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画的出现推进了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人类社会文明作出了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浅析了版画印刷形态,初步探究了版画印刷其普遍性与特殊性,研究源于纳西文化的古老手工纸,结合自身创作版画作品,寻作品与材料碰撞的各种可能。
关键词:版画印刷;材料;东巴纸;版画创作
一、版画印刷与材料
在版画创作中,绘画语言是通过印刷实现的。因此,版画中的绘画语言和直接绘制不同,它必须和印刷方式印刷技术印刷材料有机结合才能正确传递作者的绘画情感。可以说,印刷技术,绘画表现与印刷承印是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版画的客观物质形态和文化特征。
现如今的艺术家们在很多艺术领域都有选择综合媒介材料,比如油画借鉴版画,版画借鉴国画等等,许多艺术家身份早就非常模糊了,他们的艺术品跨越不相同艺术领域,因此他们必须对材料的优点缺点要非常了解,使得材料取长补短,互用贯通。
版画的承印物可以粗略的分为三类:纸媒,纺织品,其他类。其中纸媒是历史最久,应用最广泛,品种最多的主要媒材。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我国就进入了纸时代。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主要意义至今没有任何科技发明能与之相比。“纸的发明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空前发展,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从最初的古代版画到当代版画,纸张作为版画主要承印物的地位从未被动摇。”
二、纳西民族文化遗珠——东巴纸
关于纳西族东巴经典专用纸及造纸术,虽然汉族在纳西族之前制造了纸,但是纳西族也制造了自己的纸。汉人用桑树皮和竹子造纸。纳西族则用一种常绿灌木造纸,一种生长在海拔9000-10000英尺高的较干燥的山腰的一种灌木。纳西人削下灌木皮沉在水中浸泡,再挂掉粗糙的外皮,剩下部分浸软,而后用石灰和碱加以煮沸。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用马宗纲把面粉水倒入组织体中:依据所需的纸的厚度,把足够的面粉水搅拌,直到水被完全排干为止。人们通常把这种方形织物靠在墙上曝晒,待纸成熟再進行切割,然后用鹅卵石磨平纸的表面。绝大多数纳西写本都是使用的这种纸。另外一些尤其是后期手写本是用桑树皮纸写的,桑树是种植在丽江比较广泛的一种植物,白族用桑树皮制造相当薄而坚韧的鹤庆白纸。
明代天启年间丽江木氏土司聘请由江南迁居鹤庆的李醒造纸师傅到丽江创办纸业,内地造纸技术自此传入丽江,以皮为原料生产本地纸。清朝康熙年间造纸业扩大,清代到民国时期,这个造纸村所产本地纸年产量为6.4吨。1915年到1945年,在丽江县东山里,桥头里等地先后有人用毛竹生产草纸。
纳西族造纸术至今仍在丽江大具中甸白地等地传承,制作东巴经典用纸。中国许多少数民族民间至今仍保留着与纳西族造纸法相似的造纸工序。
三、东巴纸在本人作品中的运用
关于个人版画创作,记忆如流。生活中总是有一些熟识的片段未经文字的记录或是影像的记载,我将它们保留心问,不想它们随时光褪色。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将他们还原,期间思维诱导我进入一个微缩的偏离现实轨道的幻境当中,在诠释与还原之外,总会隐隐的感觉这些场景与现实的距离。我认为作品是个人的事,听从于内心的指引,尊重自身感受,不被世俗的审美所束缚,不受评论标准的绑架,将符合自己审美意愿的东西通过某种途径呈现并放大,将看不见的冲动变为可感知可识见的现实,固执的证明荒诞的。
手工的东西一直以来是我比较感兴趣的类别。选择并爱上版画这个专业,其后在研究材料的过程中接触到东巴手工纸便深深被其吸引。东巴纸相对于我的专业版画来说还是具有专一性的,恰巧与我环保的主题创作不谋而合。在创作过程中,因为纸张的特殊肌理,与作品想呈现的风格出乎意料的合适。也正因为东巴纸的质地性质,如何掌握墨量成为最大的问题,如果油墨过多,印刷的时间过长那么作品必然会被晕染,比较细腻的地方就会无法表现了。但若是印刷时间过短油墨量少又会导致印刷图案不够清晰。如何保护和弘扬东巴纸这一珍贵的传统工艺,又怎么与版画印刷结合呈现较好的视觉效果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四、结语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通过对各种综合材料的精心筛选可以更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真实的思想感情及作者意图,使作者的主观思想和客观世界达到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境界。材料的材质直接决定欣赏者是否能被作品感染,从而也就要求艺术家对各种材质应当加深了解,才能开拓更多新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加多元化来满足各种不同欣赏者的要求,这一过程从发现新材料到筛选有价值的即能够表达绘画思想的材质再到利用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将其转变成可以在绘画作品中将作者的思想从欣赏者的视觉角度表达的效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