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348
周彦杉

  摘 要: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同时又是强调和教会大学生学会做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人的基础性教育。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进行分析,通过环境影响与制度规范、教书育人影响、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公寓建设以及调动大学生主体意识等方面,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潜移默化;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219-02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全面、综合性的教育,又是强调和教会学生学会做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人的基础性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之一是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主体意识充分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晓之以理、動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在大学养成教育中,把大学生的成才与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力求“知行统一”。认识是行为的先导,朱熹曾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尤其重要的是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做到对是非、真伪、善恶、荣辱、美丑有清晰而正确的认识,进而达到控制、调节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等环节中,通过思想启迪、科学管理、严格要求,塑造和养成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之持久并巩固下来。大学生养成教育核心应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分析

  大学生养成教育主要是高校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打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发挥教育者言传声教的作用,激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公寓建设及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分层分类进行指导,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一)重视学校环境因素,加强规范性管理与教育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学校环境在本质上是一种:无声之教,这里强调的是环境育人的特殊作用。高校要打造良好的校园建筑、环境设施。规范、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校容校貌可以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进而培养良好的品格。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精神、校风、校园文化、公寓文化、班风等形成了一个学校独特的精神氛围,在这种精神氛围中,大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与改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一定层面上讲,养成教育是一种规范性教育。高校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符合学校培养计划所要求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行政措施来协调、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和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进而使他们更好地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并经过坚持不懈的日常行为训练,在潜移默化养成文明的品德与自觉的行为习惯。

  (二)发挥教育者言传身教的作用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提高学生能力,而且更有情感交流、品德培养等。大学生对教师的认同度从很大意义上讲是教师的人格力量和魅力发生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不管是专业老师的课堂教学,亦或是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中,他们的言行举止、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等方面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的专业老师,应该以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教风、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念来教育和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线辅导员及管理者,要尊重和充分了解学生,遵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用健康向上的思想、正确的言行教育引导学生,使他们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且有良好行为习惯的高素质人才。

  (三)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就渗透在教学、管理、后勤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情操的陶冶、意志的磨炼、好的习惯的养成,都必须在参与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实现。在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发现自身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和客服,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

  高校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要策划和设计出质量高同时又能充分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感受到积极因素的影响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教育者要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感染,进而达到个体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提高大学生的德性认识水平和行为规范。

  (四)通过大学公寓建设来强化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养成教育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相互间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宿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位置日益凸显。营造整洁美观、团结和谐的环境氛围显得尤为重要了。大学生宿舍是文明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以宿舍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有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自我监督与约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而加强大学生生公寓建设主要是创造良好的学生公寓文化,其主要涵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主要通过寝室配套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学生党支部进公寓、开展系列活动来加强公寓建设。其内容主要体现是从从公寓的温馨提示标牌到制定有关知识与技能的规章制度,营造好的舍风、学风、人际关系以及各个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主要通过叠军被大赛、寝室美化大赛、四五星级文明寝室评选、寝室废品大变身、学生公寓文化节等,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将公寓建设成为“温馨、和谐、文明、健康”的场所。总之,从大处着眼,从点滴入手,在细微处下功夫,诸如言谈举止,起居作息等小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素质。

  (五)引导激发大学生地主体意识与分层分类教育

  激发大学生的自觉主体意识是学校外部的、客观的教育要求和规范的根本所在。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普遍性较强,他们强调独立性、自主性和选择性。针对此实际情况,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尊严等,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在教育活动中要“搭台唱戏”,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创造平台和机会,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在活动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成就自我。养成教育的最后落脚地点就是要培养大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能力,通过主体积极因素的消化吸收,让制度和规范内化于心,通过长久坚持转化为其内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品德。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思想结构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与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价段的教育对象,分层分类且因人而异指导,力求达到分层施教。高校在教育和管理中要针对学生阶段特点和专业特色开展教育活动,如艺体生和普大生,本科和专科,文科与理科,低年级和高年级等。从进入大学校门第一天开始,就要强化养成教育,通过刚性和柔性的管理、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素质,如时间观念、纪律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等。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应该贯穿中大学的整个阶段。

  参考文献:

  [1]石晓娟.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2]朱闽.高校的学生行为管理和养成教育[J].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3).

  [3]蔡志高.道德能力及其养成[J].思想政治教育,2004(05).

  [4]邓汉平.过程教育理论视野下大学生养成教育新谈[J].教育探索,2014(02).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