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将传统“修身”文化对党校理想信念教学,可以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提供了情感支撑,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提供了人本依据,对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强化了道德警示,对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提供了历史导向。让领导干部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关键词:修身;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171-01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习总书记曾谈到:“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修身”一词最早见于《墨子》中“远施周偏,近以修身”①。“修身”简单来说就是“省身”、“正身”、“洁身”、修身养性,讲的是个人的自我修养,它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将传统的“修身”文化融入党校理想信念教学,这样多维度的学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唤醒、二次解读又使得与教学两者相得益彰。
一、传统“修身”文化为理想信念教学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1.提供了情感支撑。19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Halbwachs,1877-1945年)提出了“集体记忆”,指出每个社会拥有自己的集体记忆。中华传统的“修身”文化作为社会的集体记忆,不仅仅只有文字符号,它天生便带上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如追求“圣人”“君子”“佛”“真人”道路上不畏艰险、不避世俗的精神高地,还有对人性探索、终极关怀的思考探索的理性光辉,还有现实困境下对放逐还是修身价值判断的心路挣扎等等。面对西方意识的渗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治国理政等这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受到冲击,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疑惑,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将中华传统修身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学实际上是在将学员与教师的集体记忆重新唤醒,在情感互通中来传达集体记忆的力量,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提供了情感支撑。
2.提供了人本依据。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并不是高扬理想信念成为空中楼阁,最终要落实到教育对象本体上。儒家倡导克己、慎独、反省、内求的“修身”途径,禅宗修身讲究持戒、清规、夏居等规定,道家有心斋、做忘,要求无欲、无争、宽容等等,这些修身途径以人为本来考量,从人的生活起居中进行观照,从人出发,把人作为落脚点。理性信念教育第一要义是人,在理想信念教学中要注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将以人为本、以学员为主作为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一以贯之,防止将理想教育“坐空”。
3.强化了道德警示。“修身”的反面实际上是纵欲,是对人绝对自由的放纵迷失,有的党员干部,“不问苍生问鬼神”,有的迷恋“权钱色”,将传统“修身”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学是一种反向道德警示,警示人一旦没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精神极度空虚,失去奋斗的动力,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最终滑向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的深渊,在警示中拉起红线,做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二、传统“修身”文化为理想信念教学实现多重价值
1.提升道德境界。我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将其融入理想信念教学就是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从而使党员干部,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2.追求高尚情操。传统“修身”追求的是完善圆满的人,将传统的“修身”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学旨在引导人们的追求,不断陶冶品格、锤炼意志、坚定理想信念,让领导干部从内心深入追求高尚,直起脊梁骨,远离粗鄙庸俗、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
3.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将传统“修身”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学,就是让领导干部在修身中知心养性。“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远离灯红酒绿在歌厅浴池接见“朋友”,摒弃“革命的小酒天天醉”,抛开浸淫于某些官场这套炉火纯青的“为官术”等,将“真干”作为本分,“实干”作为责任,“苦干”作为追求,勤勉敬业、求真務实,真正做到德才兼备、德才相适。
4.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修身”是一个自我管理、自律的过程,将传统的“修身”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学,加强领导干部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达到“公生明,廉生威”的地步,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让卖官买官风互吹互捧风故作糊涂风等荡然无存。
三、 传统“修身”文化为理想信念教学凝聚了感染力
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根本上是主体与客体的价值互通与心灵融契过程,这就决定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具体方法上必须切入个体的心性世界,激发个体的心灵共鸣。因而在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传统“修身”文化的“注重人文终极关怀和心理疏导”特质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这种“人性化教育”,营造舒心环境,增强教育的“人情味”,改变了“填鸭式”的灌输教学。
注释:
①《墨子·非儒》.
参考文献:
[1]王琪,孙学强.孔子修身观的现代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00(06).
[2]贺韧.儒家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曹德本.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