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析大水井古建筑群的文化内涵表达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000
邓小蕾

  摘 要:近年来学界对大水井古建筑群的研究基本立足于建筑本身的形制布局、历史沿革、保护开发策略等方面,而对建筑本身反映的文化内涵少有关注。本文以独具特色的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为切入点,从5个不同维度探索这个古民居群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以此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民居建筑上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大水井古建筑群;文化内涵;传统民居

  中图分类号:TU-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7-0131-02

  一、前言

  建筑是人类物态文明的标志,是以空间作为直接对象的特定的文化活动,它综合多门科学技术和艺术来表达本民族的物质精神文化,反映出建筑设计者的主观塑造意图,又折射出建筑使用者的审美心理和情趣。而最富活力的源泉建筑——民居,显示了人民群众对待居住需求,承载了内蕴的民族文化。当地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建筑需求等会对民居建筑的风格和样式产生影响,因此各地民居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传统民居是传统文化(意识)的一种存在(或表现)形式①。

  我国台湾学者傅朝卿认为,“今日台湾建筑之最大症结也是在于历史文化的根。因为失掉历史文化为立足点、参考点,所以我们的建筑只好在时间轴上任意抓取可攀附之处。在空间轴上,我们的建筑也类似地在西方或遥远的古代中国求得寄托。在思想轴上,我们的建筑也抵不过消费者意识而沦为商品。”②同样,大水井古建筑群的保护开发也存在此类问题。2001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水井古建筑群清湖北省利川市”申报成功。然而,该民居建筑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扶持,其开发和保护工作滞后,宣传手法单一,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有待深入发掘。因此,分析大水井建筑的文化表达是十分必要的。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其朝向北望齐岳大山,南靠寒池高岭,东揽尖刀古观,西控九龙雄关,近得长江三峡之利,内拥崇山峻岭之奇③。该建筑群始建于明代中叶终止于民国,以李氏祠堂为中心原建有龙河等大小十几个庄园,大多数更变剧烈未能保持原貌,只有李清亮庄园与祠堂配套而形成统一格局④。其修建时间跨度虽大,建筑却构思严谨,风格浑然一体。大水井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集土家族、苗族、汉族建筑特色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南方少数民族民居特色。李氏宗祠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祠堂东侧的水井是整个家族的饮水之源,在与将军贺国祥交战时期,李氏家族因有内奸泄密水源是致命伤而被迫投降,后来族长李盖五下令用高墙将水井围住,不受外界威胁,井里终年出水李氏家族饮用,大水井因此得名。

  大水井古建筑群是鄂西南土家族区域、三峡地区少见的明清古建筑群,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是目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极具开发和研究价值。

  二、建筑风格:融合多重特色,体现文化积淀

  大水井建筑风格多样,集土家族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中西文化等多重特色于一体。大水井文化空间形成和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的本体文化由于历史变迁生活方式改变,在人口迁移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因子。改土归流、外出做官以及出国留学使本土文化博采众长、丰富多样,从而其文化体系更具开放性。

  其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浓郁的土家族传统建筑文化。从民族角度上来说,其主体建筑李氏庄园采用了土家族代表性建筑 “吊脚楼”形外廊,土家人为满足生活功用创造出吊脚楼底层马厩和猪圈内外结合的设计;通过用榫卯、竹钉相互连接的全木质结构建筑内有无数旋梯相连,展示出传统的土家“走马转角楼”格局;庄园内专设的绣楼和小姐楼也体现了土家民俗,绣楼是为织西兰卡普、绣花袜底、纳千层底、做刺绣、纺线、织布等土家的传统工艺而修建,而小姐楼屋檐低矮的设计则折射出土家族未婚女子不得随便出门露面的风俗习惯。同时结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形制,如汉族特征浓厚的宫殿建筑,以及清代抬梁穿斗式梁架结构和木雕、石雕、楹联、风火垛墙上的彩绘、瓷片贴花雕饰等;

  从地域角度上来说,除了当地的土苗山区建筑文化,建筑在墙壁屋檐方面还借鉴了汉族徽派、苏式建筑特色,在宗祠上借鉴了汉族南方祖祠木构文化;

  从中西文化融合角度上说,大水井古建筑群也吸收了一些西洋文明,采用西式拱圈回廊式样和传统中式建筑交相辉映。多样的文化碰撞融合赋予建筑本身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大的经济实力促进其建筑形成兼收并蓄的文化视野。

  三、空间格局:强调等级观念,重视家族祭祀

  传统的合院是适应封建宗法社会的意识形态逐渐发展成熟的,它的典型特点是轴线贯通、主次分明、内外有别、秩序井然,具有明显的空间序位⑤。三纲五常以及講究男女有别、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观念在民居建筑中广泛渗透,明朝中叶以后建祠祭祖已很普遍,民居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工具和封建伦理等级制度的载体。

