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当代艺术“场所”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283
张林楠

  摘 要:艺术存在于场所中。古往今来,这个事实构成了无数艺术品产生的美学影响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当代艺术涉及的范畴中,对“场所”的表达是艺术家热衷的主题之一,通过对作为当代艺术主题“场所”的界定,结合现代人的心理境遇,分析“场所”在当代艺术中的表达。

  关键词:场所;公共艺术性;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014-01

  一、概述

  场所、时间、科技、身体、身份、语言等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在当代得到越来越多地表现。在艺术史的研究中,主题方法旨在“建构起一个思维框架,用以理解艺术作品表达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特定材料、形式和意象中的具体体现”。

  通过对一系列“场所”主题作品的研究表明:“不少艺术家对场所主题的讨论都是在对改变人们生活地域和生活方式的主要潮流和发展做出响应。”

  所以,现代社会之所以赋予场所不同以往的表达方式,是由于生活在“景观”包围中的现代人特殊的精神实践。基于场所的艺术表现不仅同传统的场所主题那样给人们提供特定的时空体验,更因其现代性的印记而带给人们新的经验。

  二、“场所”对于艺术作品的意义

  “场所”对于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值得思考的,同时也是复杂的。一个场所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许多当代艺术家在其作品中都表面出一种对场所本身的高度意识。许多配合场所主题进行创作的艺术家都是针对自己面前的特定的场景做出回应,或是力图捕捉记忆中的空间表象或氛围,更抽象的说,一些艺术家努力以概念性的方式来处理关于场所的观念。

  比如他们可能会用符号来表现或描绘来自某一特定地理位置意味着什么,或是去表达某类场所的文化和情感特质,如荒野、城市广场,甚至还有些艺术家会创作虚构的场所。

  场所的出现正在改变作品恒定的意义,如此这般,当代艺术或许才能面临遭遇战,并因此构建新的语境,而不像巡回展那样,让同一个作品下嫁不同的地方。

  总之,艺术家无法回避“场所”对于作品的意义。就一般的個人艺术,对于场所在作品中的意义的讨论,尤其是对公共场所的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艺术作品与公共场所相互交融,甚至变为日常风景,成为市民的一部分。这样一种平凡却又特殊的关系,不仅是要把它当作艺术作品的完美呈现,更要认为是当代艺术在场的有力证明。

  三、“场所”的公共艺术性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人们又回归了对艺术品展示场所的重视,并且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从不同侧面探讨“场所”可能承载的意义或体验。由于场所本身的时空特性而具有承载意义和呈现情境的功能,当代艺术家用它们来表达思考的尝试越来越多。

  然而,当代艺术家们已不再单一的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美术馆、画廊等这些地方进行展览了,而放在更为开放的公共场所,我们已经可以看见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作品出现。这里说的公共场所,是一个真实的空间,它有别于美术馆、画廊,不再是只有白墙和干净有序的环境,不是展览替代空间,不是一个确定的位置和划定的区域场所,它可能是广场、车站又或者是走廊、街道等任何接近市民生活的地方,是一个交流的场所。

  而在场是指作为艺术作品存在于这个空间的依据,人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作品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不仅仅是面向观看者,更多的是面向社会环境。当展现出这种融合,我认为作品自身已不再只是作品,而变成了风景,拉近了与市民的生活。

  “场所”对于艺术来说,影响无穷的。

  四、“场所”情感体验

  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场所精神或氛围,公众在这种场所中也必然会感受到强烈的认同感。置身于林缨所设计的越战碑景观中,会发现它不仅是一堵墙,还是被掀开的一侧土地的大地的一角。当吊念者找到死者名字的那刻,磨光的深色花岗岩上同时也倒映出了凭吊者自己的身影,取得了如同与死者相见、握手、拥抱的艺术效果。它成为了一道边界,隔离着生者的世界和逝者的世界。

  五、结语

  当代艺术与公共场所的结合,不仅使得艺术品更贴近普通大众,有助于艺术品与公众的交流,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共空间具有活力和吸引力。

  当代艺术可以选择公共空间作为展示场所,打破艺术与大众的界限,不注重创作的结果,注重创作的过程以及体验。选择将艺术品放置于公共场所中,本身即宣告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参考文献:

  [1](美)简·罗伯森 克雷格·迈克丹尼尔,匡骁(译).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 以后的视觉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5.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