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陈凯歌的电影《边走边唱》中,一个民间歌手浪迹天涯,出入乡村,吟唱民歌的朴素故事,被导演陈凯歌诠释成了一种崭新的含义。因此,本文对电影中的画面及音乐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电影折射的哲理与反思。
关键词:画面;音乐;《边走边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5-0128-01
一、大景别镜头对电影宏观基调的奠定
作为电影开头的引子部分,《边走边唱》的第一组镜头,可以说大体上奠定了全片的基调——神秘、哲理、史诗、寓言。影片由片头的黑幕渐显带出,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基于画面的色彩,那种清幽的蓝色氛围和暗淡的白光传达着“冰冷”的叙事情境,尽管这是一幅大全景,但画面的内容并非充斥整个屏幕,仅仅是在画面的中央,脚朝观众平躺着一个老人,老人的一旁是他双目失明的徒弟,正在缓慢地起身。老人和徒弟头顶上方飘动着一系列白色布条,老人正上方那一根尤为突出;这些画面的内容占据了画框的三分之二,并且由于是远景拍摄,使观众更加感受不清画面中人物的动作,似乎画面是静止与固定的,但画框其余三分之一却被幽蓝的色彩包围,白色布带轻微飘动就为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感,于是我们意识到了缓慢起身的孩子。
与此同时,与氛围吻合的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响起,和孩子的动作一同开始,节奏是慢的、不连贯的,音符清晰圆润,回音却并不缭绕,只在余韵瞬间便马上消失。这段音乐的旋律十分简单,仅由‘6、2、5三个音符构成,但是和整个镜头的其它要素配合起来,彰显出了深幽、辽远、神秘的气息。孩子起身拨动水的声音偶尔切入,将下一个镜头引入孩子的中景。
二、中、近景别镜头中的有源音乐与影片寓意
在第二个中景镜头中,位于老人侧面的孩子叫着老人“师傅”,可以算做本片的第一句台词。再由‘6、2两个音符带入师傅断断续续的遗言:“药方在琴里……记住一千根……”
不论音乐、动作还是主人公的台词,节奏都很缓慢,这种安静与舒缓增加了我们对神秘药方的好奇,同时也与此同时预示着老人的即将死亡,死亡融进了冷冷的环境中,白色的布带,幽蓝色的背景是死亡时一丝恐怖的预兆。
老人的近景随之入画,之后是特写的脸,孩子的手在老人脸上抚摸,证实了老人生命的终结,这种证实是孩子特写的手在老人脸上的抚摸。至此,药方的孩子的传动暗示出来了,孩子的双目是失明的。镜头的又一次切换,依旧是中景,孩子在寻找老人留下的药方。
三、长镜头与影片音乐的持续性
相似的音乐将叙事带入下一个长镜头,镜头由远景开始,依旧同第一个镜头画框的布局一致,但突出了一把琴,音乐继续着,似乎又有画外传来水鸣鸟叫的自然音响,意境不像前几个镜头那样神秘幽远,转变由推开始,远景略加开阔,画面被推近,推近的过程是徒弟道出药方的过程,镜头的推近是很普通的,但台词却只有三个字构成,使镜头给人一种推得很有节奏的韵律感:天弦断,琴匣开,买药来,买得红旗,看世界,看世界,天下白。
由于台词内容的暗示,这个镜头意境的略加开阔便极为合理,是一种得到光与希望的理想,这种理想的迫切使徒弟的念白一点点加快,声音也逐渐变大,姿态也由坐着变这起身,不是如同第一次缓慢的运动,这一次,徒弟运动的节奏明显地加快了,音乐的声音也在逐渐增大,而且结尾的音符不同于起初的两个低音‘6,用重复带给人余韵,也就是说,镜头此刻也从普通的平视远景经由有节奏、速度加快的推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台词的加快、徒弟的站起、镜头角度的升高、声音音量的加大、音调的升高都是同步的,所以音乐的尾音也由低音‘6转达为高音‘2,但总体风格并没改变,这段音乐依旧由‘5、6、2三个简单音构成,仅仅做速度上的简单变换,就为镜子头诠释了新的意境。
上述长镜头完成了两个转达换:一是意境地的,由幽深转达为开阔;二是氛围的,即环境的变更,由起初人为的、室内的蓝调带到了辽远的视而不见外的黄土高原。
四、导演宏观视听影像风格的建构
整体来说,在电影《边走边唱》中,陈凯歌使影片的画面一贯如从前《黄土地》一般,在雄伟的空间规模上展开,似乎要达到一種史诗风格的寓言色彩,视点是高远的,不仅仅是导演风格上的偏爱,也是一个个镜头摇出的结果,高远的视点决定了镜头的俯拍,色调由于环境的变化随之由蓝变黄,音乐再次响彻云霄起,回音明显变大,音符不再是一个圆润的点,演奏的乐器也由打击乐转为弦乐或弹拨乐,延绵的回声随着镜头的下摇而逐渐消逝。
画面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千沟万壑、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原,这是深沉厚重的呈现出来的,俯拍无疑增加了历史的回归与宿命感,然后,我们又看到了镜头摇成的远景与平视,人物看不清具体的形态与表情,仅仅占据着整个充斥画面的黄土地的一角,人物在黄土地中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陪衬,湮没在浩如烟海的史诗中,直到镜头的进一步摇,将视而不见的点由高远摇到平视,才让人们在一片黄土地为主体的画面中找到了故事的主人公,得到了每一组镜头的最后一个中景:不断对死者的祭拜,在所有音乐音响停止后叫着自己徒弟的名字:石头、石头。
影片的总体感觉是一种不真实的象征与幻化,一开始的一组镜头就已经将基调奠定,运用具有哲思和宗教意味的台词更将风格定位于一种无尽的思索。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