  李氏家族在大水井地区聚族而居,道光年间李氏首任族长李祖盛有感于“生不及养,必丰于祭,而祠缺如。殷殷然,思创造焉”的思想,为强化家族血缘和家乡观念,在黄氏老宅上筹建李氏宗祠。宗祠拜殿中堂有上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体现了这个宗法家族对祭祀的重视。宗祠拜殿到祖宗殿的天井两侧台阶,靠近拜殿一侧五级,靠近祖宗殿一侧九级,寓意九五之尊,这不仅反映出李氏家族地位的至高无上,显示族长的威严,也体现出李氏家族强烈的等级观。除此之外,家规规定一般人也不得踏进宗祠厨房,女性不得进入祖宗殿,男女有别,进餐时必须按照尊卑就坐等,由此可见李氏家族内部的封建宗法制约束十分严格。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还体现在家族内部关系上,宗祠中央供奉祖先排位,明亮精致的正房供主人居住,仆人、长工集中居住在狭窄简陋的阁楼,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长幼有序和主仆观念界定鲜明。

  作为非常典型的宗法组织,大水井李氏宗祠具有宗法制全部应有的功能。宗祠是礼制宗法制度的物质象征,通过祭祀先祖寄托着宗族成员的归属感,族长管理公共事务和乡民私事,例如婚丧嫁娶、诉苦伸冤、奖善惩恶,维护着当地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⑥。

  四、建筑理念:体现传统民俗,崇尚阴阳互动

  我国自古以来营建住宅都信奉风水学,即需遵从阴阳五行、八卦、契合鬼神、人伦礼制。中国风水理论是古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生活经验的总结,通过思考和感悟建立了人与自然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理念,即“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除此之外,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也颇为讲究,在墙壁、门窗、屋枯、堵柱等地方一般都漆刻或彩绘上吉祥装饰图案,比如花卉梅兰竹菊、守门神等等。它们通常借用谐音、传说、比喻、附会等形声或会意的手法来获得象征的意象,寄予人们祈求生活美满幸福、平安吉样的夙愿⑦。

  李氏高祖李廷龙取“龙归井、凤栖山”之意落业大水井,依托四周有群山环抱、负阴抱阳的良好地势定居。宗祠整体布局按照“堪舆”兴建,与环境高度和谐,藏风闭气。吸取黄氏没有利用好“龙脉”偏了“水口”的教训,李祖盛在修建祠堂时,特请来四川最高明的阴阳先生测定,使朝门与正屋中轴线形成45度夹角,中轴线正对远方“龙门”水口,取“龙跃大海”之意。整个庄园窗棂花样、柱础浮雕多达20余种,工艺精湛、雕刻细腻。宝瓶插月季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最具特色的蝙蝠木雕将钱币与蝙蝠搭配,寓意“福在眼前”。土家族是一个十分信奉神灵的多神论民族,李氏宗祠的修建就可见李氏对先祖和神灵的敬畏。李氏家族每年有三个重要的节日——清明会、盂兰、冬至,其中两大节日是当地敬畏鬼神的民俗缩影,清明时家族全体跪拜祖宗、烧香上坟,盂兰(当地叫“月半”)家族给祖宗搭台烧纸,做米粑粑(当地叫“鬼王粑”)发给当地贫苦百姓恩泽惠民,以求趋胜避邪、风调雨顺、幸福平安。

  五、建筑原则:体现耕读文化,兼融道释兵学

  不论是皇宫还是民宅,我国的传统民居建筑都深深地烙上了儒家价值取向的印记。除了前文所述的以厅堂为中心、主题分明、上下严整的⑧封建等级秩序和群体居住意识、崇祖心理外,大水井古建筑群儒学价值观还体现为耕读传家文化,这得益于严格的族规教育和浓郁文化氛围的熏陶。

  宏观上,李氏家族自农贸发家之后开始重视教育,极力倡导耕读传家,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训,先后在祠堂、庄园等地设私塾、学仕庙和峨麓书院,支持当地教育的发展。李氏科举高中的子孙众多,解放后不乏留学日本之人。

  微观上,庄园宗祠内告诫子女读书、为人处世的楹联匾额比比皆是,拜殿门口有对联“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皇王土圣贤书可耕可读,天地德父母恩当酬当报”,拜殿中堂有下联“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前殿中柱有楹联“天下耕读最为本,嫖赌洋烟最误人”……儒家思想可见一斑。宗祠前殿内石碑上刻的族规还清晰可见,拜殿屏风墙“忍”、“耐”二字和下面的“廉泉井”、“让水池”警示后人清廉礼让。李氏家族信奉耕读并跻身于官场以实现家族的传承和壮大,其建筑文化表征反映了儒家“学而优则仕”的理念,说明了即使在偏远山区,主流价值导向儒学也能深刻渗透于民居生活中。

