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编导专业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出现在我国的院校之中,并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现在我国编舞专业人才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也成为了各院校关注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各院校在编舞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能力水平就是本文将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意志力;舞蹈编导;专业能力;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J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3-0109-01
一、目前舞蹈编导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意志力方面的问题
舞蹈编导专业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形体训练,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地意志力与身体素质,但是由于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长辈较为宠爱,在生活独立方面与意志力方面都相对薄弱,长期的舞蹈训练与编舞的排练都让一些缺乏耐力的学生很难接受,对学生的编导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很多舞蹈编导专业的课程安排都比较满,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完成课程学习无法做劳逸结合,长期以往会让学生产生疲惫感,无论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在学生的心理方面都是十分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学生兴趣方面的问题
舞蹈编导专业需要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按照舞蹈的要求与目的编排出相应的舞蹈作品,这样的舞蹈作品才能让观看者能够感受到舞蹈想要表达的情感,才能算是高质量的作品。想要达到这一点,学生必须要保持绝对的专注与热情,但是现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相对过于单调,且没有为学生提供过多的实践机会,导致一些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并不高,对学生编舞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1.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一名合格的编舞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编舞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掌握古今中国各阶段的历史以及现在国家各方面政策方针,尤其是文化建设方面,与此同时,该专业的学生还要拥有较好的音乐以及文学方面的素养。老师在平时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加重对学生创造力以及观察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养成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们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编舞之中。
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正如上文所述,该专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要较高的要求,是一项脑力和体力相互结合的学科。各大院校要在日常中加强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训练,针对该专业增加专门的体能活动,像爬山、军训等等,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效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地基础。
(二)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
针对目前该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各院校要与任课老师和该专业的学生代表进行三方探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真正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教学两者的合理分配,在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实践课程。与此同时,老师要对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一方面可以在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国内外各优秀舞蹈的视频,让学生观摩与鉴赏,通过直观、立体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各舞种之间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法以及课堂提问法等新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增加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1.课堂实践。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老师要积极思考在日常课程中就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老师可以选择课堂即兴创作的实践训练方式,先告知学生今日编舞的主题并播放音乐,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创作。
2.校内实践。校内实践主要是将学校内的各种晚会或者其他的文化活动中的舞蹈演出都交给舞蹈编舞专业的学生负责,使他们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从而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校外实践。除了在课堂与校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外,各院校可通过与其他对口单位合作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编舞能力。这样的方式对于人才培养与单位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益处,人才培养方面,与相关单位合作能够让学生通过岗位实践的方式积累工作经验与人际交往经验,可以通过不断的锻炼帮助他们成为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于单位而言,与院校合作可以为自己的单位提供新鲜血液,保证了单位的人才需求,从而能够使单位稳定的发展,所以说校外实践的方式可谓是双赢。
三、结语
总而言之,各院校要重视舞蹈编导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成功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本专业的教学,让本专业学生养成良好地身体素质与心理状态,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从而为编舞行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潘多玲.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浅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2]陈云立.高校中的舞蹈编导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4(18).
[3]李罡.浅析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3(1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