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273
刘映端

  摘 要:改变我国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内容、形式单一的现状是促进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结构改革,提升就业效果和效率的有效手段。我们要用勇气打破传统的方式,建立课程市场化,将高校打造成学生与企业、企业高校、高校与市场之间的高效互动平台,以此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关键词:职业指导;效果;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243-02

  自1990年以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也由国家的统筹分配转向自主就业。毕业人数的增多、就业方式的改变,使得大学生的就业不再是铁饭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就演变成了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学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就业困难群体。

  一、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职业指导的根本意义在于帮助人们了解职业、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条件、合理的选择职业、并进行再择业的合理规划,是根据求职者自身的条件客观的帮助求职者在选取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进行合理规划,并提供相应知识、经验和技能所作的。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引导求职者从探索职业性格、兴趣、价值取向入手,明晰求职者的自我与职业的匹配程度,了解职业的全面性,而不是只看到职业的光环,从而有效的进行职业探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掌握的一定的求职方法和技巧,从而实现帮助求职者具备求职的决策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讲,职业指导也是帮助求职者具备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沟通能力和途径。

  根据上述理解,提高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应有以下两个参考标准,即:从提升效果的角度思考,要指导毕业生找到适合的工作,必须实现求职者对自我的全面了解,具备一系列以求职行动而展开的技术和技巧的能力,帮助毕业生实现职业发展和人生价值。从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要以实现求职者的全面了解自我、具备一系列求职能力,就必须充分考虑职业指导的时效性、课程模式以及以及一线专业人员的能力提升、学校的有效组织和求职者、社会、用人单位的资源投入。对照上述标准,从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职业指导意识的缺乏,导致了了职业指导的理念歪曲,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率和效果。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国民教育基础薄弱,国家会针对性的吸收人才,这种临时的人才需求培养,给我们职业指导的发展带了重重的困难,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热门专业”“热门职业”这就是职业指导意识缺乏的直接表现。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指导的效率和效果就受到影响。另外,在从事具体职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的角度来说,受精力、能力等各方面因数的影响也无法有效的实现职业指导的效率和效果,而且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方式大多采取大班制教学,也会直接影响到职业指导的效率和效果。而高校的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在告诉学生,这门课程不重要,这样的暗示导致学生缺乏寻求职业指导帮助的意识,往往是大课普遍睡觉,专门设立职业指导、规划室,门庭冷落。而在系统的组织和规划方面,学校没有进行有效的支撑,比如职业信仰的树立、创立学生职业探索的平台,这些因数都会成为影响职业指导的效率和效果。

  2.一线工作者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率和效果。高校中设置的就业指导部门问问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没有实现自己独立的职能和教研氛围,工作人员往往以行政工作为主,工作内容主要停留在校園招聘会等形式进行毕业生推荐、就业指导课程管理、就业手续办理等事务性工作为主。在一线具体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往往是辅导员、班主任。这一群体工作范围多样化,和学生相关的所有事务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安全稳定工作等多是辅导员、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职业指导的工作往往变成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了,老师把它当负担,学生对它不理解,认为没有什么用。另外,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群体学科背景多样,本身就缺乏对职业指导系统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与其相关的学科知识也了解甚少,仅仅只是通过学校组织的一些短期的培训,了解了职业指导的大概理念。部分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职业指导课教师大多是侧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特别是缺乏个案辅导的基本功能力训练,没有办法形成立体的有效支撑,从而影响了效果和效率的提升。

  3.职业指导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组织,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流于形式。以我校为例,我们具体从事职业指导教学的老师五花八门,有行政岗位的领导,有其他专业的兼职老师,这种师资不稳定的状态无法形成有效的教研体系,更谈不上系统的组织、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立体化。也无法弥补在教学资源的缺失下形成有效的后续支撑,比如学校采取大班制上课是因为教学资源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补充,但是因为前面讲的原因,这种后续的支撑也就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实际的效率和效果。在一些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仅对大四学生开设,课时安排也不够充分;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也比较偏重基础理论,很难顾及具体行业、职业的现状,对学生而言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教学方法也以灌输为主,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等。

