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如何在演奏中融入音乐情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5167
屈文婧

  摘 要:随着艺术教育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踏上了学艺之路,然而,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只注重技术训练,忽略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表达,以至于很多技术好的学生在演奏时显得“索然无味”,他们不懂得如何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琵琶曲《春江花月夜》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音乐情感;文化修养;生活阅历;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211-01

  一、前言

  艺术教育的普及,带来了艺术市场的繁荣,举国学艺的场面在各大城市上演。各大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艺术市场叫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演奏音乐的时候,表情木讷,声音“干哑”,只会埋头苦干,却不解其中味,甚至在高校中就读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出现这种问题。好的音乐是有灵魂的,如何在演奏中融入情感,如何进行音乐情感的表达,成为困扰众多演奏者的一大难题。

  情感表达是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之美的灵魂所在,缺乏情感,即使在高超的技术都会使作品丧失生命力。古语云人琴合一,即人与琴相和。演奏者不仅要在演奏技术上无懈可击,更要将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人琴相和,音与指和,指与心相和。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孔子三月不知肉味,这些经典的音乐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只有将情感融入音乐,这样的音乐才能更打动人心。然而音乐情感的培养不同于技术的训练,情感的培养是缓慢的,全方位的沉淀,它受个人的阅历、情感以及性格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需要学生慢慢积累和沉淀,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二、如何在演奏中融入音乐情感

  要将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不明白如何才能将情感融入作品,也不明白作品中每个音符的意义,只一味地解决技术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调整教学观念,不要一味强调技术,要多注重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去理解每个音符背后的意义,更好的将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一)加深文化修养

  音乐在古代一直是文人骚客的必备技能,他们博古通今,文化造诣极高,要想更好的理解他们,需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多读书。在传统琵琶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历史故事、古代文学作品为原型创作的,因此在演奏这类作品的时候,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基础建设,多读书,勤思考,对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在演奏起来,能更容易体会作曲家的心理,在理解与把握作品的同时才能更快更好的融入情感。因此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诗词歌赋、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等等领域都可以涉猎,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水平,丰富其内心世界,帮助其开拓眼界。当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提高学生对世界、对音乐的看法,帮助他们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与把握音乐作品。

  (二)增加生活阅历

  很多技术很好的学生他们的音乐并不能打动听众,这就和他们的生活阅历有着极大的关系。一个好的演奏者,他的内心情感一定是丰富的。一个人的见识、气度以及内心情感在生活中会慢慢积淀形成他独有的生活体验,而这些生活体验会慢慢转化成情感,在演奏乐曲的时候会根据乐曲表达的情感条件反射般涌现出来,将乐曲中蕴含的感情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流淌出来,呈现给观众。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启发学生,做一个善于发现生活的人。喜怒哀乐都将成为其生活情感中的宝贵财富,这些财富作为生活阅历储存在情感宝库中,一旦触动,就会涌现出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潮起潮落都会使人们心中泛起涟漪,带给人不同的体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将这涟漪收集储存,慢慢沉淀,使其转化成生活阅历。当生活阅历慢慢积累,看待问题的角度达到一定高度,能够更宏观的看待世界,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控音乐,把握好作品。

  (三)增强想象力

  想象力对于作品情感的融入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演奏者通过想象,使自己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能切身体会出作曲家赋予作品的深层次的人文内涵。然而每个人对于生活的人生体验各不相同,因此对于音乐情感的表达也不尽相同。音乐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正是由于这种音乐情感的模糊性,给了演奏者更多想象的空间。演奏者的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情感的表达,每一次的演奏都是在对作品的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空间进行的二度创作,因此每一次的演奏也都不尽相同。随着生活阅历、想象空间、文化修养的提升,即使演奏相同的作品也会有不一样的感触以及情感表达。生活阅历越丰富,对于作品二度创作中融入的情感也更加丰富。

  (四)教学训练

  除去以上三个因素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情感融入,然而这并非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产物。此外作品的选择对于融入情感训练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以琵琶作品《春江花月夜》为例,这首作品非常适合启发学生的情感。意境的东西较多,作品的难度系数不大,没有特别炫技的地方,因此要特别注意情感表达。要谈好这首作品,就要先了解作品的创作时间、背景、创作概况等。

  这首传统的琵琶文套大曲,改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与吴畹卿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郑觐文将此曲改为民乐合奏,同时根据“春江花朝秋月夜”将此曲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采用民族器乐曲中最常见的多段体曲式结构,有点类似于西洋乐中的标题音乐。全曲共九段,每一段都有小标题提示本段内容,相对于其他乐曲更容易理解与把握,也更容易使学生发挥想象空间。

  乐曲开头“江楼钟鼓”,用琵琶模拟鼓声,由远及近,描绘出夕阳西下,倒映在江面上的波光粼粼景象,再加上远处朦胧的鼓声,印照出一片晚风轻拂着的江面,夕阳照映下的波光粼粼的初暮景色。乐曲第二段:“月上东山”,主题旋律出现,旋律向上引发,表达了一种月亮缓缓上升,音乐如流水般慢慢涌现的动感。第三段:“风回曲水”,曲调层层下旋后又回升,呈现出水波涟漪的情景。第四段:“花影层叠”,音型、节奏的变奏起伏犹如水中花影摇曳,与之前宁静的气氛形成对比。第五段:“水云深际”,音区与音色的强烈对比,营造出水天一色、空旷朦胧的江中晚景。 第六段:“渔舟唱晚”,欢快的旋律、流畅的线条,将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增添了乐曲的诙谐、活泼的气氛。 第七段:“洄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高潮。由慢渐快的音型模进,恰似渔舟破水、江水拍岸、浪花飞溅的情景。第八段:“欸乃归舟”,音乐呈反复式递升,速度上由慢而快、力度上由弱至强,表现了波浪层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第九段:“尾声”,节奏舒缓,音乐又回到主题旋律,好似轻舟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

  这首作品非常贴近平时的生活,旋律优美易于接受,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非常适合在教学中应用。“春、江、花、月、夜”,每一个字都是一副美景,就像一扇大门,等待开启者去欣赏门外的美景。

  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去体会每段标题后面的意境,将自己平时在生活中的见闻体会调动起来,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并多多研读“孤篇横绝”全唐诗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既可以增加文学积淀,又可以丰富想象力。另外,鼓励学生多唱谱,感受每个音符,每句旋律的美感以及作者意图,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这首乐曲的训练,学生能够轻松的融入情感,为以后乐曲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2006.

  [2]余丹红.大学音乐鉴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又弛,张富岩.中国器乐作品赏析[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

  [4]黑连仲.琵琶中的文学艺术[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1).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