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两代人平淡日子里的刺——小津安二郎与是枝裕和电影里的家庭“情境”面面观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9542
徐一鑫

  摘 要:小津安二郎和是枝裕和虽然是不同时代的导演。但他们都擅长以家庭为着眼点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社会问题。笔者将以狄德罗“情境”和“美在关系”这一对范畴入手,“西学日用”,浅析两代导演电影中的家庭“情境”中的关系。

  关键词: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家庭;情境;美在关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086-01

  一、狄德罗的情境说和“美在关系”

  长期以来,在古典主义“三一律”的影响下,戏剧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一些英雄与贵族,故事的展开要在一日内完成,矛盾冲突必须激烈。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古典主义和理性主义。在对美的思考上,狄德罗把美分为了相对美和实在美。实在美是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相对美是在比较中产生的。狄德罗的“情境說”是美在关系的具体表现。“情境说”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主张弱化情节,在戏剧中表现真实自然的情境。在情境中表现人物性格。而不是重点放在人物个性塑造上。人与人矛盾与冲突的展开并不是孤立的。他的学说将戏剧性的冲突转移到平凡日常中来,把故事的人物主角由传统的英雄上层人物扩大到普通平民百姓,并且开创了平民喜剧的先河。相对美狄德罗的学说扩展了描绘社会的题材范围。

  在狄德罗美与关系说出现的百年后,日本电影以不激烈的戏剧冲突,克制的镜头,隐忍的人物形象,纪实性的带有纪录片式的客观叙事方法巧合的契合了他的学说。在小津安二郎与是枝裕和的电影中,平平常常的小人物组成了斑斓的影像。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无非是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冲突的展开也不是对抗性的,在家庭这个情境中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道德伦理关系。

  二、电影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乡土”情怀与优美的自然风光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个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国家。不管是在传统日本电影中,还是在现代电影中,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一直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日本导演常常用不同自然色彩的搭配使环境反映情节的发展、揭示人物的心境。如在宫崎骏的动画中,《悬崖上的金鱼姬》里小孩玩耍的港口风景大量使用明亮的蓝色、绿色与纯粹的白色,蓝天白云绿树互相映衬,色调细腻明亮,表示孩子的天真烂漫、心情开朗。反映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在日本电影史上,虽有黑泽明这种带有壮丽大场面的导演,“新浪潮”时期有表现惊世骇俗的大岛渚,但更多是秉承日本传统“物哀”“幽玄”之美,表达抒情与诗意风光的“自然主义式”的导演。

  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生活在城市的三个姐妹们在得知父亲的死讯后一路前往故乡。沿途的自然风光优美,暗示了乡下妹妹铃单纯友好的个性,为接下来接妹妹一起到城市里住,姐妹们一起的同居生活做了铺垫。故乡的优美风光减弱了父亲的死亡气氛。父亲死亡虽然为后来出走母亲的出现和变故的家庭埋下了线索,但毕竟不是电影的主线。后来母亲的突然造访,打破了姐妹们的平静生活。这时出现了电影中的第一次冲突,坚强的大姐与母亲的争吵。此时电影气氛并没有因此变得消极暗淡。影片始终贯穿着明亮的色彩,祥和忙碌的码头,夏日的蝉声,樱花盛开的灿烂时节。争吵过后,导演将镜头对准了院子里的一棵梅树。梅树在这里象征了大姐一人扶持家庭的坚强和外婆的母性之爱。就算是崇尚减法、以简笔处理镜头著称的小津安二郎也同样借助风景的象征意义表达自己。如果把风景镜头比作一幅画,小津电影里的风景就是以静物画呈现的。《东京物语》中,富子去世后,周吉独自坐在榻榻米上,依然是端正的姿势,窗外邻居过来打招呼,房子的布置一切都没有变化,然而身体左边却空了一块。亦步亦趋的老伴儿已经不在了。此时插入远镜头,窗外东京的烟囱,依然忙碌的港口和扑扑作响的小船。“青山依旧”却“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①。此处的悲痛与孤独产生了“此时无声胜有声”②的效果。悲伤和人生的寂寞慢慢氤氲了整个镜头。

  三、电影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厨房与食物

  孟子说“食,色,性也”③。饮食在人类文化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古代,饮食文化也是礼仪的反映。在饭桌上,不同位置的座次可以看出不同人的地位与人际关系。如果说家庭是社会重要的组成单元,那么厨房就是家庭单元里最关键的元件。在这几平米的方寸烟火气之地,有着最复杂细微的关系。