  4.大学生没有形成对职业指导的正确意识形态,也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学校的意识形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当前大学生“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专业课选逃,非专业课必逃”的现象在高校中并不罕见。对一些人而言“职业指导”仅仅是一门课程,“60分万岁”,而没有意识到职业指导课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当然这种意识形态不仅只存在于职业指导当中,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正是因为意识形态的缺失,导致相应的能力的不足,学生对于就业模拟大赛、专家讲座等职业指导活动缺乏参与的热情,害怕参与这样的活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5.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与社会缺乏有效衔接,也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网络信息时代的兴起,美团、阿里巴巴、滴滴打车、微信、支付宝等信息化平台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当前,势必会引发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传统的行业和职业正在被替代,新的职业不断产生,随之而来的是对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而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上,是完全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往往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企业得重新培训才能符合工作岗位需求,这种教育和市场的落差,其实直接证明了我们的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计划完全跟不上时代需要的步伐,高校已经不是时代进步的最前沿的知识阵地、另外,多数院校仅将学生与教师作为职业指导的参与主体,忽视了与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沟通互动。既没有在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也没有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更多地参与进来,这种封闭式的职业指导根本无法满足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也使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受到影响。endprint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化因素的影响

  摒除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和社会劳动力需求饱和之间的矛盾,社会经济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学家奥肯经过实证研究提出奥肯定律认为,在3%的GDP增加基础上,GDP的增长速度每提升2个点,失业率就下降1个百分点,反之GDP的增长速度每下降2个点,失业率就上升1个百分点。近几年,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的调整,相对降低的GDP也制约了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社会劳动力的需求与日益增加的毕业生数量之间的矛盾也突显出来,这在宏观的层面上也相对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

  (二)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

  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制度改变和经济增长的迅速发展,人才成为社会的稀有资源,而我国在经历了十年的动荡期,许多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阶段,自1990年开始,各大高校开始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岗位竞争压力加大,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另外,我国历史原因及教育体制的原因,大学生一直处于社会地位的较高的层次,也导致大学生在心态上跟不上企业对于员工素养的要求。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化,很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或者附近所在的城市工作,这让学生在择业选择上出现一定的单一化,往往这类学生会抛弃自己的所学专业,往教师、公务员等相对稳定的行业去竞争,从而减少了就业的成功率。

  (三)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

  招生人数的增加虽然增加高校的人才输出量,但是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比较滞后,有的专业结构设置反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障碍,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民办教育,在追求利益和培养学生的取向存在现实的矛盾,更多的普通院校无法在教育资源上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自身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市场对专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也导致专业丧失了市场的竞争力。

  (四)毕业生个人因素的影响

  毕业生的个人因素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观因素。一方面,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养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毕业生自身的迷茫,和对市场、对企业的不了解导致对自身缺乏准确的定位,往往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不能踏实的从基础工作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丧失很多就业机会。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而削弱了大学生在岗位中的竞争力,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三、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效果和效率的策略

  (一)完善职业指导课程结构体系

  作为大学生职业指导唯一的理论指导课程,发展契合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的课程理论体系尤为重要。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无法適应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要更多的采取“启发式”“领悟式”引导教育,给学生建立实践平台,满足学生成长的自我探索、生涯决策、求职能力、沟通技巧、人际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发展的需求。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三位一体的课程指导体系,还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针对性指导,引入社会资源,以实际的案例和实践体验相结合开展教学,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与企业面对面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在实践中成长,也让我们的课程体系在与企业的交流中逐步的完善。

  (二)提升师资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高校往往以自身的师资水平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但这种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市场机制,高校的教师局限在学校的小范围和专业性的市场机制逐步的疏远,有些学校虽然在强调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队伍,但是在实际的投入和支持上缺乏力度。高校应该为自身的师资队伍提供与市场的对接的平台,让职业指导老师能准确的把握市场动态,让高校教师不但能够站在讲台上,还要能够适应职业化的需求,建设完整的教师职业水平评导体系,真正的将师资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作为职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通识能力教育的力度

  在大学生现实的择业情况中,经常会有学生因为要找到自己最理想的工作,而经常跳槽,还有一部分学生临近毕业,反而过的越来越安逸,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学生的自身的通识能力的欠缺而引发的。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应当建立完善的通识教育体系,多以实践、体验为主,建立起多方位的平台让学生现实体验中学习,以此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树立学生正确择业观念。

  (四)发挥辅导员在职业指导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辅导员作为中国高校的特色岗位,已经越来越全面化,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越来越突显其实际作用,辅导员早已不仅仅是政治思想工作的从事者,越来越多的高校以辅导员作为文化、理念传播的载体,辅导员也应该在职业指导教育体系中,以其独特的职业化角色出现,起到通识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相互融合的润滑剂作用。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困难早已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也成为了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的摇篮与最后的孵化基地,在培养的过程当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也成为高校发展的指向标。笔者认为更多的普通高校要着眼于专业结构的职业化,师资队伍的职业水平市场化,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职业化人才。

  基金项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6年度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