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夐”、“敻”异体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148
宋月

  摘 要:夐、敻二字在汉字形体上差别不大,翻阅字典,二者字义也基本相同,这两个字形相近,字音相同、字义基本相同的汉字并不符合表意的经济性原则,夐、敻二字是异体字关系还是仅仅是书写时的讹误呢。本文从字形的发展演化、语音、语义等方面对夐、敻这两个区别不大的汉字是否是异体字进行分析。

  关键词:异体字;夐;敻;汉字形体演变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139-02

  所谓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汉字,《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异体字又可分为两种:在任何情况下读音和意义都一样的异体字和只在某些情况下才相同的异体字。那么夐、敻这两个汉字是否构成异体字关系呢?

  一、字形演化

  《说文解字》大徐本小篆字头使用字,归在 部,释为营求也,从 人在穴上,商书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得之傅岩。岩,穴也。〖注〗徐锴曰:“人与目隔穴经营而见之,然后指使以求之。攴,所指画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此作出解释,营求也。 营求者、围帀而求之也,帀而求之,则不遐遗矣,故引伸其义为远也,韩诗:于嗟敻兮,云远也,毛诗作洵,异部假借字。从 人在穴,依韵会订,谓举目使人之人临穴也,合三字会意,朽正切,按古音在十四部,招 ,挂曲琼些,与寒湲兰筵韵, 字敻声,角部觼或作鐍,皆可证也。商书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得之傅岩。书序文,岩、穴也。此引书序释之,以说从穴之意,营求而得诸穴,此字之所以从 人在穴也,与引易先庚三日、说庸从庚之意同,铉本改营求为敻求,误甚。山部云,岩、岸也。此云穴也者、厂部曰山石之厓岩人可居也。

  段玉裁认为 的本义释营求,由营求引申出“远”的意义。按照他的说法, 字从 从人在穴上,表意构件 是从目从攴的会意字,表示举目使人,构件人为象形字,构件穴为从宀八声的会意字,整合三个部件,表举目使人临穴以营求之意,据说殷高宗武丁梦见贤才传说,派人从洞穴中找到他而加以重用, 字即为此而造。

  从说文和说文注的解释可以看出,《说文》中夐的本义是营求、谋取,读xuàn。古或借“营”表示。我们还发现《说文解字》字头使用的小篆是 字,对此有人批判夐是之讹,《字源》认为夐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汉简》所载人与 不误,穴则讹作 。《古文四声韵》所载从不误,从人从穴不见,有一个 套在目上,表意不明。隶变时,只有构件人与攴所从之又较易分辨,其余穴、目、攴字上部均扭結到一起,很难辨析解说。楷书作夐,是笔意、笔势变化的结果。攴本手持棒以击,作 是小篆 (suī)的隶变,所表为“行迟曳 ”,即行步迟缓、摇摆、难以举足义,与攴相差很远。尽管有人批判夐是 之讹,《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还是遵从社会习惯,以夐为正体,不墨守《说文》。根据《字源》的解释, 的字形演变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夐这一汉字形体。

  《六书正讹》中 朽正切,营求也,从人在穴上,出而有求也,会意, 声, 火劣切,俗作敻。据此可知,敻字是 字在当时的俗字,也就是说敻是 字形演变的结果。

  综上所述,夐与敻都是 汉字形体演化的结果,关系密切。所谓异体字,是指语音、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接下来考察二者的语音和意义关系。

  二、意义

  异体字指的是字义、字音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通过查阅当代字典,得到夐、敻二字在当代的释义情况。

  在1986-1993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中,夐共收录了六个义项,分别是远(辽远、久远、深远);高(高超、高尚、位尊);敻夐;常常;全、都;表示差别程度大,即夐异、夐别。夐还可以读作xuàn,表营求义,《汉语大词典》未收录“敻”字。中华书局、中国友谊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曾是收录汉字最多的大型字书,在此书中夐释为远;夐还可以读作xuàn,表营求义,《中华字海》中同样未收录“敻”字,《汉语大字典》未收录“敻”字,夐释义为远;姓,夐还可以读作xuàn,表营求;同矎。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敻”释义为远、辽阔;久远;姓,《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夐”字。

