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民族乐器第二课堂授课的反思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5395
赵悦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

  关于民族乐器第二课堂授课的反思

  赵悦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48)

  随着音乐教育地位的恢复提升,学校逐渐开始重视和保证音乐课的开设。并且,为了促进器乐教学,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了第二课堂。本文针对第二课堂授课时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感悟和思考,力求为音乐教育发展贡献一些力量。

  第二课堂;民族乐器;器乐教学

  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笔者曾授任的一所“以民族乐器为特色办学”的小学扬琴课停课,原因是学校觉得教学效果不明显。得知这个消息顿时觉得很可惜,也许是学校认为开销与收获不相抵,觉得在此方面的投入不能带来资金或名誉上的收益。回想起上课几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进步。

  具体到每周上课的一个半小时,除了基本的练习指导,笔者采用“一个学生演奏,其他人聆听、点评”的方法来促进他们的交流学习。另外,每次课的后二十分钟,会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节奏训练:自行编创节奏、用铃鼓或击掌等方式为一首熟悉的曲子伴奏等。他们非常喜欢,甚至产生“每节课都过的很快”的感叹。对于已经熟练掌握的乐曲,笔者会逐渐锻炼他们自主合作、合奏、指挥的能力,孩子们对此充满了热情,乐此不疲。有时,还会涉及一些关于器乐学习的基本知识,如:调琴、换琴皮、调整琴竹、如何抄写琴谱等。在课程结束前,笔者会引导、鼓励学生阐述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自身的哪些优点和不足。几节课下来,能明显的感觉到他们在演奏方法、演奏情绪、节奏掌握、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进步。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希望能带学生逐渐进入扬琴的领域、进入民族器乐的领域,进入民族音乐文化的领域,希望他们能够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热爱所学。只是如今,可能再也接触不到那些二三年级的孩子,也无法了解他们学习器乐的状况。是否依旧对扬琴、对民族音乐抱有希冀、充满热情呢?

  关于器乐学习的实际状况,首都师范大学周世斌老师曾表示:在我国现行中小学音乐教育体制中,如果说器乐学习还有所存在,也主要被划归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中,由学校组织各类乐团或课外器乐兴趣小组来进行。的确,虽然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遣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正式确立了器乐学习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但在实际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只能保证竖笛、口风琴等乐器的学习。对于其他类乐器,也只能由学校自行组织的第二课堂或校外机构来提供。而学校由于面临升学、声誉等各方面的压力,对于持久提供器乐学习的开销,尤其是在无法快速见成效的初学阶段,往往是很难的。但是,对于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关注和反思么?早在1994年,对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的相关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明确提出过:“我们的一些领导同志之所以不重视美育,是因为他们在读书时就很少受到艺术教育,缺乏艺术方面的修养。”简单中肯的几句话却一语中的。小学扬琴授课的中断反应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对音乐教育、对器乐学习的态度,也是整个社会、大多领导、家长对于让孩子上音乐课、学习乐器心态的真实写照——我能得到什么。即上音乐课、学一门乐器我能得到什么?能不能保证在短时间内让孩子演奏、演唱出宏大的乐曲?能不能学几个月就参加比赛并保证获得奖项?能不能以此让孩子成为音乐家、功成名就?归根结底还是功利性和目的性在作祟。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音乐课、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社会上主动培养孩子音乐方面才能的家长也屡见不鲜。但是学校领导和家长对于孩子学习器乐的功利心态依旧没有完全转变,因此,出现短时间内中断器乐学习、未见成效停止相关课程的现象也理所当然的顺理成章。

  再谈及学校所反应的授课效果不好,最客观的因素在于没有练琴时间的保证。其实所授班级里家里有扬琴的孩子只有三分之一,大部分练习的时间集中在学校每周一、周三一个小时的练习课,且练习课没有专业教师辅导。可想而知,他们每周只能保证一个多小时的学习和几小时的练习,又怎么能很快看到成效呢?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评判一个课程的存在价值?学到知识的快速实用性效果还是孩子喜欢、享受课程的状态以及对其成长的长远影响?又应该用多久时间来验证授课的成效?不得不说,付出投入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孩子们在文化课学习、甚至补课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远远大于练琴,又怎么能用相同的评价标准来评判授课效果呢?就好像说起来学习扬琴已有一个月之久,实际上孩子们只是间断性的、短时间的进行了缺少正确指导的练习而已。用这种臆断的、不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来否定授课,对孩子、对教师、对音乐学习行为本身都是不公平、不负责任的。

  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在初学阶段,当孩子没有显示出天才,还处于白纸一张的状态时,指导者要对他多付出些时间和耐心”,还指出:“第一个十年是入门阶段,许多孩子还受到限制”。这些经过实践验证的观点更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时间持续的学习才能很好的看到成效的道理。没错,就像种子发芽、树木生根的过程,急于求成、揠苗助长、亦或是干脆放弃,是无法品尝到收获的果实的。静下来想想,真的,需要我们做的太多了,而这种努力需要每个人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1]周世斌.不应再被忽视的器乐教学——我国中小学器乐教学弱势状况分析及改革思考[J].人民音乐,2012(08).

  [2]黄橙橙.“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音乐,2011(01).

  [3]谢嘉幸.器乐学习——一座没有彼岸的桥梁[J].中国音乐教育,1999(05).

  G633.951

  A

  1005-5312(2016)29-0232-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