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工笔花鸟画中色彩的情感性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160
杨子

  摘 要:宋代院体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绘画史上的高峰,“勾勒填彩,旨趣浓艳”的黄家富贵引领了宋及以后的花鸟之风,而工笔花鸟画的“彩绘精润,体态高雅”的色彩主流,体现了色彩的作用与情感。同时在工笔花鸟画中,无论是题材扩展和技法改变,还是造型线条,运用色块的明暗。在绘画中画家对于色彩的探索,展现了工笔花鸟画作品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工笔花鸟画的表现风格进行了创新,突破传统模式。本文以色彩作为切入点,透过色彩的运用去针对它的情感性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说明在绘画中对于事物本身的呈现并不是使用色彩的最终目的,色彩本身具有相对的表现与独立的情感。

  关键词:工笔;花鸟;色彩;情感性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172-02

  传统绘画中色彩观与西方写实性绘画,所追求的反应艺术真实性的色彩是迥然不同的。中国绘画艺术具有传统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与思想观的体验,古代绘画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侧面反应。而西方的绘画艺术更多的是对真实物体的再现,无法更多的表达文化的情感。在传统的绘画中,所追求的“意象”之美,则是反应了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更多的被赋予了主观意象色彩,无法去用科学的光线原理去分析,更多要从文化渊源与审美习惯去分析运用。

  在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创作中,始于唐代至宋到达艺术的巅峰,然而在花鸟绘画的发展中,它的“设色”一直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尚墨轻色”的思想,庄子的“知白守黑”强调了黑白色彩的绝对地位,而随着哲学思想的不断发展,“墨分五彩”与“随类赋彩”作为比较。工笔花鸟画受到色彩的限制,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匠人”之术,处于中国传统的绘画中的徘徊与低谷。而这种情况反映了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发展受到了传统文化思想的限制与阻碍,它的时代的色彩表达时代文化的情感。

  从题材上来说,花鸟源自于日常生活,在自然世界是情感的一种放松,或是对于自由愉悦享受在自然世界中找到情感的寄托。艺术来源于生活,而“意境”是生活中的情感领悟和寄托。花鸟愉悦性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任何色彩的情感经验,在传统色彩的生命象征和色彩意象的影响中,工笔花鸟画家以自己的色彩情感经验进行色彩的运用与创作,加强了画面情感的表达和宣泄。

  在西方色彩理论中分为自然色彩和装饰色彩两大类,中国花鸟画其实也包涵着装饰色彩表达的是色彩的形式美。装饰色彩不追求的色彩的写实,更加注重的是色彩搭配的设计。在花鸟画中,绘画表现的是对比的变化,或者是由浓转淡的色彩意义。而西方绘画的色彩过分强调主客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考虑“意”与“象”之间的关系。它没有自然色彩中的限制和束缚,完全遵循画者内心的主观意识和思考来调配,是画者情感的表达。“气韵生动”再到“迁想妙得”无一不是“意象”的强调和体现,当用色不受到对象的控制,而具有了随心之性。在画者的眼中,万物荣枯,冬去春来,晨曦与黄昏,不断变化的,没有从一而终的样子,由此去捕捉千变万化的各种色彩。表现花鸟的艺术形态,色彩所蕴含的情感早已不仅仅是自然色彩就能表达的,画者对色彩的个性理解装饰美化自己的画面给观者无限的联想和回味。

  当代工笔画家林若熹先生的作品色彩的装饰性意味就很强,他的画作将中国工笔画与西方艺术完美融合,构图极具创意,色彩浓厚、新奇,视觉冲击力很强,在色彩的张力下画面的意境与情感相互交融,精神内涵与色彩情绪相互结合,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美感。

  “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不可夺墨,犹宾之不可渊主。”中国古代传统的绘画中,“以墨为主”是主要的思想观点,画以黑白二色为大雅,而传统的花鸟绘画和水墨山水,即确定了绘画的意象,又直接影响画家的绘画情感和感觉,由色彩直接感受到绘画中情感的变化与影响。而在当代绘画中,“西学东渐”的思想使得中国传统绘画开始具有着“融合”性,由中国传统水墨风格到外来强烈的油画艺术,从探索艺术的风格到艺术的融合,使得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本土化,受到新鲜的灵魂与血液。中国工笔花鸟画家将自己的审美趣味艺术风格和哲学理念都融入绘画之中,有色彩直接反应,感受到色彩的直观情感表达。

  《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采,备谓之绣。”

  在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中有“五色”,“四方”等观念,“五色”是指黄、青、赤、黑、白五色,并将其与“五行”土、木、火、水、金相对应。 “四方”之说是指,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象征四方神灵。把神圣的,自然的,哲学等多种观念糅合在一起,并不是单单的在色彩的情感性中加入哲学的辩证思想,而是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和審美取向,展现了一种对于理性思想的运用。

  清人方熏在《山静居画论》中论道:“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不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色彩的和谐往往给画面带来生动的效果。工笔画中的用色是画面效果的关键,有时用色的不成功会导致整幅画失败,工笔花鸟画已经有着约定俗成的绘画技巧,“薄施多染”“多实少虚”而随着技法的的稳定,画家开始色彩的创新,色域与色彩表现技法的改变和创造,适应了新的审美理念与要求。

  中国工笔花鸟画在色彩上不同于西方油画的用色,也不局限于物象形体色彩的真实性,即可用单纯的用墨色勾勒,也可以繁彩取胜。写文章有“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而在中国工笔花鸟画中则是“借色抒情”。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所带有的强烈情感性,是画家在“匠人”之下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在有限的作品主题中所追求的一致。它在具体的物象形态之中,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以情出发。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家有着更大的空间去注重色彩的运用,由情感到色彩的调配,由构图到意境的营造,反应了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独特的精神层面和精神。通过赋予情感的色彩来表达花鸟草木的生命形象,从而反映社会的基调,对美的感悟。画者将自身的审美情感与大自然的风采融合起来,表达画者自身的感受和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树允.静观万物,意写心源[J].美术观察,2007(08).

  [2]韩玮.中国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