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博物馆视野中的标准化教育体系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228
赵乐 邵丹

  摘要:在当前综合国力竞争当中,博物馆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标准化教育体系,说明了文化本身所扮演的重要性进一步地得到了凸显,其也逐步成为博物馆当前展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应该客观地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更好地让其在世界文化环境中得到绽放。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有助于促进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推动实现文化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和基础。

  关键词: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教;系统性;整体性;标准化

  一、前言

  博物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和培育的关键,同时也是当前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面对当前多元化的思想文化氛围,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让广大观众得到正确的引导,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价值观自信和民族文化自信,这对于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教育部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针对于现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应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入手,提升博物馆建设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思想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目前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必须要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思想理念上意识到其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做好继承和弘扬。我们不能全盘地进行肯定和否定,同时也应该对于其存在中的合理内容进行人事和学习,去其糟粕。对不适应当前时代的内容,应该进行扬弃。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在展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有选择、有创造、有意识地进行利用,把握好本质,引入现代化的精神内涵,更好地促进博物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推广发展。

  三、博物馆教育体系的改进

  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博物馆教育体系的有效改进,融入更加新颖的教育内容,让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得到不断地提高。不同地区的博物馆应该结合自身本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对于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引入专题化、特色化的内容。对于不同层次观众教育活动的开展来说,其专业内容体系也应该体现出更多的层次性和科学性,更好地以丰富的形式和内容,满足新时期的博物馆宣传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

  对于博物馆职能教育来说,其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于现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进行补充延伸的课程,是贯穿于博物馆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本身在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对于当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陈展体系内容中进行更好地完善,提升其内容的丰富性。

  例如,可以增加一些欣赏与赏析类的教育活动,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积极地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当前教育活动的融合点,切实地、有针对性地构建一套适应不同群体观众认知、可视、可听的体系。对于宣教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切实地实现对专业陈展水平提升和促进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博物馆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于其内容进行不断丰富,本着长远的发展目光,构建合理的设置目标,真正地让观众步入博物馆中有所受益。

  例如,未成年观众群体在参观展览中,需要更加丰富的文化信息的传递量,这就需要不断地收集新的文化科研信息传递给他们。且需要广泛的给予各个观众群体进行规定内容的展示与宣讲,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根据教育模式的不同开展学习,强化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在国学经典的影响下,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会具备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传播传统文化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四、博物馆队伍的建设

  专业队伍对于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开展成效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应该积极地推进专业队伍建设工作,并且在相关的领域内,增设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在专业队伍建设上,也应该更加科学的引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更多满足新时期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博物馆对实际教育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教育实践能力以及理论展示水平也是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开展中,博物馆应该让广大专业人才在对教育、科学、艺术以及历史知识方面具有更深入研究与掌握,加强专业人才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博物馆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在提升其綜合素质的基础上根据其体会及时做好总结调整,保证其能够良好的胜任博物馆文化教育工作。以往博物馆文化教育的内容相对单调,活动数量较少,观众本身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兴趣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在展开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应该对于观众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博物馆内部可以组织调查问卷等不同方式,依据现阶段的宣教条件,通过和受调查对象的沟通,分析观众的具体需求,并进一步争取更多来自于社会方面资源的支持,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经费投入水平,更好的丰富当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提升整体专业队伍实力。

  五、制度和机制的优化

  博物馆结合当前传统文化的教育需求,相关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应该提升对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应该促进全社会、多部门的共同参与,更好地提升教育综合力量的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在博物馆中的开展获得更多的后备支持。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积极地推进相关建设工作,对于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并为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广泛的支持和鼓励。针对于博物馆专业体系开展的需求,应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适当地做好相应的评估评价工作。加强研究,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的文化信息和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对于观众需求科学文化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分析观众在教育活动中是否得到了全方位的知識学习,让他们真正地在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受益。博物馆的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也应该对专业人员自身传统文化兴趣和意识进行全面培养,使得观众自觉的参与博物馆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这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在进行相关活动评价的过程中,要避免和以往其他学科的评价模式重复,应该提出全新的评价思路,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位对教育体系进行评价,同时围绕博物馆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特点即展览,有侧重的对于评价的重点进行控制,通过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的方式,实现评价指标的有效互补,让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的对观众的实际参观情况进行体现。

  六、教育格局的丰富

  从博物馆教育格局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对当前博物馆的教育形式进行合理的推进,引入更加先进的教育思想。结合当前社会文化教育的需求,不仅以展览为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还应该构建适应新时期发展特征的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结合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更好地开展相关的专题栏目,就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给予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丰富知识获取渠道。例如,可以构建网络教育平台,让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浏览参观,并且配合丰富多彩的在线内容,满足他们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另外,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进行更好地丰富和推进,积极组织各类社团活动,推进主题教育等活动的开展。例如,博物馆宣教部门可以组织一场关于“孝顺”的主题演讲,让学生说一说应当怎样对父母尽孝,并使学生能够对其加强讨论,在讨论当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需要对待父母的方式。再例如,博物馆与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让在参与教育活动群体通过自身所学习到的知识向社会开展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这些丰富的活动,也将因其形式多样以及内容丰富的特点,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参与到该项活动当中。

  七、结语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传统文化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少,很多优秀的文化表现都逐渐淡出了广大人们的视线。在当前新的社会发展态势下,博物馆应该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入科学的教育思路和教育理念,更好地构建一套博物馆专业的标准化及科学化教育体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落实提供可靠保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