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设计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848
马永超

  摘 要:设计史课程是设计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基础理论课程,伴随着我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设计史的研究与教学取得长足进步,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找出并正视这些问题,并从源头上做出调整,是进一步推动设计史课程继续向前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设计史;教学改革;沟通

  一、设计史的学科特性与终极问题

  设计史的概念,可以从“设计史”与“设计的历史”两个方面来阐述。英国著名设计理论家约翰·沃克认为区分两者对于正确解读设计史的学科特性至关重要。简单来说,“设计史”是“将设计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进行阐述”,而“设计的历史”就是设计史学科所要研究的对象。①

  然而,“设计的历史”并非一个单一的、同质化的研究对象,而是与其他如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这种复杂性可以从设计的跨学科特性来理解,设计研究协会(DRS)对这种学科交叉性的描述:

  “第一,它诞生于各种艺术和行业(时装、建筑、工程,等等);

  第二,它综合了一系列学科的信息(人类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②

  可以看出,设计关涉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怪乎维克多·帕帕那克要喊出“人人都是设计师”的口号。③

  研究对象在内容上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决定了设计史学科的交叉性,这导致了大量设计史学家不断从其他更为成熟的学科如社会学、语言学、美术史学等借取概念,使得今天其概念的界定仍然是模糊的,甚至是混乱的。

  概念不清,对设计史作用的认识也变得模糊。那么,设计史的撰写框架就流于松散化和缺乏自身特色。纵观设计史研究的近半个多世纪,许多经典著作大多借鉴了以往美术史的经验,变成历史上重要人物、机构或活动的记录。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学界理论家们才逐渐意识到“这种史实描述并不能揭示工业化时代设计关键因素的成因”,④并提出了设计史的终极问题,即是“设计活动的意义并非取决于我们论述的对象和现象的外在意义,而取决于我们对设计史能否揭示丰富多样的设计自身以及对设计的形成环境抱有什么样的观念。”⑤

  设计史的终极问题被提出后,其史述模式和内容也发生转变,终于从原来狭窄的个体历史观转向更为宽广的社会集体历史观上来。这种转变对现在和未来的设计史教学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设计史课程的重要性及教学现状

  从设计教育的诞生地“包豪斯”开始,理论课就成为设计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今天,无论各国的设计教育体系的变化和差异有多大,设计理论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设计类院校或有设计专业的综合类院校的必修课程。例如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全部136个学分中,仅理论课程就占45个学分,⑥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在所有设计课程中,设计史是所有其他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的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必修内容。这已成为设计教育领域中的共识。

  中国的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设计史课程的设置更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即便如此,设计史课程仍然在教学中处于不太受重视的地位。而且,我们大部分的设计教育都是从原来艺术学院中发展起来,设计史教学也就天然的与工艺美术史、艺术史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而前面所述设计史学科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导致的设计史边界与目的的模糊更加剧了设计史教材撰写和课程教学的混乱。

  这些乱象表明,其一,名称上出现“艺术设计史”、“现代设计史”、“中外设计史”、“外国设计史”等花样繁多的称谓。还有一些课程名称虽叫做“设计导论”、“设计概论”等,实则内容仍不出设计史的范畴。名称的混乱显现出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并不明确,这导致在课程教材的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的状况。挑选不出合适的教材成为许多设计史课程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其二,作为必修基础课程的综合设计史与各设计专业内部的专业设计史课程内容重叠,浪费教学资源和学生时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任课教师与各专业、学科的带头人以及各专业教师缺乏沟通造成的。其三,排课方式不合理。许多院校在排课方式上不是按照学科性质和逻辑结构,而是根据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安排。抑或者是完全忽略教师的知识结构,硬性指定课程内容。这两种情况都对教学效果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三、教学改革举措初探

  当然,这些年来,我国设计史和设计理论在研究和教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关于设计史研究的学术氛围和舆论环境都有了较大改善。但在设计史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也仍然比较突出。笔者以为解决上述难题,宏观上讲,首先要加强沟通。学院教学负责人、培养方案的制定者、学科带头人和任课教师之间要有经常性的交流。如此使得各学科带头人和非任课教师能够了解设计史学科的基本特性和当今发展现状,而任课教师也可藉此更为清晰的了解学院和本专业的发展方向,针对学生的培养计划有的放矢地划分轻重点和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教材与授课方式。

  另一个重要举措是在学院中形成关于设计史学科大致相近的知识框架和讨论语境。各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重点难点的侧重上有所不同,但在关于学科特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上,各任课教师之间应当有着大致相近的认识,以免去互相掣肘之忧。具体到设计史课程的教学上,笔者认为必须先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

