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黄梅戏的唱腔特点与演唱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3975
何丽琼

  摘 要:本文主要以黄梅戏的唱腔特点与演唱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演唱方法为主要依据,从黄梅戏唱腔种类特点、黄梅戏唱腔旋律节奏特点、黄梅戏唱腔语言道白特点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宣传黄梅戏艺术特色,使更多社会群众能够参与到黄梅戏演唱活动中,认识到黄梅戏艺术特点,进而为我国艺术传承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黄梅戏;唱腔特点;艺术风格;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170-01

  一、黄梅戏唱腔种类特点

  黄梅戏唱腔含有诸多种类艺术文化特色,它属于板式变化艺术,其中含有主调、花腔以及彩腔等。在黄梅戏演唱中利用最多的就是主调,它是最基本也是最传统的唱腔,在大戏中广泛应用,依据不同状况又能分为火攻、二行、平词、三行等腔调。在正本大戏内会含有平词唱腔,绝大多数都利用到抒情性、叙述性较强的正本唱段中,曲调优美、声音婉转悠扬,最具代表的有《梁祝》,当前,黄梅戏内的平词腔调应用占比越来越大。由于黄梅戏的不断完善,使得现代的黄梅戏平词腔调中融入了一些音乐元素与地方民歌等,使传统的唱腔艺术在不断优化。二行、火攻皆依附于平词或其他曲调唱腔,一般为多次反复变换组合,前者为慢板,后者则是快板,大都会在任务激动或是剧情高潮的时候体现,其二者间经营联合应用,有节奏的复句具有传递感情的作用更大,尤其是人物恐惧、愤懑以及烦躁时。

  花腔一般会出现唱小戏中,主要体现生活细节,它的腔调多半以欢快朴实为主,在实际表演中会呈现出生动活跃的气氛,使社会群众感受更加真切。含有浓郁气息的相间小调,一般会应用衬词,比如呼舍、哎喂,它状物言情较幽默,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夫妻观灯》中的“夫妻二个城门进,抬起头来看花灯。东也是灯,西也是灯,”这就能将上述特点体现出来。所以,此种朗朗上口的旋律以及密集型的语言皆为群众所喜爱,从而吸引更多群众来传承黄梅戏。

  二、黄梅戏唱腔旋律节奏特点

  黄梅戏唱腔通熟易懂与流畅的特点,不但受吟唱中的醇厚板腔体,还有民族特色且错落有致的花腔小调所影响,还受其唱腔的整体节奏与旋律所影响。黄梅戏和劳动人民密切相连,通过长时间的发展,黄梅戏的唱腔旋律的整体呈现下行音阶特点,在开头处时常应用开口腔为一或是润腔的旋律。但黄梅戏的唱腔也是会一句节奏变化而改变,唱腔不同所对应的节奏特色自然存在差异,在进行演唱时因会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又会发生转变,比如人物感情、剧情变化以及语言音韵等,结合利用黄梅戏唱腔所具有的艺术特色更加灵活多变。尽管黄梅戏的唱腔与节奏都含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但依然需依据戏剧要求,来对语气进行合理衔接,段句节奏唱腔需和谐过渡,所以不同的黄梅戏表演者在同一段唱腔中所呈现的节奏、情绪以及唱词等皆会体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特点。

  三、黄梅戏唱腔语言道白特点

  与京剧的大声喊有所不同,唱腔的位置比较高,含有的假声较多,并且道白是京话,十分注重高压艺术。黄梅戏起源于贫苦大众,它的近距离表演的特点就是使黄梅戏音量会变小,不夸张做作,不体现高低音,声音甜美且自然,其道白由安庆地方方言起源的,它的舞台方言有生活传统、古装以及现代小戏,古装的黄梅戏的道白含有京剧韵白,十分具有韵味,而现代黄梅戏方言道白掺着普通话,节奏明快,生活传统小戏的道白比较亲切自然。以上为黄梅戏唱腔语言道白的主要特点。

  四、演唱方法

  目前,黄梅戏的演唱基本上都是在真声的基础上进行混声,在保证黄梅戏的真声特点的前提下,利用深呼吸与引入京剧的高位置发声法,合理应用头腔共鸣来拓展音域,将黄梅戏高音发紧的问题切實的解决掉了。进而增强了黄梅戏的演唱质量,并且延长了表演者的表演生命。我国著名黄梅戏大师王少舫,在学习黄梅戏以前学习过京剧,因此在控制嗓音上轻松自如,并不会扯着嗓子演唱,并且嗓子的应用年限也有所延长相较于那些扯着嗓子演唱的演员更加健康。这便说明了在运用嗓音上,演唱黄梅戏时尽量应用真声进行演唱,可以说真声比较多的混声,这样才能确保演唱黄梅戏只得不足得到优化与完善。利用此种混声能够切实将声带的张力发挥出,保障高声区音色圆润且明亮,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但中低声依据要保持在自然说话的真声状态,但此时的真声需要具备呼吸基础,而并非是大白嗓,这样才会在保证在借鉴的同时不失去黄梅戏自带的艺术特点。借鉴之后的声音要比之前的更加清晰,音色更具表现力,并且具有交钱的穿透力,上下音区也比较容易统一。并不会出现换声痕迹与真声与假声不协调的现象,时表演更加自然,从而使社会群众的欣赏需求得到满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黄梅戏不像京剧那样高雅,不像昆剧那样细致,但其却是集聚了诵读、演奏、歌曲、舞蹈、民俗为一体的亲切且自然的生活艺术,使黄梅戏中覆满生活情绪与人生哲理,为广大贫苦群众所传唱,历史十分悠久,在不断发展中融合了南北民俗腔调,才能发展成当前充满活力的黄梅戏艺术,跻身到我国五大戏曲之中。

  参考文献:

  [1]王祝华.论黄梅戏唱腔特点及其地域性色彩[J].黄河之声,2015(11).

  [2]周洁群.浅谈黄梅戏青衣演员的综合修养[J].戏剧之家,2016(17).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