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舞动无界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5562
饶海明

  摘 要: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儿舞蹈和其他各类舞蹈一样,应当在向民间舞蹈与少数民族舞蹈学习的同时,也不排斥国外的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先进经验。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先进文化相结合,走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是少儿舞蹈得以健康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少儿舞蹈;国际化;借鉴;创新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083-02

  一、前言

  在当代改革对外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舞蹈艺术向多元化、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它在植根于民族传统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的舞蹈文化而实现发展,创造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化的新舞蹈艺术,这也深深引领着我国的少儿舞蹈创作,孩子们思维活动是繁复多变的,具有无端的跳跃性,奇妙莫测、变幻无穷。就是这种特有的思维方式,为少儿舞蹈创作提供了博大的自由空间。通过吸收外来的舞蹈文化,强化现代国际化意识,使少儿作品创作能源于旧模式的突破,也吸收和融合外来舞蹈的潮流、形式、舞种,使之与国际同步,更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二、当代少儿舞蹈创作“民族化”与“国际化”现状

  纵观中国现当代少儿舞蹈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应当是少儿舞蹈的发展方向。回溯,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和剧目,昭示出中国少儿舞蹈的发展特点。我国现代少儿舞蹈基础,是由著名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家黎锦晖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奠定的。黎锦晖创办的中华歌舞专科学校,开创了近现代校园乐舞教育的先河。他先后创作《麻雀与小孩》等有完整故事、有歌舞表演的儿童歌舞剧十多部,《好朋友》等篇幅短小、情节简单、没有说白的儿童歌舞表演节目二十多个,为中国早期儿童歌舞创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儿童歌舞作品借鉴美国歌舞剧等表演形式,吸收民间音乐舞蹈养分,内容积极向上,情绪健康欢快,反映儿童生活,符合儿童特点。

  创作并首演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儿童歌舞剧《马兰花》,将中国的歌舞、戏剧等元素很好地融进歌舞剧中,给孩子编织了一个绚烂多彩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在观看剧目的过程中,长知识、开眼界、明是非、辨美丑、爱劳动,使良知、友情等美好的东西潜移默化地进入孩子们的心灵。《草原儿女》是一部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现代舞剧,表现了蒙古族族少先队员特木尔、斯琴兄妹不畏严寒、孤单、饥饿、伤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奋力保护集体羊群的故事。该剧根据蒙古族少女龙梅、玉荣两姐妹的真实故事改编,创造性地将民族舞蹈和西方芭蕾巧妙结合,富于民族特色和舞蹈表现力的优美音乐贯穿始终,令人耳目一新。1975年舞剧《草原儿女》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为彩色艺术片在全国发行。

  改革开放以来,少年儿童与成人一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日新月异变化,少儿舞蹈不仅吸收了民族舞蹈的特色,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外的娱乐、综艺、电影等文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带来了思想文化的碰撞,这些变化,拓展了对孩子们进行智力开发,美育教育的领域,有志于少儿舞蹈艺术的老师们,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浮沉于儿童生活的海洋,以自我儿童化的视角,不断挖掘儿童生活的奥秘,探索少儿舞蹈如何具有时代风貌,使少儿舞蹈吸收民族舞蹈和国外舞蹈文化,吐故纳新,展现舞蹈的民族国际风情,获得了令人欣喜的经验。

  首先,选材直观现实,运用当下流行、时尚的国际舞蹈元素,与传统的带有中国味的舞蹈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反映儿童的校园生活,社会活动。这些少儿舞蹈题材的作品,主要聚焦孩子们的素质教育,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主题,在艺术创作上尊重与采用少儿喜闻乐见的音乐和舞蹈元素,大胆地将生活细节和学生们的日常对话运用到舞蹈中,把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还原于舞台。在近届少儿舞蹈“小荷风采”比赛中,呈现了大量的此类型的少儿舞蹈节目,如《小男孩》、《珍惜》、《流动娃》、《我们刚上一年级》等等,他们素材上来源于当下真实的儿童生活,在舞蹈的编排上融入了国际元素,使得作品让人看来耳目一新。

