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阆州情歌的生存现状与保护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251
袁嫣

  摘 要:阆中市阆州情歌被列入第二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阆中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尤为闪耀,笔者对阆州情歌的生存现状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对与阆州情歌的保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情歌;生存现状;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166-01

  一、阆州情歌概述

  阆州情歌起源于汉唐,至今仍留传于川东北片区,主要分布在阆中市的二龙镇、老观镇、柏垭镇、水观镇,思依镇的广大农村地区。这些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语言生动传神,但并不是将简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阆州情歌以山歌和小调居多,一般都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从调式上来看,羽调式和徵调式占绝大部分,宫商调式次之。在表现手法上,以方言、俗语入词,诙谐直白,既有表现生活情趣的,又有表现婚姻制度的,还有表现悲欢离合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并因之得以广泛流传。由此,阆州情歌的传承和发展已经不仅仅是文化财富,更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

  二、阆州情歌的生存现状

  1982年,阆中市(时为阆中县)委宣传部、文教局组织部分文化馆干部和部分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利用暑假下乡的机会,对民间美术和民间音乐(阆州民歌)进行了搜集整理。当时的条件很差,每人发了一个收录机,两个笔记本和一些材料纸,就出发了。民歌搜集工作进行了一个半月,各个组跑遍了所属辖区的每个乡,每个村,找到当地领导和向导,要求他们介绍本辖区内有哪些唱民歌的民间艺人,身体好的就通知他们到乡上,年老的则带队下村入户,进行蹲点搜录。

  白天听歌手演唱,队员把音录下来。晚上就在油灯下,反复听录音,一句句整理曲谱和歌词,做到搜集的每首歌都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并坚持做到真、准。那次共搜集了405首歌曲。

  歌曲分三个类别:1、民间歌曲类245首(含劳动号子7首,山歌131首,小调71首。薅秧歌10首,红军歌曲26首);2、风俗歌曲类54首(含牛灯、羊灯、车灯、竹马40首,哭嫁歌、佛句子14首);3、民间乐曲类106首(含灯戏曲牌、唢呐锣鼓曲牌)。

  三、阆州情歌的保护对策

  白驹过隙,时光如梭。放眼而观,以前的民间老艺人多已作故,令人深长思之,而民歌艺术的抢救、挖掘和保护、传承,实在是一个永无止息而可谓之前赴后继的事业。2009年,阆中市文化馆出版发行了《阆苑情歌》VCD光碟和歌词集。2010年出版了《阆州情歌》歌谱集,组建了阆中原生态民歌队,举办了西部民歌会阆中、激情广场等大型活动,并面向全市开展了民歌教唱活动。

  为宣传本土文化,传承保护其名录,阆中市组建的民歌队与市旅游发展公司于2009—2012年签订协议,在古城节假日与黄金周组织民歌队,为来阆游客进行演唱,每场由政府给演出补助资金600元,年演出补助30000元。

  经过演出和不断的精益求精,阆中民歌演出深受外地游客喜爱。然而随着阆中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市民文化活动项目逐步推向市场,民歌资金也与政府脱钩,自谋出路。这样的结果,加速了旅游市场不稳定而导致的民歌队员收入低微,许多演员为了生活不得不放弃所钟爱的演唱事业。

  在现代化等因素的冲击下,阆州情歌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传承问题。因此,抢救和保护阆州情歌、情歌手和演唱队伍的同时,培养发掘新歌手,使阆州情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后繼有人,便是当务之急。如果阆州情歌的挖掘和保护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其生存发展便是一个困局。在经济、社会都发生飞速转变的今天,阆州情歌的消亡对阆中来说,完全是一个文化和艺术以及人文方面乃至影响城市形象和精神风貌的巨大损失。

  试想,民歌队员为了养家糊口,选择了外出打工,而少数留下来的队员在本地继续苦苦坚守,这样的局面其实并非不可解决的。比如,有的一边开特产店一边坚持演唱,有的在开农家乐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参加民歌演唱,这种状况不能长期存在,必须引起重视。否则,这种惨烈的民歌现状,会导致了阆州情歌的非正常消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千方百计保护阆州情歌,既要让它在属于自己的空间场域去生存、发展,展示其最真实、独特的魅力,又要多做记录、整理、收录工作,尽可能完整地把原生态材料保存下来。再说,阆州情歌的抢救保护本身就是一个科研概念和课题,因此要强调原生态,重视记录、收集和整理,演唱和顺应自然状态下的生发和提炼。阆州情歌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开放的、演变的概念,所以为了对外宣传、普及、扩大影响,民歌就要向大众靠拢、向时代靠拢,进行必要的坚持和创新、改良。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很多,包括人力的、物力的、财力的,而从阆州情歌及阆中民歌的现状,推及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必须鼓励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民间文化产业,让阆州情歌及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多展示传承的空间和载体,只有打造有特色的民间文化产业,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得到传承与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