  无论是在小津安二郎还是是枝裕和的电影里,厨房和饭桌永远是故事展开的主要场景。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没有宏大的场景,节奏十分缓慢。从电影一开头,就是儿子拎着食物带着媳妇和儿子去父母家里探望。乍一看来,电影中的人物一直在吃吃吃。是枝裕和不遗余力的描述母亲在厨房与女儿做饭的细节,女儿与母亲在这一互动中有温情也有争吵。每年必做的天妇罗要按一定的步骤来,说明了这个家庭里母亲的强势。厨房工作也有父亲和儿子的参与,在这其实看似和谐的一幕中隐藏了这个家庭的痛苦。人们都说,食物往往是人最深刻的记忆。母亲的食物,是最好吃的食物,是舌尖最强烈的记忆,是远离故土后最深刻的思念。《步履不停》里纯平如果活着,也一定常常想起母亲的食物吧。这里的天妇罗反过来成为母亲家庭回忆的符号。天妇罗使母亲回忆起死去的儿子。外在强势的母亲,是脆弱的。

  小津安二郎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在吃这一关系上突出的体现出来。《东京物语》当女婿要给二老买吃的的时候,亲生女儿尝了一口蛋糕却说太贵了,觉得给他们买十分浪费。女儿对父母的冷漠可见一斑。在父母与子女一起在饭桌上时,老太太富子一直端庄的坐在丈夫后面,当富子有单独的分镜头出现时,导演也将她放在镜头正中心,既表现了小津重中正和谐的美学理念,也体现了日本女性隐忍委婉的态度。群体出现时,大家都是正襟危坐,甚至连向前倾斜身体的角度也相同,侧面表现了日本人处处讲究礼仪的细致态度。在心理距离上,就算子女如何让父母感到不适,老夫妻两个一直相依为命并且为子女找理由。女儿因为嫌父母在家碍事,将父母送到海边度假。晚上父母由于外面的吵闹睡不着时,夫妻两个也只是轻轻的感叹了一句:“真热闹啊!”endprint

  《晚春》中,在相依为命的女儿出嫁后,寂寞的父亲无处可去,只有到常常去的小酒馆跟友人喝酒,醉酒后才敢对外人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最后独自削苹果的场景令人动容。

  四、电影中人与人的关系——爱与疏离

  小津安二郎与是枝裕和电影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要体现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枝裕和似乎对幼年的儿童有更多的偏爱。《如父如子》里,事业有成的良多本来有着幸福的家庭生活,而在一次事件中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儿子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良多个性争强好胜,而这个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男孩却温柔甚至软弱,这引起了他的不满,甚至影响了他与妻子的关系。但长期共同生活养育孩子的不舍又使他处在了血缘与亲情的煎熬中。做为一个建筑师,良多是成功的,在名企工作,有着不错的收入,而做为一个父亲,很难说是成功的。在对待养育之恩和血缘之情时,他一厢情愿的相信血缘的重要性。良多的悔恨在看到儿子给自己拍的照片时终于迸发。一张张自己的照片,是儿子在自己熟睡时候拍下的。良多流下了后悔的眼泪。电影最后,良多对着儿子说回家吧任务已经结束了。成人对于自己判断的坚定相信在纯真的孩子面前显得固执又愚蠢。父母的救赎最后反而是由不成熟的孩子完成的。

  在西方人看来,成年,就要离开父母意味着人格、精神上的独立。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带有一种西方人难以理解的“撒娇式”的依赖关系。《晚春》里,已经成熟的即将出嫁的女儿哭着对父亲说她离开父亲不会幸福。父女两个相依为命,彼此又深知女儿将要步入的是“婚姻的坟墓”。但父亲并没有哭泣也没有安慰,只是淡淡的说她以后会幸福的。父亲不是冷漠,而是他对于这种人生需要代代相传的走下去的规律的接受和无可奈何。不必抗争也无需抗争,对于人生,唯有默默接受。只要默默接受,就是幸福的。小津的这种处理带有一种庄子式的,冷眼旁观世界,对一切超然物外的态度。

  五、结语

  可以说,小津安二郎与同时代的成濑巳喜男奠定了家庭伦理电影的模式。与继承衣钵的是枝裕和比较,前者多描写二战结束后的平凡人对于传统的怀念和对不确定未来的迷茫。而后者则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新时代下的婚姻问题(离婚、分居)与家庭模式(核心家庭、重组家庭)。他们都按照生活的原样呈现艺术,电影里叙事时间几乎平行于现实时间。谷崎润一郎曾经在《阴翳礼赞》中写道:“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④阴影也何尝不是一种美。温情脉脉家庭表面背后有普通人的难以言说的痛苦,是生命中平凡日子的刺。平静的水流下暗涌浮动,但生活还是要继续。

  注释:

  ①出自唐.崔护《题都护南庄》.

  ②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

  ③出自《孟子.告子上》.

  ④(日)谷崎润一郎,孟庆枢(译).阴翳礼赞[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葉渭渠.日本文化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日)岩崎昶,钟理(译).日本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3]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