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悲剧最早是指产生在古希腊的一种戏剧样式,到了中世纪,这个概念被打破了初始的严格含义,作为一种审美意识或美学范畴,它以自身特有的魅力步入了非戏剧作品的广阔领域。尼采认为悲剧从悲剧歌队中产生,并提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说法。从悲剧的形式来看,希腊悲剧无疑是原始的戏剧的一种,并且是从一种癫狂的无规律的自我表现变成了一种有固定模式的造型展现。这也是尼采所说的:悲剧的最终诞生靠的是酒神歌队向日神的形象世界的迸发。扮演部分的逐渐增多和歌舞部分的不断缩小,使它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定型。
关键词:悲剧论;尼采;作品
中图分类号:B51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095-01
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艺术包含‘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前者无疑是说悲剧是一种完整的故事的表演,后者所提六种因素,则儿乎全部囊括了当今戏剧的全部要素。事实上,亚里斯多德等人也是把悲剧看作一种戏剧来谈论的。只要一提“悲剧”,人们立刻就会想起舞台。然而悲剧作为戏剧的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在于其悲剧精神,或者说它的“悲剧意识”。我们如果不是从实质上,而只是从外部形式上来把握它,那就难免要产生误解。
从希腊悲剧所选取的题材来看,它反映的多是神抵、传说英雄的受难故事。早期的酒神颂就是讲酒神狄奥尼索斯在尘世所遭受的痛苦。尼采认为“悲剧的伦理基础在于为人类的灾祸辩护:既为人的罪行辩护,也为因此而蒙受的苦难辩护。”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叙述普罗米修斯因从天上盗火给人类,触怒宙斯而被锁在高加索山岩之上,忍受风吹日晒及苍鹰叮啄之苦。不难看出,希腊悲剧是希腊人对现实苦难认真思考的结果,是希腊人对人自身处境的深沉思考。我们必得生活在矛盾里,并且是靠矛盾才得以活下去。既然生命是一场悲剧,一场持续不断的挣扎,其中没有任何胜算或者是任何胜算的希望,那么,生命便是矛盾。悲剧哲学家叙本华认为,包涵人的最根本的生理欲求的生命意志,其本质就是痛苦。一切欲求皆出于需要,所以也就是缺乏,所以也就是出于痛苦。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面对现实的种种矛盾和苦难,人们大略可采取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反应。一种是麻木、默默地忍受;一种是不解与无奈,于是寻求一种虚幻的精神支柱;另一种是困惑、迷茫、沉沦悲剧意识从本质上讲是理性觉醒的产物,但它又从不满足于任何哲学的理性的解释,永远不依归于理性。由于理性总是试图对现实进行把握和解释,而悲剧意识的对象是人类所无法把握和解释的。正如狄克逊所说“只有当我们被逼得进行思考,而且发现我们的思考没有什么结果的时候,我们才在接近于产生悲剧。”因而,现实悲剧性一旦依归于理性,悲剧意识也就消失了。正因为如此,悲剧意识不是以理性的形式出现,而是沉醉在热烈的审美观照中。
尼采认为古希腊艺术并非产生于希腊人精神上的和谐与静穆,而是根植于他们所意识到的人生苦难和冲突,但这种人生苦难绝不是人生来就是悲剧的悲剧人生论,更没有因为生命的悲剧性而消极厌世,而是艺术为媒介来对抗存在的荒诞,为苦难、悲剧性的人生寻找意义和存在的合理理由。希腊人知道并且感觉到生存的恐怖和可怕,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必须在它面前安排奥林匹斯众神的光辉梦境之诞生。所以无论是作为戏剧还是神话,古希腊都是文明的源头,艺术形式都在这里找到璀璨的原型。支配他们思想的是酒神精神,那就是借助太阳神、酒神,借以表达他们对生命的肯定和不懈的追求。
悲剧吸收了最高的祭典音乐,又把悲剧神话、悲剧英雄吸收进来,通过悲剧英雄把我们从世俗的满足的贪欲中解放出来,并将提醒我们有一种存在和更高的戏剧。音乐和悲剧神话都是同等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狄奥尼索斯才性,彼此不可分离。尼采的悲剧观突破了古希腊剧只表示狄奥尼索斯的苦难的传统。在悲剧的表现内容上来讲可以再宽泛一些,诸如正义的化身、伟大的事业都是应表现的题材。这方面突出代表是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作品。尼采曾对《悲剧的诞生》作如是的评语: 在这本书里,有个特殊的发现,在希腊的文化中,把握了狄奥尼索斯现象第一次对于这现象提供一个心理分析,以此视为一切希腊艺术的基础。从中世纪一千多年以来,人们都只认为希腊文化的唯一精神是阿波罗即日神精神,希腊文化只是日神精神的理性之光的发射。因此尼采提出近代人不了解希腊精神。
尼采“把原始悲剧的早期歌队称作酒神气质的人的自我反映”,认为“阿卡提悲剧的观众在歌队身上重新发现了自己,他们不认为自己与歌队是相互对立的,只觉得他们全体组成了一个庄严的大歌队,每个人都是且歌且舞的萨提儿。悲剧歌队的这一过程是戏剧的原始现象:看见自己在自己面前发生变化,现在又采取行动,仿佛真的进入另一个肉体,进入另一种性格。这一过程发生在戏剧发展的开端。魔变是一切戏剧艺术的前提”。其實这样的说法,我认为不仅仅适用于悲剧创作中,而适用于所有的文学作品。读者与作者一起,集体承受刺痛,才完整了文学。作家的创作只有在读者的帮助下才能转化成为审美对象。萨特说:“写作既是揭示世界又是把世界当做任务提供给读者的豪情。写作是求助于别人的意识,以便使自己被承认为对于存在的整体而言是主要的。作家的世界只有当读者予以审查,对之表示赞赏、愤怒的时候才能显示它的全部深度。”语言是省略,是对读者的审美引导。作家要求读者把整个身心都奉献出来,带着他的情欲,同情心、性格禀赋,甚至是成见,以参与到作品的再塑造中。
悲剧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我想最根本的还是要引起共鸣吧,无论是作者与世界还是读者与作品。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