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切入高校本土音乐课堂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892
王一芳

  摘 要:湖北民族学院坐落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这里有丰富的土家族苗族音乐文化,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唯一高校北民族学院引入本民间音乐文化有着独厚的条件,本土音乐引入高校音乐课堂是对民族音乐的弘扬与传承,是现代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恩施本土音乐引入地方高校传承的教学模式与如何以发展的观点来传承作出分析研究。

  关键词:本土音乐;湖北民族学院;传承;发展;教改

  中图分类号:J6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204-02

  一、前言

  恩施是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是鄂、湘、渝三省交汇处,恩施少数民族众多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彝族、回族等28个民族。众多的少数民族形成了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这里是歌的海洋,山歌悠扬、林籁泉韵;这里是舞的天地,、载歌载舞、婆娑摇曳 ;这里是乐的天空,鼓乐齐鸣、洋洋盈耳。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现代的物质、精神、音乐等多种因素的冲击下,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出现了传承的断裂带,怎样有效地传承是学者和专家乃至于政府都在为之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目前除在已有传统的自然传承外,政府机关文化部门的也在努力宣传与传承,以及在政府机关提议下的教育传承,而湖北民族学院是恩施唯一的一所高校,而且在2012年已在音乐专业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为本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推波澜助的作用。

  二、本土音乐引入地方高校音乐课堂的意义

  首先,把本土音乐引入地方高校是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完善与补充,可以使得高校的办学更具地域特色。

  恩施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以土家族和苗族的民间音乐最为丰富,民歌有山歌、号子、小调、灯歌、田歌、风俗歌等应有尽有;曲艺上有恩施扬琴、鄂西竹琴、利川小曲、鹤峰走马渔鼓、来凤、利川花鼓等种类繁多;戏曲有南戏;舞蹈有摆手舞、撒叶儿嗬、耍耍、莲湘、傩舞、八宝铜铃舞等可谓琳琅满目,可以挖掘的东西真是太多了。事实上我们学院的一些教师通过对这些民间音乐舞蹈的挖掘整理 ,编排的一些舞蹈和音乐节目多次已把我们的民间音乐舞蹈歌舞搬上了央视的舞台,例如我校的已是第六次获邀参加央视《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每一次的演出内容基本上都是采用恩施本土有特色的民间音乐舞蹈为素材创编而成,如果把这些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有选择、有计划地引入到我院的音乐课堂既是对我校音乐教育的完善和补充又可以怎强我校的办学特色,是一项睿智的措施。

  其次,本土音乐引入地方高校有利于民族民間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恩施本土音乐因为地处武陵山区的腹地,自古交通不便,民族民间音乐相对保持的原始古朴,再是地处三省交界之处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融合,改土归流后,又受汉文化的影响,形成独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但是,这些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近百年的传承方式上却有了显著的变化,解放前这些民间音乐舞蹈基本上都是自然传承的方式,解放后经过了一些年的自然传承后,经历了“破四旧”“文化大革命”两个特殊的年代,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基本上是不能传和不敢传。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政府文化部门出面要求各个县市的文化馆、文化站工作人员下乡收集整理民间音乐舞蹈上报到国家文化部门汇编成集成,这一阶段基本上是以自然传承和政府文化部门宣传传播并存。

  到了本世纪初,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传承方式外政府文化部门提倡教育传承民族民间音乐,这一时期很多的大学把本土音乐的传承纳入了地方高校的音乐课堂。地方高校传承本土音乐可以站在更高的视野来传承本土音乐,地方高校在传承的过程中要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编辑形成民在民间音乐舞蹈的教材;在理论教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唱(演奏)表演的实践教学上都具备较好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学生队伍,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地方高校引入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要以传承为基础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

  地方高校引入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要以传承为基础,这里的传承应尽量保持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原生性,选择恩施地区典型的、有特色音乐舞蹈编编辑教材,制定教学大纲等形成规范的教学模式,使得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得以正常和持续地发展。

  (一)保持其原生性

  地方高校在传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同时尽量保持其原生性,也就是民族民间音乐的本来面貌而不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这当然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现在已濒临失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政府组织文化部门收集整理的民间音乐、器乐、歌舞集成,经过记谱再演唱演奏出来后,已淡然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特别是民歌表现得最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到当时收集整理时的录取的音响和音像资料,或者组织老师和学生下乡下乡收集相关的音像资料,还原民族民间音乐的原生性。

