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的结合体,以其快速壮大的发展趋势和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成为当代城市最具影响力的主流产业。陶瓷艺术设计作为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具有深厚的文化积蕴与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陶瓷行业的关系出发,探究了当前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陶瓷设计趋势,并针对当前陶瓷设计人才培養出现的诸多实际问题以及未来陶瓷设计人才需求为研究基础,对陶瓷设计课程及教学模式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思路,以期对我国陶瓷设计教育改革有所助益。
关键词:文化;传统;教育;陶瓷;设计
一、文化创意产业与陶瓷设计的关系
无论是从中国传统陶瓷技艺传承或是从当代设计课程模式而言,设计的创新与教育教学方式之间的重要关联性似乎已无需赘言。从世界设计史来看,任何一场独立的、富余探索的设计实验都并非空穴来风,他们往往在引领设计改革之前已具有深厚的学院派教育认知。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的引领者,之所以能够对全球设计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得益于以格罗皮乌斯以及广大具有实验思想的艺术家在变革与创新思想指导下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包豪斯艺术家们在致力于推动美术和工业化社会调和所做出的尝试,在陶瓷设计领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例如格罗皮乌斯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为罗森塔尔设计的茶具,一反传统粗笨的形式构造,将人性化体验与美学追求融入其中,以层次分明的装饰和实用的功能形式,使得这款设计在当时陶瓷产品中独树一帜却又不失魅力。包豪斯教育的毕业生把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各自领域取得变革与发展,从而引领了欧洲现代设计的浪潮。
二、当代陶瓷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一)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意识
近年来,创意陶瓷似乎成为新的宠儿,极大的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年轻的陶瓷从业者以活跃而又富余激情的设计才能为陶瓷开辟了新的设计土壤,由于陶瓷这一媒介的特殊性和承载的文化精神,媒体的过度报道与放大,使得创意陶瓷处于一种“虚假繁荣”的态势。但从笔者实际了解情况来看,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创意陶瓷,从设计上往往以新颖的形式取胜,功能和人机体验上往往缺乏对主流消费者的需求考虑,且在产品规划上,缺乏必要的后续改良和创新方案,以至于市场反应较差。这一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创业者创新热情降低,或因缺乏经济支撑而放弃。这一现象其实在陶瓷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作品中亦有所体现,从表面上看,学生创作制作能力从题材和思维上更加活跃,但从市场和使用体验上缺欠佳。
(二)教学过程脱离实践应用
陶瓷企业及相关用人单位常提出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的普遍现象,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呼吁加强学生基础训练,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从近年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教学与实践的长期脱离。陶瓷设计教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程规划中并不乏基础训练,但基础训练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未能达到既定的设计目标。笔者在近年毕业生访谈调研中发现,许多陶瓷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四年的基础训练尚不具备掌握窑炉基本操作与控制烧成等基本成型技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代陶瓷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从根本上而言,仍然处于传统作坊式工艺的传承教学。良好的工艺传承能够集成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然而从当代创意设计的国际背景下,这种延续数十年的传统工艺模式显然是不符合当代设计成型需求的。类似干粉成型工艺、数字化模具制作、3D打印陶瓷等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形式,学生基本无缘得见,也仅仅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理论了解。
三、文化创意产业趋势下陶瓷艺术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构建形式创新与实践统一的教学模式
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差异化和个性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立足的根基,与其说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意经济”,从形式而言似乎更应该定义为“眼球经济”。因此,立足于当代创意产业发展趋向背景,创新与实践统一的课程模式是培养当代陶瓷设计高素质人才的保障。
(二)探寻民族文化特征下的创新方法论
民族化设计不仅仅当代文化软实力输出的需要,更是中国陶瓷设计立足于国际陶瓷设计大环境中的必由之路。从当前的市场中也不难看出,陶瓷装饰取材于中国传统纹样的少之又少,反而类似英式图案等抽象等元素却大行其道。而在当前的院校中平面设计基础基本上也以西方装饰为参照体系。在相关设计教材中,有关中国传统装饰的案例有很多,但大多局限于论证举例,释义与概括。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