  (一)设计史与美术史、工艺美术史分开

  著名设计史论家王受之教授在谈及现代设计教育所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中提到,美术教育与设计教育应当分开。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美术教育是以形态思维为中心的,而設计教育则是以逻辑思维引导形态思维的,如果合在一起展开,必然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⑦

  历史上并不乏这样的悲剧。当然,除了促使设计史与美术史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之外,区分设计史与工艺美术史在中国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因为我国设计教育在称谓上确实曾有“工艺美术教育”的阶段,⑧而中国历史悠久的手工艺传统,更是加深了设计史与工艺史之间的纠葛。尽管两者从物质形态角度而言,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手工艺和现代设计所塑造出来的物品意义却极为不同。如钱凤根教授认为,手工生产方式是慢节奏、低效率和小规模的制作环境,物品的技艺附加值因此得到提高。手艺是衡量物品价值的主要标准,且因为其多采用物物交换或限制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内,物品价值标准变化不大。

  而现代工业设计则是在高效率、快节奏、大规模的环境下完成,以流通的方式在多区域甚至是国际间销售。物品的价值标准不再由物品本身决定,而在于是否顺应和推动了产生物品意义的环境的发展。⑨因此,在讲授工艺的历史和设计的历史课程时,所采用的完全是不同的思维和讨论语境。

  (二)时间与地域上的界定:世界现代设计史

  众所周知,“设计”一词本就是一个现代概念,它的真正内涵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以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为基本条件的。这就限定了设计史的内容当是工业时代的设计历史,并延伸至今天。工业生产方式之前的设计历史或可归入工艺史的范畴。

  另外,从地域上看,当今世界的设计史版图大多限定于最早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强国,其他后起国家和地区则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⑩设计史课程中需要作出相应改变,增加部分国家、民族或地区的设计发展情况,真正成为世界性的设计史。

  一旦对于设计史的内容给予限定,并将其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对教材的选择就会自动过滤,变得更加容易,也更符合教学实际。有了合适的教材,其他的教学方法等改革创新才能有的放矢,发挥最大效用。

  (三)设计史课程内容与重、难点的设定与不同侧重

  基于以上对设计史课程性质及现存问题的认识,在设计史教学过程中,可以从通识设计史课程和专业设计史课程两方面进行内容和重难点的设定。

  关于通识设计史课程,可仍依据时间线索展开讲述,以便使学生更容易适应和进入教师所设计的节奏之中。因为是通史课程,所以在讲述上要注意内容的全面性和风格的通俗性,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于各专业内部的设计史课程,则建议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述。“专题设计史”可以更灵活的应对各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可根据各专业的特定培养方案在内容、风格和考核上有所偏重。例如,纯艺术专业可以侧重于设计与艺术发展的互动关系,在考核方式上着重绘画作品,以加深对设计风格的把握与探讨艺术发展对设计的影响。产品设计专业则可以侧重于设计的创新思维以及生产与制作过程。让学生着重体认到设计的创意、生产成型、用户使用及反馈方面的冲突与调和。平面设计专业则可以在设计与市场、消费文化的关系方面加强力度与深度。

  四、结语

  总之,目前国内设计史课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对设计史学科的基本特性认识不清,对于当今设计史研究的现状不够了解,不能将最新的设计史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当中去。而是仍然囿于原来美术史的理论框架和讲授方式,并与工艺美术史混为一谈。如果不能从这个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教学方法等的创新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效果甚微。然而,就像笔者在文中所提到的,要解决上述问题,最重要的方法还是在于沟通。

  注释:

  ①沃克(英),阿特菲尔德(英),周丹丹,易菲(译).设计史与设计的历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04):02.

  ②钱凤根.设计史若干问题谈[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③帕帕那克(美),周博(译).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03.

  ④⑤钱凤根.设计史若干问题谈[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⑥王受之.世界设计的历史及其现状——兼谈当代设计教育[J].装饰,2008(纪念《装饰》创刊50周年增刊,原载《装饰》1998年).

  ⑦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7.

  ⑧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03.

  ⑨钱凤根.设计史若干问题谈[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⑩钱凤根.世界设计史的中国设计史板块构建[J].装饰,2008(06).

  参考文献:

  [1]沃克.阿特菲尔德(英),周丹丹(译).设计史与设计的历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2]钱凤根.设计史若干问题谈[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3]帕帕那克(美),周博(譯).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4]王受之.世界设计的历史及其现状——兼谈当代设计教育[J].装饰,2008.

  [5]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6]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钱凤根.世界设计史的中国设计史板块构建[J].装饰,200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