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5114
余美玲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民族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本文首先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及其价值,着重阐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举措,旨在提高国民的文化精神意识,促进优秀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176-02

  一、前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变迁,导致传统文化艺术受到一定的发展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濒危、失传的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着现实意义和悠久文化底蕴,是国家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文化传承,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流传。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

  民间社火,歌舞杂技,各地花灯习俗,传统手艺……当文人轶事还在经久不衰地流传时,这些民间绝活却随着当初时代的消逝走向了衰落。20世纪90年代初时,团结瑶族乡还有80多种民间艺术,至今只剩下10多种。智化寺京音乐自宫廷传入民间已有570多年历史,然而战乱、佛寺音乐需求群体的缺失等多种因素导致300多首乐曲只余下45首,第26代传承者唯有年事已高的本兴和福广二人苦苦支撑,第27代传人在技法上无法达到原有乐队的造诣,在人数上也不及原来的规模,智化寺京音乐的传承举步维艰。再观顾绣,源于明代,顾氏后裔将文人画与刺绣大胆结合,将独特的见解渗入高超繁复的针法,对后世影响极深。因对传承者要求极高,传承者需具备较良好的书画素养,三年得其门,十年才能出作品,顾绣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当然,近年来,国家和当地政府为保护非遗,积极促使其进入公众视野,协助组织作品拍卖展、艺术论坛,众专家也相继提出“生产性保护”,建立传习所以培养专业人才,促进教育传承,然而非遗发展面临窘境的真正原因是缺乏人民大众的普遍关怀,而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人们确实很难有时间停下来认真审视并理解其真正的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层面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见证与源泉,它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传说、昆曲、民歌等,作为流动的艺术,汲取着民间的智慧和情怀不断繁衍,以无与伦比的艺术创作形式和精湛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为后世的各类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题材和独具中国特色的浪漫情怀。

  同时,非遗作为联结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有利于维护社区村落的和谐稳定,增强民族存在感和民族凝聚力,促进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大集体的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产物,更是一个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根本所在。面对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中国若想屹立于世界舞台,必定需要强大的民族精神作为国家支柱。而非遗反映的正是民族共同的心理结构、思维习惯和思想取向,它以自身的延展性将几千年融炼的民族精神传递给世世代代,从而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优秀的民族个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用价值——工业设计的民族韵味

  工业设计在国家经济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型过程中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笔者通过对非遗现实价值的思考,期待中国工业设计能够与传统文化和谐融合,在民族特色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谈到工业设计的特色化和民族化,众所周知,德国以严谨、理性著称,如博朗品牌系列;日本的索尼也因注重细节、小巧轻便而闻名;北欧家居功能与人情并存的简约主义奠定了其在世界工业设计中的地位。欧洲设计讲究产品形式的简洁、质朴,功能严谨,日本设计崇尚的“空”,似乎包罗万象、奥妙无穷,但是这些仍缺乏独特性。放眼当今各大型工业博览会,我们很难一眼就辨别出展品出自哪个国家。其实,所谓各式各样的风格都是从工业革命时期演化而来的,本质上代表的其实是大时代主流下的工业精神与机器美学,显然缺少民族气息与悠久历史的沉淀。

  中国式审美则更侧重精神文化层面,即象征美和意象美。《周易》指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意思是指,以《周易》指导言行、制器、占卜,制器要以遵循《周易》中的规律为前提,即中国古代制器讲求功能与审美的统一,象征美和意象美的统一,如“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天下分九鼎,象征九州,恢诡谲怪的楚国虎座鸟架鼓反映的正是楚人崇尚自然、敬畏鬼神的心理;明清花式漏窗的繁荣,安徽西递的白墙黛瓦、马头墙都在满足现实需求的基础上,折射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士大夫阶级矢志不渝、坚守节操、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内涵。

  从两者对比可知,工业设计的民族化不是来自21世纪或未来,而是来自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愿中国的设计者慢慢深掘非遗中五千年的民族韵味,注重当代产品应具备的差异性和民族性。

  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举措

  (一)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尽管现代大众媒体——互联网、影视、报纸、杂志等铺天盖地而来,但对非遗有限的报道显然很难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这种被动而又缺乏热情的对接往往是失败的。究其原因,不外乎中国高速工业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自觉与自信的缺失。

  多数人行为习惯趋同的背后反映的往往是某种精神或物质层面众多因素的趋同。中国大大小小的步行街的店铺,多以英文字母命名,一些人在购买产品时潜意识里认为进口货比国货好;如果是富裕者,对于旅游或许会将国外作为首选,饮食会选择西餐厅、日式料理等;在一些城市,咖啡廳比比皆是,人们却很难找到一家典雅的茶社舒缓身心。或许有人认为中国菜不精致,就餐环境不高雅,品茶不符合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然而这些理由暴露的正是文化自觉与自信的缺失。一些国人没有自觉捍卫茶文化的地位,一些生产者没有自信打造中国一流品质的优异品牌,一些消费者没有自觉与耐心为本国生产者的努力买单,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身所需而忘却了民族、国家所需的表现。

  当一些人在从众购买进口品牌,彰显身份地位,或制造噱头,跟风牟利,进行快餐式营销的时候,却仍有这么一群匠人,他们默默无闻却自信非常,将铁艺、石雕、泥塑、剪纸等当作唯一的事业,日夜敲磨,只为宁静致远,保护传承。

  (二)体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非遗的继承和发扬显得越发迫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应用和宣传非遗的基本知识与价值意义。

  如进行壁画制作时,需要查阅其发展历史、制作工艺、选材、流程步骤等,再通过几个星期费时费力的创作,自豪感油然而生。《设计事理学》一书中举例分析了以自然为中心的支配逻辑。众所周知,绿色设计是大势所趋,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最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讲究顺应自然。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百姓日常生活中一些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怡然自得的精神状态也是极好的体现。西汉的青铜虹管灯既实现了挡风照明,又能够吸取油烟,有效防止空气污染。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自己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再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传承民族文化思想,在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同时,推动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究[J].统计与管理,2016(11).

  [2]巫宇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及对策[J].民族艺术研究,2016(03).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