  我们可以看到二者表远、辽阔、久远、姓氏义相同,在现代字典中,收录夐字的占了绝大多数,且夐、敻两个字并未同时出现在同一本字典中,呈互补态势。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字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字义的归并、分化、转移都时有发生,下面我们追根溯源,研究夐、敻二字在古代字书中的使用和释义情况。在历代字典中,夐与敻字均有出现,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些进行列举。

  《广韵》(宋)写作 ,作营求也之义读为许县切,归绚小韵,作远也之义读为休正切,归 小韵。《集韵》(宋) 虚政切,说文营求也,从 从人在穴上,引商书高宗梦得说,使百工 求得之传严严穴也,徐锴曰人与目隔穴经营而见之,然后指使以求之。攴,所指画也。

  《集韵考证》根据说文解字对 进行了纠正,夐营求也,案夐伪 ,营伪 ,据说文正。也就是说《广韵》和《集韵》中解释的是夐字,在《广韵》和《集韵》中,夐有两个意义,分别是营求和远。

  《字汇》(明)夐呼眩切,音绚,说文营求也,引书夐求于野,又呼正切,音荧,姓也,又户顶切,音炯与迥同。据《字汇》夐除了说文中提到的营求义,还做姓氏使用。

  《玉篇》(南朝)夐诩政霍见二切,深远也,营求也。

  《康熙字典》(清)整理前代对于夐字的解释。夐【字汇】呼眩切,音绚。【说文】营求也。又呼正切,音荣。姓也。又戸顶切。与迥同。【司马相如·上林赋】儵夐远去。【正字通】敻字之讹。

  《正字通》(明)夐字之伪旧注音讯同说文 夐见攴部,改从夊重出,夐呼郡切,说文营求也,广韵远也,增韵又冠绝也,说文营求也,从 人在穴上,商书曰: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得之傅岩。岩,穴也。〖注〗徐锴曰:“人与目隔穴经营而见之,然后指使以求之。攴,所指画也。”六书故曰 远夐绝之称人在穴上,无义,当自为一字,今 其音义。据此说,足正徐氏之误,或又谓夐求即营求,愚考班固引上哉夐乎?相如上林赋:儵夐远去。 注夐迥通丛训远书夐求诸野,犹言远求诸野。诸家谓夐同营,非,篆作 正伪,从人在穴上,出而有求,会意, 声,篆作 ,俗作敻,非。《正字通》中认为,在说文中 归攴部,在本书中由于字形演变,已经写作夐,因此还归入夊部。归纳前书籍中夐的字义,包括营求、远和冠绝。此外我们看到《正字通》字头使用的是夐字,最后注释俗作敻,非。这种说法在大徐本的说文中也频繁出现,一般用来解释和纠正当时出现的一些俗体字,也就是说敻这种汉字书写方法至迟在明朝已经出现并且广泛的使用了。endprint

  除了《正字通》还有一些字书也出现了敻这种汉字书写方法,并将其余夐作为异体字来解释,《增广字学举隅》字头使用敻字,音绚,营求也,或作夐,又与迥字同,绚玄去声,文彩皃,本作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异体字表中将夐与敻列为异体字。《汉语大词典》、《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等字词典中将攴部写作攵部,攵与攴读音相同,据《汉语大词典》所载,攵同攴,《广韵》攴,击也,凡从攴者从攵。

  在一些字书中,未收录夐字,而收录了敻字并进行了解释,在这里也进行列举。《五经文字》敻火衒反,营求也,从 音,人从穴省,枞目从,见诗,又火令反,见春秋传,凡觼琼之类皆从敻。《六书正讹》中 朽正切,营求也,从人在穴上,出而有求也,会意, 声, 火劣切,俗作敻。

  通过比较各代字书中关于敻和夐二字的释义,不难发现,两个字表示的意义都集中在营求和远两个义项上,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古籍中,夐、敻二字字义基本相同。