  (二)有取舍地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材

  恩施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有民歌、舞蹈、戏曲、曲艺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制定教材时应选择一些典型的、有特色的音乐舞蹈来编辑教材,例如恩施的摆手舞艺术、撒叶尔嗬艺术、咚咚喹艺术这些原始而又古老的艺术都是歌、舞、乐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在前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民院的大学生六成以上的人喜欢恩施的民歌和舞蹈对器乐的喜欢程度仅占一成,而以这种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引入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附带上学习了民间器乐。本土音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它的审美性,民族民间音乐也有一些粗俗和不和时宜的音乐,在制定教材时要选择一些适合大众审美情趣的健康的音乐资源来丰富我们的大学音乐课堂。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本土音乐引入地方高校后,以传统的传授式为主,同时要加强师生的互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可以采用综合式教学,也就是包括讲授、研究、实践、欣赏等各种教学方式综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再就是采取实践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实地采风,做田野调查研究,这是学习恩施民族民间音乐的最好的方式。endprint

  四、地方高校引入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要以发展的观点来传承

  用哲学的观点来说,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民族民间音乐也是一样,在自然的传承过程中,随着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音乐和内容也在逐渐的变化发展,因此,我们高校在引入本土音乐的时既要保持本土音乐的原生态性又要结合时代气息变化发展它,让本土的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更利于传承与发展。

  (一)正视很多的原生态环境已不复存在

  民族民间音乐不仅仅是受现代音乐文化的的冲击濒临消亡,更为重要的是受现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很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原有的生态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甚至已不复存在,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得与之相依相存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很多濒临消亡和灭绝,这是我们传承和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难点。例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笔者到来凤某乡去采风,寻找能唱哭嫁歌的村民,结果询问到年轻的基本上已不会唱,只找到两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还能完整地唱哭嫁,当这两位妇女正在为我们演唱时,其中一位妇女的女儿抱着娃娃满脸的不高兴要她妈妈不要唱了,说她妈在这里瞎哭瞎叫丢人,我们和她女儿沟通了一下,说明了来意,她才不好意思的走了,还告诉我们现在出嫁都不兴哭嫁了。像这样的情况很多,会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人越来越少,原应该是通过自然传承给下一代的,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一些思想意识的改变新的一代人不愿学。这使得我们很难再还原到以前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原生态环境来传承。一些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也只能借助于七、八十年代收集整理民族民間音乐舞蹈的集成和当时录取的音响和音像资料,或者是找到已属凤毛麟角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人来学习,但是这种和民族民间音乐相依偎的原生态环境很多已确实不复存在了。

  (二)以发展的观点来传承

  我们本土音乐在引入地方高校的音乐课堂时要尽量保持其原生性来传承,但是由于很多的与它相伴随的生态环境已不存在,很多的民族民间音乐只有通过听、看以前的音像资料来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和韵味来传承;我们应该还要看到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引起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变异,这些变异我们应该怎样去传承,我们自已都已脱离了传统的生活,因此,我们高校在引入本土音乐的时候要用发展的观点来传承,把本土音乐和当下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来传承,只有这样才是我们的传承才有更广阔的前景。

  五、结语

  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本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一部分,是各个民族极具个性特色的音乐,是应该传承下去留给后代的宝贵音乐财富,在传承的过程中我们即要注意本土音乐的原生性,又要结合到现代的时代特点去传承,真正做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由于本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教育任务,本文在作出的相关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笔者希望学术界的专家和学者们能结合高校的音乐教育现状有针对性提出更好的建议,共同推动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基金项目:2015年湖北民族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将本土音乐引入地方高校的教学研究——以土家族咚咚喹艺术为例”(项目编号:2015JY041)。

  参考文献:

  [1]赵蕴洁.湖南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教学分析[J].音乐时空,2016(03).

  [2]武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3]郑警.谈在地方高校引入本土音乐的教育的意义[J].理论探索,2012(03).

  [4]蓝雪菲.从“生态”文化角度切入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堂[J].中国音乐,2012(01).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