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2305
张宇挺

  摘要:良渚玉器最早的仿制品可以追溯到宋代,因对良渚玉器年代的认识较为模糊,但仿制品无论在纹饰上还是工艺上都严重缺乏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特征,下文将从良渚玉器材料的选择和透明度两个方面简要概述如何辨别良渚玉器和其仿制品,并鉴赏良渚玉器在造型和纹饰上具有的特色和魅力。

  关键词:良渚玉器;鉴定真伪;珍赏;特色;造型;纹饰

  一、引言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经过时间的淬炼,给后人们留下了缤纷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良渚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良渚玉器因其特有的风格和造型,蕴含了良渚先民丰富的情感以及对周边环境和自身的认识,但在良渚玉器方面存在较多的仿制品,因此本文将从良渚玉器的材料和透明度方面入手,阐述如何鉴定良渚玉器的真伪,并从良渚玉器的造型和纹饰两个方面珍赏良渚玉器。

  二、当下良渚玉器鉴定的主要方法概述

  1.从良渚玉器的材料上入手辨别真伪。良渚玉器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选用的材料为透闪石,其他材料还有部分萤石、绿松石等石料或玉料,良渚玉器的材料因为在纤维结构上的差异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其中一类为未受沁呈现半透明状态受沁后颜色转变为鸡骨白的玉料,这种玉料大多应用制造三叉型饰或冠状饰等玉器,另一种主要材料是未受沁时呈现不透明的暗绿色受沁后色彩斑斓,通过肉眼可以看到类似于娟云母状夹杂的纤维结构,此种材料材料在良渚早期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主要制作的是大面积的玉璧,部分材料也会应有制作玉琮,但是制作玉琮的工艺简陋,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出土地的位置其在礼仪上的地位明显要低于第一种材料的制作的玉琮。到了良渚晚期可能由于第一种材料的匮乏使得高节琮制作的材料大多为第二种材料,但是在玉璧的材料没有发生变化,没有较为纯净的鸡骨白是良渚玉璧最基本的特征,仿造者不明真相,因此可以在玉璧的材料上可以看出何种为仿制品。良渚玉器的仿制品的材料大多来源于辽宁的类似玉的矿物,其材料的硬度较低,而良渚材料的硬度较高其硬度大约在摩式6度上下,因此在鉴别良渚玉器时可以通过查看材料的硬度来辨别真伪。

  2.从良渚玉器的透明度上入手辨别真伪。在辨别玉器真伪时,玉器的透光度校验是常用的检验方法,通常检验人员以两毫米的厚度作为标准,在良渚玉器检验时将玉器的边壁厚度作为标准,通常控制在2-10毫米之间,光线主要选用太阳光、手电、台灯等。良渚玉器在材料的选择上,上文已经进行的简要的阐述,以福泉山9号墓出土的玉琮为例,其颜色呈现湖绿色,当光线直接打到玉琮上光线可以完全透过,微沁的良渚玉器以反山12号墓出土的玉钺为例,当光线透过玉器时,呈现出部分透过。在加上良渚玉器在表面大多存有一层密致的“面貌”,在形式上类似于涂了一层生漆,使得良渚玉器的表面具有强烈的玻璃光泽,虽然很多仿制品在尽可能的模仿良渚玉器的透光度以及反光度,但是由于良渚材料的特殊性和时间侵蚀的不可逆性,使得很难做到以假乱真,其表面光泽在感官上的差异显著,因此可以从透光度和表面光泽上分辨良渚玉器真伪。

  三、从多方面来珍赏良渚玉器的特色与魅力

  l_良渚玉器独有的造型特色。良渚先民在制作良渚玉器的过程中将其自身的情感和想象力赋予到了良渚玉器之中,在重视实用性的同时赋予了良渚玉器独有的造型特点,良渚玉器玉器形式多样,以其中的玉琮最有代表性,其造型、纹饰、用途和玉质材料相吻合,整体造型简洁质朴、外柔内刚,整体造型流畅而不富有表现力,良渚玉器独有的造型特点表述了良渚先民质朴的爱美天性和审美观点。良渚玉器同其自身的材料形成了良性的搭配,因材料的不同赋予了不同的造型,良渚先民通过对其选用材料的颜色、透明度、硬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形式设计,将其材料的直观美充分的表现了出来。

  2.良渚玉器独有的纹饰特色。良渚玉器在纹饰的上以神人獸面纹为主与蛇纹和鸟纹共同构成了良渚玉器纹饰。神人兽面纹其构图规整阴刻线条细腻,同水波纹、鸟纹、蛇纹等交互使用,其繁多的风格使得神人兽面蕴含了丰富的韵味,将神秘、力量、逍遥等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有机的融入到了神人兽面纹饰当中。良渚玉器的中神人兽面纹的整体构型为从上至下是矩形、倒三角、弧形,从上之下分别体现了威严、紧张、力量、神秘的感官,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祭祀歌舞时依旧与该种造型类似。良渚玉器的造型和纹饰相互呼应,其中矮琮纹饰繁,高琮纹饰简。矮琮纹多以地纹和鸟纹为主的神人兽面纹,高琮纹多为简化的神人兽面纹。矮琮纹在材料的选择颜色的选择上多为湖绿色高琮纹在颜色的选择上多为青色或深碧色。

  四、结语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虽然很多文化已经泯灭在了时间的长河中,但是留给我国的依旧是灿烂的古代文明,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避免因人为的失误或侵害导致我国古代文明精髓再次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