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媒体视野下南路壮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950
郑学才+彭西西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推动下,新媒体技术的全球化、全民化、网络化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了。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南路壮剧的传统传播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为南路壮剧的传承创造了机遇。南路壮剧是桂西南民间的艺术魁宝,如何保护并传承传统的南路壮剧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所具有的优势,不但可以加强大众参与度和对民间艺术原生态的保护,同时可以解决传播的种种难题,为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从新媒体视野下研究南路壮剧的传承与发展。力求找出新媒体对南路壮剧的传承与发展的途径与优势。这对桂西南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南路壮剧;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116-02

  一、引言

  南路壮剧广泛流传于靖西、那坡、田东、天等、大新县等地区,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南路壮剧始于清道光二十八年至今近一百五十年历史,戏剧用壮语演唱独具地方特色,富含当地的民族特色,深受壮家人民的喜爱。但是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电视、电影等的出现,现在的年轻一辈都不喜欢看壮剧了。为了改善南路壮剧传承的落后现状,探索南路壮剧新型的传承模式,构建一个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传承体系,促进南路壮剧现代化,使之免于失传。通过结合新媒体的研究南路壮剧,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平台优势。利用数字化技术增加传播内容量,同时丰富民间艺术传播内容的形式。为此笔者从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传统的传承方式存在的弊端、新媒体传承南路壮剧的优势、南路壮剧在传承中运用新媒体技术等四个方面论述新媒体视野下南路壮剧的传承与发展。

  二、新媒体发展的现状

  目前中国新媒体发展飞速,整体有序健康,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大方面:

  第一,网络发展迅速,用户持续増多。互联网飞速发展,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水平逐渐提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资源、网络用户等稳定増长。随着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电信网等网络的融合,新媒体的发展态势日趋显著。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新媒体大国。

  第二,移动化发展较为显著,应用日益丰富。网络论坛、电子邮件、社交网络,手机终端等等,在中国构成一个庞大的新媒体应用群。

  第三,新媒体的功能不断拓展。新媒体结合当今社会的电子商务,带动现实社会的物流飞速发展,可以看出新媒体己成为中国的新兴文化。

  第四,技术、产业、市场格局日趋成熟。中国每过一天,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也在迅猛发展。在新媒体产业方面,我国新媒体产业进一步拓展,中资新媒体企业开始走出国口,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三、传统的传承方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传承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传承方式陈旧、传承介质存在缺陷、传承内容没有革新、传承人面临困境等问题日益突出,下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传承的方式陈旧

  从传承的方式来看,因为受到区域、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南路壮剧的传承仅限于壮家生活的地区。因此,南路壮剧的传承局限于一定的地理位置,很难在其他的地区进行传承。这种传承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要将文化传播出去,必须有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传承方式。

  (二)传承介质存在缺陷

  传统的传承介质主要有节日庆典、宗教活动等,它们存在着一定的内在缺陷。壮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原生态渐渐消失,民俗活动日趋减少,壮族传统文化难以保持原样,接受了现代文化观念的人们,逐渐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使本土文化陷入无人传承的困境。

  (三)传承内容没有革新

  南路壮剧的内容丰富,需进一步优化,使之能适应新时期整个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积极发挥交流、教育和传播等价值功能。在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传承方式无法对受众进行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满足不了需求,达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求。

  (四)传承人面临的困境

  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传承人趋于老龄化,传统戏剧技能都是依靠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现代的年轻人都喜欢现代的艺术文化,南路壮剧面临着传承难的困境。传承人应该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拓宽文化视野真正做到把南路壮剧原汁原味传承下去,避免技艺失传。

  四、新媒体传承南路壮剧的优势

  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以广泛、便利、经济的传播,缓解了限制南路壮剧传播的瓶颈,从实际中为南路壮剧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推进南路壯剧的创新发展是传承的必经之路。新媒体最突出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拓宽了传承的途径

  传统的传播模式受到场地、人员、时间、空间、语言等方面的限制。通过与新媒体结合后可以实现多样化的传播途径,打破场地、人员、时间、空间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而且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新媒体的便利性为南路壮剧的传播提供了更有效的传播途径。

