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教师智慧和技能的体现。学生美术学习的质量体现在学生的认知、技能、情感和创造力等方面。本文主要分析总结如何运用微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美术学习质量。
关键词:美术;学习质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232-01
学生的美术能力,不仅表现在技能技法方面,还体现在审美能力、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上。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美术教育教学策略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策略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建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美术课堂教学,需要良好的美术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与美术学习质量评价
(一)教学目标
评价学生美术学习质量要从教师的教学目标入手。教学目标是预期可以达到的学习结果,分为四个领域:技能、知識、创造、情感。(1)技能领域包括操作技能(构图、造型、绘画要素及整体效果)和智力技能(观察、比较、综合、想象、思维、创造);(2)认知领域包括形象性材料知识(作品、图像、实物形象等)和知识性材料知识(知识概念、艺术表现特点、制作步骤等);(3)创造领域(观察和感受力、技能和风格表现力、想象和思维创造力、个性和气质表现)体现艺术的本质;(4)情感领域(美感、审美情趣、情操等)目标是培养高尚的情操、学会评价和分析艺术特点,表达个人审美感受。
(二)美术学习质量评价
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包括教师评语和作业成绩评价。(1)技能目标评价。基本要求:从造型、线条、颜色的质量及运用上评价;具体化要求:从细节的描写和组织上评价;其余部分:从整体表现力上评价;(2)认知目标评价:学生能否将以往所学知识运用于作业;能否理解并运用课堂知识;能否进行美术欣赏和评述;(3)创造性目标评价。学生对形象特征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否有独特的造型能力、个性化表达方式、不寻常的媒材及工具运用能力、别出心材的构思和反常规的艺术创造;(4)情感目标评价。重点在美感,包括作业形式的处理能力、人与自然社会的道德情感、学习兴趣和态度。
二、美术教学策略
(一)教法策略
1.教师提问策略。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自发思考。应设计一系列有趣且有意义的问题,避免提出不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1)引发回忆的提问。引发学生寻找与曾经所学知识关联的信息;(2)判断性提问。对事情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判断性提问,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创意思维的提问。开阔学生的想象力。(4)引发学生注意的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注意力;(5)暗示性提问。暗示性提问比直接给出答案更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
2.教师回答策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明肯定、否定态度。发散性的提问,不宜马上回答,可以继续追问;学生回答不完整的提问,可暗示。教师不能判断的问题,应向学生坦诚,也可以留给学生继续探究。
(二)学法指导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指导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内部心理状态影响教学效果,情绪好时,效果优;情绪差时,效果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激发学生兴趣,如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等。(2)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指导策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互联网、图书馆、美术馆等,收集资料,根据自己的意图创作。对于资料中的结论,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三)情感态度培养策略
(1)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美术情感表达是学生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价值观体现。教师可提供中外名人优秀案例,也可用自身修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2)营造民主自立的学习环境。教师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不必在每个环节做指导,也不能用标准限制学生。学生一般会重视教师的态度。尊重学生,建立民主愉快轻松的环境,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3)表扬与批评。学生在美术作业中常常流露出一些情感。教师要肯定正确的情感流露,否定错误的情感态度。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评价学生作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评价,评价是否全面,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表扬时避免大而空的说法,要有针对性。批评时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口吻,帮助学生改正错误。(4)营造教学情境。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丰富学生情感。制造悬念,引入新兴事物,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引入最近发生的焦点事件,让学生交流畅谈,再引入课题,学生能把情境中的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策略是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手段,包括技能、认知、创造性和情感方面。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