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常德丝弦它吸收与各地民间音乐的精华,形成了它独特的表演特征;时过境迁,传统的常德丝弦音乐在不断地演变,传统的音乐风格等方面也在创新,只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也为更好的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关键词:常德丝弦;创新;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140-01
柳城常德古称“武陵”,是一座拥有二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这座古城孕育着属于它的气息,在这个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繁华的土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常德丝弦,并在众多的湖南曲艺中脱颖而出,让大众所熟知。常德丝弦主要是是流行于常德沅江、澧水一带的地方曲艺,是吸收江浙一带进来的时令小调和民歌的精华,兼容并蓄,与常德民间音乐和常德地方特点融合而形成的。
一、传统常德丝弦的一般特征
1.语言特征。常德丝弦是湖南丝弦中盛开最为持久的也最为独特的一朵花。常德丝弦是用常德方言演唱的,也是常德丝弦最具特色的地方,常德方言被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德语”。 常德方言除了它自身的特点外,还有它独特的地方,它的唱词中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俚语和衬词,是常德丝弦的艺术体现。
2.表演特征。传统的常德丝弦主要是坐唱的形式进行演出,坐唱总共分为两种—丝弦戏剧和丝弦段子。丝弦戏剧它是有故事情节和有人物设定的,它在演出时每人有不同的角色分别为生、旦、净、丑等角色,都是一人一角登台演出。而丝弦段子与丝弦戏剧不同,丝弦段子的演唱为“一人多角”来说唱故事,表演者都能自拉自唱;中间有道白,但是当演出曲目中的角过多是,演唱者一人一角外,再分别兼任;丝弦段子适合在酒楼和茶楼里慢慢的欣赏。传统常德丝弦的表演形式简单,对演出场地、表演梳妆、服饰等基本没有要求;但是对演唱者自身的要求较高,演唱者需自弹自唱;而且还需会演奏各种不同的乐器。传统的常德丝弦中演唱者在“一人多角”时,对音色的把控能力,通过声音的转换来诠释每个角色,除去角色外,算上中间精彩的道白,才能算的上是一段完整的常德丝弦。
3.服饰特征。传统常德丝弦主要以坐唱表演为主,传统常德丝弦演出服饰并不是简单的穿着,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的,常德丝弦的演出服饰是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演出的服饰要与表演的剧目相结合,进行反复的考量。由于欣赏传统常德丝弦的大部分都是文人墨客,有一定身份的人,所以艺人们选择演出的服饰大多为长衫,选择长衫演出同时也是对观赏者的一种尊重。
二、常德丝弦艺术的创新方向
1.语言。文化的繁荣,社会生活的不断开放,特别是广播电视的飞速发展,推動了普通话的逐步普及,也促使常德方言不断地向普通话靠拢。常德丝弦艺术要走向繁荣必须向外扩张推广,那么普通化的常德方言必将是大趋势。而且国人能听懂的常德方言还必须时尚化,同时又要保留自身的滑稽幽默等特点。比如说演唱曲目中保留衬词、衬句及方言俚语等,留着常德丝弦独特的个性,唱词中也留下了“常德本地方言”的痕迹等。
2.表演。现代常德丝弦在继承传统表演形式的同时,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常德丝弦的表演形式也逐渐多样化。首先,作为一种舞台剧必须要有观众喜欢的剧本。要创新就必须走群众路线,让更多的人来接受。一个好的剧本是舞台表演的根本。其次,表演形式要创新,不能一味的坐唱,让舞台动起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第三,重视舞台上对人物的刻画,以表演播观众。常德丝弦发展至今很多专业团队都做过很多的创新,但大多都忽视对演员的舞台形象刻画,形成了舞蹈加表演唱的模式,使得节目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舞蹈演员的对口型,然后再加上歌功颂德的剧本,这几乎就是当前常德丝弦改革的中心思想,完全脱离了群众路线。
3.服饰。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生活平的提高,人们对审美也有了新的认识。常德丝弦的服饰也是一样随之发生改变,对舞台的妆容及演出地点也有着不一样的要求。相对于传统常德丝弦较为单一的服饰说,现代常德丝弦的服饰应该更为多样化、大众化。演出中每个人的演出服饰应该根据角色的需求来定制,不需要统一服饰和道具等。另外,从舞台布局上还应多思考,可以借用音乐剧的成功手段,全方位的突破传统观念,把一切可以用上的手段都放到舞台上,利用先进的光影技术,打造全新的常德丝弦。
三、常德丝弦艺术的发展
近年来,常德丝弦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这与近年来许多有志之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受到资金、人力、理论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抢救和保护工作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同时老一代丝弦艺术人员相继谢世,曾经从事常德丝弦艺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因生存问题,陆续离开舞台,且年事以高。常德丝弦的传承与发展出现链条断裂,后继无人。
常德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旅游来推广常德丝弦,在旅游地点设一些特色的丝弦表演,可以是民众参与性质的,也可以是专业表演性质的,使常德丝弦更具地方代表性。
创新是发展的唯一道路,在保留常德丝弦的基本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使之歌曲化,既能独唱、重唱、组唱,又能群体表演唱,既符合群众文化的需要,又能满足专业剧团演出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常德丝弦真正被全国的各年龄层的观众们所接纳、喜爱,并把它继续传唱下去。
参考文献:
[1]欧阳义怀.论常德丝弦音乐旋律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音乐,2005(03).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