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谓地域民俗艺术,指的是某地区劳动人民利用生产劳动或社会生活的空闲时光创造出的可以满足实际需求的本地域独特艺术形式,它的产生、发展与基层劳动者生活息息相关,现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自然气候与地理条件产生的地域民俗文化也不同,地域民俗艺术作为其重要表现形式,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近些年,现代设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将地域民俗艺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因此,本文主要就地域民俗艺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地域民俗艺术;艺术设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J50-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214-02
一、前言
民俗艺术的地域特点较强,其浓厚的乡土味与文化内涵极易促使人产生情感共鸣,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体现的民族性与象征性都是我国艺术设计需要的特质元素。地域民俗艺术内容丰富、品类众多、风格淳朴,有效统一了实际效用和审美价值,促进了原始、奇异文化形态的形成,这些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加强地域民俗艺术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融合至关重要。
二、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专业定位模糊
专业定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专业水平的提高及学科的发展,但是,当前不少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于专业定位较模糊,有的学校本身就没有充足的资源,且优势学科占据了大多数的教育资源。面对此种形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在向高校主动申请的同时还要勇于面对专业定位实况,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效用,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实际上,少数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制定的发展定位与实际不符,大量招收学生,结果促使学生在高校期间难以学到充分的知识,同时,一些艺术专业较强的高校制定的发展定位较保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浪费了良好的师资条件,因此,转变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定位很有必要。
(二)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教学内容对教学品质与教学成果有着决定性影响,合理且具有新意的教学内容可以提升教学品质与教学成果。当前,虽然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向与大纲较为合理,但教学内容较为雷同,在推崇规范化的今天,可复制性与统一性是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是不适用的。现在不少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主要原因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同质性,拥有的知识与技能都差不多,市场缺乏的是拔尖人才与异质性人才。
(三)实践教学相对缺位
艺术设计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但是,当前很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将课堂教学与教材知识讲解视作中心,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实践机会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艺术专业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三、地域民俗艺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有效融合的相关对策
(一)合理安排课程
首先,设置侧重点不同的地域民俗艺术必修课,教师应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各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增设相应的民俗艺术课程;其次,开设地域民俗文化选修课及专题讲座,地域民俗艺术内容丰富、品类众多,只有对所在区域的民俗习惯与历史文化等有广泛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认识地域民俗艺术,所以,高校需要增设一些必要的选修课,丰富学生的知识,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与了解地域民族文化,同时还需要诚邀一些经验丰富的艺术大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提升地域民俗艺术的渲染力与影响力;再次,将地域民俗艺术内容融入原本专业课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在原本专业课教学之中合理应用地域民俗艺术元素,比如,在学习平面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与探索地域民俗艺术之中存在的图案素材,主要涉及剪纸与刺绣等;最后,安排校外考查课,地域民俗艺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融合不应仅局限于教室,应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乡村进行考查,并收集资料进行探索研究,了解其文化底蕴。
(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在于文化及人文素养,当前,不少毕业于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的高校学生缺乏文化,面对此种形势,高校应有效结合地域文化和艺术设计。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过于注重技艺的教授,忽视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需求,所以教师应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既要注重技艺的教授,又要加强学生素养的培养。具体来说:高校首先需要强化艺术理论课程的比重,增设相应的必修课程,唤醒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怀;其次需要强化和当地特色文化的联系,弘扬地域文化,加深学生对地域民俗艺术的认识与理解;最后需要组织教师增设“民俗艺术与艺术设计专题研究”课程,指导学生设计伴有地域民俗文化的艺术作品。
(三)借鉴艺术作品中的设计表现元素及精神内涵
民间艺术与民俗活动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具有浓厚民族特色与地方风格的艺术包含着民俗文化特点,无论是绚丽多姿的表现形式、形象生动的造型手法,还是热情朴素的色彩语言、自然纯洁的视觉美感都丰富了艺术设计资源,使之成为无穷无尽的资源宝库。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艺术作品中的设计表现元素及精神内涵,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艺术设计教学内容。
1.提升师资力量。首先,培养本校教师,定期安排本校教师参与民俗艺术学习与培训,拓展本校教师的艺術设计理论知识,丰富本校教师的地域民俗艺术探索经验,提升本校教师的民间技艺。具备了应用与探索民俗艺术经验的教师,会主动促进地域民俗艺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其次,撰写民艺教材,由专业的本校教师创建地域民俗艺术探索研究机构,在分析整理本地域民俗艺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最终撰写出既实用又有趣的民族艺术教材;最后,引进民俗大师,诚邀一些经验丰富的艺术大师与民间艺人来校授课,为学生讲解、展示技艺。需要注意的是,地域民俗艺术的产生、发展与基层劳动者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民间大师缺乏专业培训,不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实际授课中,学校应安排专业教师辅助他们,提供理论支持,使学生既可以体会到民俗艺术又可以学习到理论知识。
2.丰富学生活动。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学生活动也不容忽视,开展与地域民俗活动相关的学生活动,能够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进行有效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方面,组织地域民俗艺术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能够定期举行一些活动,如辩论会与民俗技艺演出等,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创建地域民俗艺术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地域民俗艺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举行民俗艺术作品展出,我们应从两方面实施作品展出,即第一,定期展出民间艺术大师的作品,供师生进行观赏与学习;第二,定期展出学生创造的优秀作品,在学习相关课程之后,挑选一些优秀作品,并加以汇报展出,这样一来,学生既加深了对地域民俗艺术的理解,又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地域民俗艺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融合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可以提升艺术设计教育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加之地域民俗艺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有效融合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高校应在充分认识到地域民俗艺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制定融合对策,合理开发、利用地域民俗艺术资源,从而更好地完善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宝成,陈瑞琳.论地域民俗艺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02).
[2]王晓蕾.本土民间、民俗艺术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3]李长福,郭艳.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探讨——构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