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目前随着现代广播电视行业对于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变得复杂化、多样化,因而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对于播音主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有良好的外部形象,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他们的内涵培养和潜力发掘也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对自身内涵的培养和潜力的发掘,提高播音员的素质,也能够提升節目的档次,促进播音主持行业的繁荣发展,本文我们将探究如何对播音主持人才进行内涵培育和潜力发掘。
关键词:播音主持;内涵培育;潜力发掘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286-01
每年有关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应届生有许多,甚至有些非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挤进广电系统原有的编制中,使得原本就已经饱和的播音主持人才更加拥挤,但是播音主持行业仍存在人才短缺的情况,这说明是对于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问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众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要求和品位不断增加,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应该牢牢掌握好专业知识,并且不断培养自己的内涵,提升个人品格,发掘自身潜力,把握当前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时实现所需对于自身的业务能力进行创新和提升。
一、对播音主持人才的内涵培养
1.完善播音主持的综合素养。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的综合素养,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培养淡定、处变不惊的态度,巧妙的进行化解,这些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并且借助机会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主持人的采访能力、思维能力、点评能力、编写能力、语言的驾驭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就需要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事情的解说能力。最后,播音主持人员毕竟代表了部门的形象,因而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十分有必要,他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格,因而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2.培养良好的播音风格。播音工作需要我们通过日常的努力来表现与众不同的播音风格,首先,需要对新闻内容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而在播音过程中要表明自己的独特观点,形成别人所没有的主持风格,也就是在整理播音素材时要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情感,独特的个性特点以及气质。在播音过程中,我们在播音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对于稿件的整理体现出来,我们的播音工作不仅仅要将那些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含义表达出来,还要向大众表达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将纸上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播音风格。
二、对播音主持人才的潜力发掘
1.长期的一线采访。播音员的每一次传播活动,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更是背后所代表的县、市级单位的形象。他不仅仅是简单的传声筒,念字出声照本宣科。现如今对于播音主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走出播音大厅,到报道的第一现场,走进新闻、融入新闻。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中,每次中央领导人出访各地各国,播音人员总是随时跟随,记录下领导人的点点滴滴,进行及时的报道,这样使得受众感到节目亲切和可信,同时播音员进入一线采访,可以本身的语言优势、情感优势和形象优势。一名优秀的播音支持人才应该善于发现新闻、反应机敏、表达到位,而这种训练的来源则需要长期的一线采访。播音主持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投身的新闻的第一现场,参与现场采访、写稿,从新闻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对新闻的敏感程度,提高新闻写作能力,同时要锻炼了播音工作者的创作能力,通过收集新闻素材,发现素材中的闪光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创作,呈现给观众不一样的新闻感受。例如:中央七套每天播出的《致富有道》中介绍各地的致富达人,播音主持人员都亲身到达致富达人的工作地点,探访他们的日常活动,在采访中获取致富的经验、感受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在报道类似的稿件时,对象感就具体了,眼前自然浮现出熟悉的画面,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情。”
2.加强日常培训。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作为播音主持人才也是如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对播音主持人员进行思想培训,宣扬党中央关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开展一些竞技类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播音主持人员的日常生活,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也发掘他们自身的各方面潜力,如:歌唱比赛、围棋比赛、拔河比赛等,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和团结精神。在每天的播音工作结束之后,要认真填写《<午间新闻>播音记录》,总结当日的播音状况,播音主持部门的成员间互帮互助,相互指出问题和优势,促进播音主持人员的共同进步。
新闻媒体事业的发展决定了新时期的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具备更加丰富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各部门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科学管理,对他们进行内涵培育和潜力的发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睿.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1.
[2]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3]于凤静.当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两极格局”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4]李雅岚.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明星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