性。所谓贴近生活,就是在生活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群众舞蹈创作要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能够引领群众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所谓贴近群众,就是扎根于广大群众,舞蹈和广大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所以针对群众设计的舞蹈形式要能够满足于群众的需求,或者是能够反映出群众的心声,让群众在舞蹈过程中感受到切身的快乐以及精神世界的充足。
三贴近原则并不是说要扼杀设计师的想象,贴近生活并不是要被生活“拖着走”,而是说设计师在群众舞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感受,考虑到群众的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辅以创造性的设计思路完成设计师的美学体验。除此之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并不局限于当前的状态,也可以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设想,通过舞蹈这种形式完成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可以引领群众为了美好生活和更加丰富的精神家园而奋斗。
三、注重群众舞蹈的个-性之美
舞蹈的个性之美是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记忆的关键点,也是舞蹈作品的灵魂所在。笔者记得当时《黄河女儿情》第一次出现在舞台上时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大家都被这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文化的舞蹈作品和感动,所震撼,在当时的舞蹈界还刮起了一阵“西北风”。那么为什么它可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因为它独具风格,是一个有灵魂,有思想的作品,无论是在文化品位,艺术特色以及情感穿透力等方面它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树一帜,这就是它的个性之美。设计師在进行舞蹈创作时要具有使命感,要具有对美的一种追求,不能看轻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不是可以随便“糊弄”的。群众需要借助舞蹈这种动态的表演方式去表达自己心中炽热的感情,去完成属于自己的艺术追求,需要这种在思想层面,艺术层面和民族层面都具有鲜明个性的舞蹈作品来实现情感上的一种转换。所以设计师要重视群众舞蹈的个性之美。可以多揣摩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认真学习优秀的创作方式,避免模仿和照搬,其实生活中和民间艺术中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可以放大,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要紧紧抓住这些闪光点,让自己的作品扎根于传统文化和风俗民情中,当然可以增添一定的想象和夸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挖掘出我们这个民族性的特质,因为群众舞蹈是不能脱离民族的,它是一个民族的整体民俗,风情,信仰,崇拜和审美意识长期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怎么创作都无法忽视这种“本质”的东西,这种独一无二的本质往往也是一个舞蹈作品能够成为经典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结语
群众舞蹈的受众是广大群众,每一个受众的心态又是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群众舞蹈创作既要具有普适性,又要具有个性。群众舞蹈首先要满足绝大部分人对于舞蹈的需求,其次是满足个体的审美需求,所以设计师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提炼出生活中的闪光点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从而使舞蹈作品既贴合群众,又能够保留民族性的特色和个性。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