  三、语音

  异体字不但要求意义相同,还要求语音相同,我们通过整理现代字典中的注音不难发现,夐、夐二字同时具备xiòng、xuàn两个字音,我们需要研究的是两字的古代语音情况。下面对上文提到的各字书中的语音进行整理。

  夐

  敻

  由于语音因时因地变化,不同时期的字书所记载的语音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选取同一时代记载夐、敻二字的反切进行比较。《广韵》成书于宋代,但是采用的是《切韵》音系即唐代语音,因此将其与唐代的《五经文字》进行对比。作营求义时,夐许县切,敻火衒反。按照唐作藩先生《音韵学教程》的反切上下字表,反切上字许是晓母字,火也是晓母字,反切下字县是先韵山摄合口四等韵,衒也是先韵山摄合口四等韵,也就是说作营求义讲的夐和敻在当时的语音完全相同。作远义时,夐休正切,敻火令反,反切上字休是晓母字,火也是晓母字,反切下字正是清韵梗摄三等开口韵,令也是清韵梗摄三等开口韵,也就是说作远时夐和夐的语音也是完全相同的。尽管由于所掌握字书数量的限制,并未对各个时期两字的语音全部进行对比,但至少在唐代时夐、敻二字的语音并无任何差别。

  四、经典中的使用情况

  通过上文对二字语义和语音情况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夐和敻字的语音和意义都是相同的,可以判断二者具有异体字的关系,但是二者孰正孰俗呢,所谓俗体字,与正体字相对,是指古今以来通俗流行,而字形在当时来说并不符合规范的汉字。可以说夐和夐在一定时期内都是 字的俗字,分析这两个字的构字部件,攵同攴,《广韵》攴,击也。《汉语大词典》凡从攴者从攵。从汉字构字部件上分析,敻更具有理据性。

  理据性并不是完全确立汉字正俗与否的标准,在《说文解字》中不难见到徐铉所注“今俗作……,非是”的俗体字,如今随着汉字字形的发展演变成为通行的正体字,因此我们从历代经典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夐表远义在历代经典中多次出现,表远义,例如:《韩诗·击鼓》于嗟夐兮。《吕氏春秋·尺数》与为夐明。《旧五代史》夐若千里,人罕造其门。汉·班固《典引》上哉夐昂?其书犹得而修也。《梁书》昔《南风》之辞,《卿云》之颂,厥义夐矣。作高超、高尚之义,例如:宋·孙奕《履斋示儿编·诗说》杜陵翁独为诗人冠冕者,吐辞不凡,夐出尘表。清·顾炎武《介休》介君祠庙在,风义夐难攀。

  敻尽管使用的不多,但在历代古籍中也有出现,例如:《谷梁传.文公十四年》过宋郑滕薛,敻入千乘之国,欲变人之主。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在当代的字典中,多数记载和使用的也是夐字,从这一角度而言,夐似乎更符合通行汉字正字的通行标准。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干禄字书》把汉字分为正、俗、通三体,说明俗字是一种适用于民间的通俗文书,正字和俗字是辅车相依的,没有正字,也就无所谓俗字,正字与俗字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此看来夐、敻两个字在历代均在使用,当代的字詞典中也混淆使用,因此我更偏向于夐、敻二字无法区分正体与俗体,可以都视为正体字。

  至于在异体字表中未涉及夐、敻二字,且历代字书与当代字词典也并未注意这两个字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夐、夐二字在字形上的区别比较微小,且攵和夊这两个部首的对立而造成字形的差别在其他汉字中并不多见,二是夐、敻使用频率较低,不属于常用汉字,因此,二者字形的整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夐、敻二字是异体字关系,原因有三,一是夐与敻都是汉字形体演化的结果,关系密切,二是二者字义基本相同,且在古代字书于当代字词典中的出现呈互补态势,三是二者在历代语音中发音均相同。

  二者无法区分正体与俗体,可以同时作为正体字使用,原因在于敻更具有构字部件的理据性,夐使用程度更高,而二者在历代字书中二者均有出现,且在当代仍在同时使用。

  参考文献:

  [1]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王力.汉语音韵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宋)陈彭年.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