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崛起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理念体现出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基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法宝;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是党领导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引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理念;民族复兴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271-04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又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95年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以昂扬奋发的姿态和平崛起,成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不容忽视、备受尊重的大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回顾95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体现出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基石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便旗帜鲜明地把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维护和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指针,集结中华民族各阶层的先进分子,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前进方向,是领导中华民族崛起的核心力量。
(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和奴役的命运,中华民族的一些民族精英曾做过多种尝试:只搬用一些洋枪洋炮和近代工业技术的洋务运动救不了中国;期望清朝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的戊戌维新运动注定失败;义和团那种“扶清灭洋”的旧式反抗也救不了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随后,历史和中华民族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寄予它振兴中华的千年期盼。从此,中华民族的复兴才真正踏上一条希望之旅。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是完成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两大历史任务的不二之选。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根本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只用20多年时间就建立起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为实现现代化,最终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所讲:“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然而,如果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政治上的独立是不巩固的,更谈不上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历史又把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推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仅用三年时间就恢复了遭受战争惨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并投身到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去。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尽管中间犯过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遭受過严重的挫折,但总的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坚决地实行改革开放、农民联产承包、企业自主经营、科研面向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持续30多年的快速发展时期,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国度,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以维护和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指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然面临着如何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一现实而重大的课题。无数历史经验证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关系民族振兴的成败,凝聚力不强的民族,必将是一盘散沙、倍遭外族欺凌;失去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政党,都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败亡。纵观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无不将维护和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为自己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实现民富国强的基本指针。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顺应凝聚人心的时代要求而诞生,这不仅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出现了新的历史升华,从而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将增强民族凝聚力作为至始至终不变的领导理念,是通过它领导各族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彰显出来的。新民主主义初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与国民党真诚地合作,拥护“新三民主义”,共同推动和争取中华民族利益最大化。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关头,举起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第一面旗帜,成为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最坚定的维护者。抗战的胜利,成了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民族大局出发,提出了“和平、团结、民主”三大口号,阐述了实现全国统一,建设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的政治主张,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正因为民族凝聚力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增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才有效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围绕着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中心任务,发展经济,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以此赢得了民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随即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领导人民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道路。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倡导“民主法制精神”,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和扩大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增强了中国的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十八大以来,党提出了同心共筑全面小康的宏伟梦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构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空前提升,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正逐步变成现实。
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法宝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和行为准则,也是党领导理念的核心和精髓,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尽管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不尽相同,但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始终没有动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可以說,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就是一部代表、实现、维护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史。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区别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最本质、最显著的特性。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等光辉著作中,鲜明提出并精辟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和唯一宗旨。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领导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使中国在一片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改革开放以来,党制定和贯彻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回首95年,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和不懈的努力,形成了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党的一切工作和任务,包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和推进先进文化,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势所在,是中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终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根本宗旨,党才能够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爱戴,才能团结全体各族人民继往开来,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才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法宝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始终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作为获得国家政权、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可持续执政的根本法宝。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尽管没有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在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明确宣布自己是为人民大众的党。正如毛泽东所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得到了身处底层的最广大的人民大众的最大限度的拥护和支持。
从建国到1978年的30年,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有践行宗旨做得好的时期,也有做得差的时期。其好在于对执政条件下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涵理解和践行的正确,如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差在于对执政条件下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路径和方法的不当,对执政条件下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如何满足人民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认识不清,把握不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等一系列执政条件下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思路。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就提出要“以人民群众为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之本,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之本,作为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地位的力量之本。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讲话时提出,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以此为核心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刻总结党长期执政和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成果和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形成了具有“以人为本”鲜明特征的 “民本位”思想。十八大之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走“用权为民、谋事为民”的群众路线,“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全体党员“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彰显。在这些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中华民族得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95年的历史证明,正是因为坚持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才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只有能够时刻为人民利益而奉献的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奋勇前进!
三、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崛起的动力引擎
党的领导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这不仅体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增添或扬弃了一些理念,还表现在将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充分照顾到实现发展的可能性,注意理论的导向作用,在动员群众的同时也注意团结群众与党一起奋斗,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一)传承与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内涵
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是理论上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理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根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的变化和领导实践的发展,坚持继承和发展正确的领导理念、调整和更新不合时宜的领导理念,丰富和创新了科学的领导理念,实现了领导理念的与时俱进。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的领导理念前期以革命为主题,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它国的把农民作为革命主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历史性课题。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将怎样巩固新政权和怎样建设新政权作为领导理念所关注的核心问题。遗憾的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由于 “极左”思想的影响,党的领导理念发生了扭曲,由执政党理念倒退到革命党理念。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的领导理念以建设为主题,坚持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时期正确的领导理念,适时地调整和更新了那些不合时宜的领导理念,彻底地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提出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领导理念。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命题,从根本上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的跨越,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的领导理念以发展为主题,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这个党”的科学命题。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根据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结合新的执政实践和新的执政环境,明确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治国等领导理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伟大创新并全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关于党领导理念的创新思路。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共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时期正确的领导理念,以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理念的系统整合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了科学推进。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对党的领导理念进行了系统升华。一是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精辟地回答了为谁执政的问题;二是提出了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刻回答了何为执政的问题;三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执政的根本任务的角度深刻回答了怎样执政的问题;四是提出了以人为本,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执政党的依靠力量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执政的问题;五是明确提出了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执政的问题,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理念的科学整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敢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治国理政新方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同时也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二)审时度势、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动力机制
党之所以能成为领导核心,与党总能够审时度势、开拓创新,通过不断调整践行全体人民认可的目标与任务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结合起来,正确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各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发动、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去努力实现。
民主革命时期,党提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的革命目标,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获得了极高的人民心理认同度。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废除私有制,同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与要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时代的特点和振兴中华的需要,先后提出了“工业化强国”、“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勾画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通过带领人民对私有经济进行改造,大规模地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
改革開放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市场经济观念的提出引起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深刻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提出了新时期的新任务: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到现代化建设上。在经过深刻思考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我国设计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推行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模式。江泽民同志在现代化目标与战略认识上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邓小平提出“富裕”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向更高水平前进”。在发展战略上,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力争“到下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步入21世纪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领导集体,以开阔的视野,审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繼承发展并超越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及战略的思想,审时度势,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在新的历史阶段,党提出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不仅是对总体目标的构想,也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愿望的表达。
十八大之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全面深入总结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方针,坚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使中国共产党成为更加成熟的政党,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总的看来,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探索发展,适时调整创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改革发展策略,逐步形成了系统而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理念。在党的科学领导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的面貌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政治、文化、外交等软实力、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华民族正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和平崛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从理想走进现实。
参考文献:
[1]沈其新.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凝聚力[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2]郭大方,李明辉.中国共产党六十年执政理念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3]王永恒.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J].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02).
[4]王彪.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现代化建设目标与战略决策的演变轨迹[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03).
[5]陈位志.论党的领导理念的创新[J].理论探索,2007(05).
[6]刘明虎.怎样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J].求是,2001(20).
[7]雷厚礼.中国共产党实现可持续执政的根本法宝——浅议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0(03).
[8]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教材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李洪峰.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N].光明日报,2016-04-1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