  其二,构思追求新意,理解时代意向,紧随时代步伐,具有社会与国际意义,已远远超越了少儿自我教育的范畴,这正是少儿舞蹈刻意求新的硕果,比如广东少儿舞蹈著名编导蔡茵老师创作的少儿舞蹈《新手相牵》,反映同学们看望患艾滋病同学,与她一同牵手玩乐,孩子们没有一丝的歧视,心中充满爱心地帮助与理解自己的同学,展现了当下少年儿童友爱互助的优良品质。又如舞蹈《走出三村的小丫蛋》,以山区孩子作为创作蓝本,小丫蛋一步一摔,强忍伤痛,却仍然坚持苦练竞走技能,很好地展现了当代儿童“冠军之路”的坚定信念。

  由此可见,将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化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先进文化相结合,走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是少儿舞蹈得以健康发展的方向。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儿舞蹈和其他各类舞蹈一样,应当在向民间舞蹈与少数民族舞蹈学习的同时,也不排斥国外的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先进经验。

  三、少儿舞蹈“走向本土”与“国际接轨”

  “走向本土”与“国际接轨”是当下现代舞蹈家挂在嘴边上的两个口号。折射着我国的舞蹈期待被认同的心态,前者在于希望得到国人的认同,后者在于期待国际认同。静心梳理少儿舞蹈的发展,全面地受到舞蹈文化全球化的的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的少儿舞蹈中国的少儿舞蹈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发展自己,被世界所吸纳,成为国际认同的经典,是当今我们少儿舞蹈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在少儿舞蹈创作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继承和借鉴

  有的老师认为继承和借鉴就是全盘接受,不能有丝毫的改动;有的则说,只有熟悉的路子,学几套动作组合就可以了;还有的索性就停留在口头上,或只做一些皮毛的接触。我们认为对待传统的舞蹈艺术,首先要吃透它,随着历史的变迁,对它进行历史的具体的科学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前提是依据作品内容的需要,借鉴国际健康的舞蹈元素,使我们的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又有时代的风貌与国际接轨。比如对于民族舞蹈,比如蒙古族的乐曲《小黄马》、维吾尔族的《阿拉木汗》,这些比较新奇的乐风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来自民族舞蹈中独特的节奏与律动。对于外来的舞蹈艺术同样需要借鉴,诸如芭蕾舞、街舞、爵士舞等,它们都是国际舞蹈发展历程中结出的硕果,对于这些舞蹈类型,应当有所选择,吸收其为少儿所乐见的部分。借鉴只能是借鉴,绝不是替代,只能为我所用,而不能忘我而用。继承也罢,借鉴也好,都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不分民族与国界地吸收丰富的养分,繁荣我们的少儿舞蹈,使她根深叶茂,繁花怒放,在国际舞坛上独树一帜,瑰丽夺目。

  (二)要新,“新”是指创新

  在舞蹈的理念、舞蹈的创作、舞蹈编排、舞蹈语言上面都要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意识、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已经不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更多地要求新鲜的东西。特别在少儿的舞蹈领域,更要吐故纳新,去人所不用之辞,新奇的作品往往能给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少儿舞蹈创作要在研究儿童心理的特点及其规律上下工夫,不断吸收国际上各民族舞蹈的文化精髓,不断拓宽儿童舞蹈文化的视野,超越自我舞蹈文化的传统,用开放的新理念创作出新的舞蹈形式、新的舞蹈作品。

  四、结语

  舞蹈是 “无界”的语言。纵观我国少儿舞蹈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其中有不断地向民族文化以及国际舞蹈元素吸收和借鉴的探索。立足于当下,更是在交融与碰撞中产生出了一部部精彩的作品。少儿舞蹈只要符合童心童趣,就能跨越民族、地域和语言的界限。让来自全世界共同拥有的独特语言——舞蹈,与我国稚趣的少儿舞蹈碰擦出舞蹈艺术的火花。

  参考文献:

  [1]施晓静.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由新农村少儿舞蹈汇演引发的思考,2011(09).

  [2]程天心.儿童舞蹈教育、创作经验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金浩.新舞蹈中国舞蹈文化的流变[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