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是我国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在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舞蹈表演的编导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使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本文以我国舞蹈表演中的编导技术和编导理念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舞蹈编导;技术分析;理念
中图分类号:J7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074-01
一、前言
舞蹈具有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它能够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随着文化事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对舞蹈表演的文化性和观赏性提出了较高标准,要求舞蹈编导人员具有全新的创作理念。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人员必须加强对编导技术和创作理念的不断改进和创新,通过将两者进行结合,从而创作出质量更高的艺术作品。
二、舞蹈编导技术
舞蹈编导是指在舞蹈理念基础上通过改进从而创作出符合理念要求的动作①,同时要求有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舞蹈动作排练。另外编导人员还要将有关的表演者积极组织起来,对各种舞蹈动作进行练习。舞蹈编导是一项具有一定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某专家将舞蹈编导工作内容概括为这几点:确定题材,确定主题,确定理念,编排结构,设计舞蹈动作,组织排练。这几项工作是互相促进,而且环环相扣的,联系紧密,因此有关人员将编导工作比喻为工厂同一流水线的不同操作步骤。舞蹈编导人员是整个舞蹈编导工作的核心任务,所以有关人员必须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要求他人,并将编排和演练进行融合,使舞蹈表达出的理念符合设计要求,带给观众精彩的舞蹈作品。
三、编导理念分析
编导理念是舞蹈编导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要指导,编导理念直接对舞蹈表演产生的艺术性和文化性造成影响②。所以,有关人员在编导理念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舞蹈创作贴近生活。对舞蹈编导人员来说,创作理念主要来源于生活,例如生活中的事物、人物等都给有关人员带来创作灵感。编导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人物等都采用编导的形式展现出来,由于舞蹈表演具有文化性和艺术性的特征,因此有关人员不仅要在生活中找素材,还需要积极寻找社会素材,例如我国某一舞蹈编导工作者在理念创作和舞蹈编制的过程中,自觉遵循舞蹈编导和生活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以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作为出发点,积极寻找编导素材,将生活中的素材及时积累起来,从而确保了舞蹈创作更贴近生活,同时还在创作过程中将艺术融入进来,实现艺术和生活的有效融合,让艺术创作理念始终贯穿整个编导过程。
2.将真实情感融入创作中。由于舞蹈创作灵感源于生活,因此有关人员应该将生活中人们真实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展现,将情感因素积极融入到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使人在欣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更多的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生。所以,作为舞蹈创作人员来说,必须具有专业的创作素养,并在创作过程中积极的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
3.必须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有关人员指出,创新是一个时代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加强创新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有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舞蹈表演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作为舞蹈编导人员来说,要想促进我国艺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积极做出改进和创新,例如某一舞蹈编导人员在空闲时间走进社会生活,更多的体验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真实感受,并采用走访法、实地调查法等方式来体验生活,以便于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通过不断丰富创作内容和表达形式,从而将舞蹈表演技术完美的展示出来。
编导技术分析。编导理念是编导创作的重要思想指导,编导技术是作品艺术性的主要表现,所以舞蹈编导人员要掌握创作技巧,并将其技术得到灵活的利用,从而为观众展现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
有关学者说过: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积极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观,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舞蹈编导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动作基本结构,还要多了解人体各个部位的有关特征,从而将不同部位的思想感情得以充分的体现。例如我国某一舞蹈编导人员积极学習相关知识,在闲暇时间阅读大量的舞蹈表演书籍,同时了解更多的哲学,文学,表演,艺术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有助于丰富自己的创作内容,积累更多的素材,并通过借鉴国外某些优秀的舞蹈表演经验,并对其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采用扬长避短的方法,有效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四、结语
舞蹈编导人员相关工作对整个舞蹈表演作品来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对舞蹈表演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有关人员必须积极转变自己的创作思维,并树立终身学习观,在借鉴相关内容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要对其内容进行合理的改进,积极融入自己的创新思想,从而有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注释:
①赵晓宇.舞蹈编导的技术及理念探讨[J].音乐大观,2012(07):202-202.
②王巍.舞蹈编导技术与理念探究[J].戏剧之家,2016(16):162-162.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