  (二)增强作品传承的有效性

  很多人都知道南路壮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重视和保护,但是因为很多人听不懂壮语,所以对壮剧的题材等各方面都不了解,缺乏沟通。造成了对南路壮剧的认知度低,从而导致了传承危机。在新媒体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南路壮剧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采集、整理、传播,还可以通过动画技术模拟南路壮剧演播,对南路壮剧的形成、发展、演变方式进行再现,淋漓尽致的展现它的艺术魅力,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增强民间艺术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使用数字化存储技术,通过数字化处理后,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随时随地浏览南路壮剧的相关信息,浏览壮剧不受时间、空间、地域、语言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可以结合音频,视频、图片反复的欣赏作品。从而增强了传播的效果,让人看完后印象深刻,感受真切。endprint

  (四)增强传播的互动性

  新媒体是一种即时的综合传播方式,可以随时随地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的交流。南路壮剧传播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剧目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更加直接有效,增强两者之间的互动性。

  此外,利用网络的虚拟操作性,使人们可以模仿壮语的发音,每天学会几句经典的壮语、增强互动,使参与者身临其境的体验壮家风情。

  五、南路壮剧在传承中运用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主要依托网络传播技术,它涵盖网络媒体、手机中客户端等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它属于一种传播介质和传播手段。

  (一)利用新媒体技术采集南路壮剧

  常用的数字化采集技术包括数字摄影、数字摄像、数字录音和二维三维扫描等信息采集技术。人们可以使用数字摄影机、摄像机和录音笔等工具记录和保存南路壮剧的原始素材,采集信息数据之后以光盘、硬盘等记录媒介保存,数字化采集技术保存的方式快捷,传输的速度比较快,利于保存、整理、重复利用。

  其次数字化的采集成本底,长久保存质量也不会受到影响。目前数字化采集的技术已被广泛的运用到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二)利用新媒体技术整理南路壮剧数据

  完成南路壮剧的数字化采集之后,对采集存储的田野资料进行技术整理。

  首先,建立南路壮剧田野资料数字库,将采集到的田野资料按照创作年限、题材、内容等类别进行整理归纳,建立图片数据库、语音数字库、视频数字库。

  其次,进一步完善数据库的搜索系统。随着数据的增多查询数据会面临一定的困难,所以有必要完善数据库的搜索系统。在原有的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编程语言制作南路壮剧的搜索系统,实现输入语言或关键词,可找到数据库中相应的数据资源。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南路壮剧

  信息展示技术指在完成数字化采集和保存、整理后,将收集的材料展示给受众。主要的途径有建立数据库、网络平台、数据化网络博物馆和移动媒体终端。

  1.通过数据库分享南路壮剧资源

  数据库是目前最常用的数字化保护方式。利用摄影摄像机、录音笔、扫描仪等新媒体设备对南路壮剧进行数字信息采集、数据存储、整理分类,然后通过DVD光盘、移动硬盘、联网平台等为受众提供田野资源等服务。

  2.创建南路壮剧官方网站

  网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和渠道。通过建立南路壮剧的官方网站,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发布公开的信息和资讯。让更多的人关注南路壮剧,实现线上和线下网络互动。建立具有壮家特色的壮剧博物馆。丰富网站的内容,展示南路壮剧,介绍南路壮剧的风采,定期更新题材,发布南路壮剧学术成果,提供在线服务和互动,接受网众提供的反馈意见等。让网络平台日趋成熟,提升用户的体验。

  3.开发南路壮剧移动终端

  随着 3G、4G 网络的出现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快,开发南路壮剧的移动终端已经形成趋势。开发后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随时随地浏览南路壮剧的相关信息。

  目前APP是最常用的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创新的利用手机APP把南路壮剧保护、传播、传承等相关的内容融合在APP里面,实现定期更新内容,把APP推广向受众,对南路壮剧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新媒体能解决了大众参与度低的难题。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南路壮剧传承与发展的工作中来,而且更好地解决南路壮剧的生存危机。相对传统传播模式,新媒体视野下传播的主体更多元化,传播的内容更数字化,传播的形式更多样化,能在更广阔的范围传播。

  六、结语

  在新媒体视野下研究南路壯剧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更有效地传承保护壮族传统文化,使具有本土特色的壮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不仅不被化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信息数字化采集、数字化整理、数字化展示和传播三个步骤,对南路壮剧进行数字化传承研究。使南路壮剧的传播范围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动态。

  参考文献:

  [1]廖明君.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2]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广西卷)[C].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5.

  [3]萧梅.田野萍踪[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吴霜.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A].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暨广西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论文集[C].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6.

  [5]罗海燕.关于广西壮剧唱法的演变浅谈[J].艺术探索,1998.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