  同时,建筑群环山抱水、与自然景观统一和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建筑风格契合道家阴阳思维和静动互释的审美观念⑨;建筑群有行使族权、政权、军权的功能 ,周全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表明李氏家族深谙兵学文化,李氏可进可退达到“善守”境界,真正实践了孙子“不可胜”的思想⑩;传说李祖盛在道光年間到峨眉山时路过文殊院惊叹于寺院的精美,便用高粱杆扎了一个模型回家仿制,因此幽雅的禅宗文化意境11深深印刻在建筑建造中,再加上大水井地区主要聚居着信仰“敬白虎”的土家族,所以宗教文化主要体现为佛学和自然崇拜。

  六、建筑艺术:平衡内外结构,追求物质财富

  非语言符号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视觉化的语言为建筑说话。它通过建筑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建筑的隐喻,向观众传递着信息,显示文化意义和时代精神12。从大水井古建筑群的外观设计到内部构造,其建筑的细节均能体现出追求财富的心态。

  宗祠魁山堂走廊房梁上的渔、樵、耕、读四副木雕以及隐约可见的门联、碑文等非语言符号传达出李氏族人倡导农业致富和出仕致富的信息,据传,宗祠墙壁上瓷嵌所用的彩瓷片皆为从江西景德镇、湖南长沙等处运来新碗、新盘按构图所需敲碎后精选而得,其用料讲究、耗资巨大都显现出李氏家族当时的富态。正屋大门两侧一条西式柱廊横贯左右,高大的方柱上白菜的浮雕取白菜的“摆财”、“显财”之意,寓意着李氏家族的显赫财富。弧形的柱檐上雕刻着牡丹,寓意李氏家族的大富大贵,皆彰显李氏家族的财富地位。大门正对面有一棵桂树正在圆门中央,寓意“圆中显贵”。

  李氏建造的磨盘呈铜币状,体现李家“漏米不漏财”的思想。在庄园内发现的下水道多处为圆形方孔铜币状,寓意“流水聚财”,窗棂木雕以蝙蝠图案最具特色,钱币与蝙蝠的配合寓意“福在眼前”。家财万贯的李氏注重聚财、显财,从大量的非语言符号中可以看出,财富信息的传达不仅为一种审美文化,也为李氏家族的地位巩固和家族文化的传承带来巨大的影响。

  建筑是人类主体感知和主体价值的一种具象形式,它担当起文化载体与延续人类生活的角色;而同时人类又通过对建筑空间与建筑环境的感性认识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13。大水井古建筑群早己超越了主人最基本的居住需求,而成为家族心灵的一种寄托与抚慰,成为极具研究价值的传统民居。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建筑本身并不代表任何事物,而在表达什么,它使某些事物呈现出来”14。

  传统民居文化以鲜活的、人本的状态广布于民间,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尽管民居建筑物质形态的不断被时间所损耗,但是其建筑精神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居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中可以保留和值得延续的精髓。

  七、结语

  通过对大水井古建筑群的文化分析,我们可以更直观具体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在民居建筑上的传达诠释,进而推断出传统民居建筑所具有的一般文化底蕴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心,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不断丰富、升华,成为传世经典。

  注释:

  ①戴俭.传统民居中的文化意识[J].华中建筑,1996(04).

  ②傅朝卿.台湾当代建筑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历程[J].时代建筑,2008(05

  ).

  ③田赤,孙孺,方国剑.大水井古建筑群[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④祝建华.罕见的封建宗法式土围子——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水井古建筑群[J].华中建筑,1997(04).

  ⑤彭海.乔家大院建筑文化特点剖析[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太原:中国会议,1996-08-01.

  ⑥陈飞,方国剑.鄂西地域宗法中枢堡垒一一大水井李氏宗祠[J].文博,2006(05).

  ⑦马俊芳.试析乔家大院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J].文物世界,2007(03).

  ⑧王晓晖.山东省魏氏庄园建筑群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08-

  06-01.

  ⑨余卓群.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J].华中建筑,1993(03).

  ⑩陈宜瑜.建筑文化内涵的表述[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05-01.

  11王丰.从传统文化看王家大院[D].太原:山西大学,2005-06-01.

  12白汶灵,黄华明.论陈家祠建筑符号的特征和隐喻[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09).

  13皮喜荣,郝少波.民居建筑文化研究中的主体感知和主体价值—以鄂西北传统民居风貌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西安:中国会议,2007-07-01.

  14邓波.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及其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