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媒体视域中DV创作的特点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601
韦万方

  摘 要:在手机、互联网等终端已经成为最为有效传播方式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新媒体所具有的互动性、快捷性、大众性、多元性的特点使得DV创作成为这个时代最好的产物。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和形式的概述,在与传统媒体时代的比较中,总结出DV创作的新特点,以期对新媒体时代的影视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DV创作;新媒体;传播途径;纪实精神

  中图分类号:G206;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144-01

  DV的发展是源于第三次影像技术革命的发生,在计算机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对传统影像的制作方式、承载方式、传播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给影像艺术带来了深刻而长远的变化,可谓是一场数字化的文艺复兴。在传统媒体视域中DV创作从创作主体、创作意识、播出平台方面都各具特点。

  小成本、小制作、小题材的DV作品已经在影像传播中占用一席之地,在新媒体时代下,有人说:“DV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拍摄技巧有多高,而在于是否真正反映了生活与岁月的痕迹。”

  DV的存在改变了我们的纪录片创作思维和方式,也开拓了纪录片的拍摄内容。DV作品中拍摄对象可以是生活中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小人物:买早餐的大妈,环卫工人,路边待工的农民工,一些社会底层的人进入了我们的荧幕,实现了拍摄对象不拘泥于一些高大上的人物,这也体现了影像人类学拍摄的特点。对于拍摄对象的选择有了多元化的特点,这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荧幕内容,也使得整个思维有所转变,让DV创作更多的关注人文精神,关注以前忽视的角落,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试一次洗礼。

  另外,DV创作在拍摄前期并没有进行很充分的准备,这样的拍摄方式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采用一些聊天的形式,拉家常式的提问,让被拍摄对象抹去了对摄像机的害怕,表达更加自由随意,而且在视角的运用上也不像以前只是正面镜头侧面镜头,拍摄者可以随意的调节自己的视角,一些不稳定的镜头反而变得更加真實可信。在声音方面,嘈杂的背景音不需要抹去,一切尊重于现实,这就不同于以前的解说词加画面的制作方式那么呆板老套。

  DV拍摄的灵活性使得我们不需要扛着摄像机到处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拍摄,而不像以前的大型摄像机,等跑到地方,事情也就结束了。所以DV可以抓住事物最鲜活的画面。

  以往的影像都是主题先行,DV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因为DV着重记录过程,这正是其魅力所在,记录“正在发生的事情”。DV充分了尊重了观众,不再刻意的加入拍摄者自己的思考,不去过多的运用一些技巧,摒弃了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镜头,就完完全全的将真实展现在观众眼前,任凭观众自己去理解和思考,不夹杂拍摄者的想法。这都是充分的尊重了观众的眼睛,让观众更好的感受现实感受身边的另一个世界。有些作品甚至可以没有主题,不需要一个主题来支撑画面,只需要真实的再现当时的情景,观众们不喜欢看拍摄者是怎么运用蒙太奇,运用技术而是关注所拍摄内容的真实可信,记录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举例说:《人民公厕》讲述的一段关于爱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厕所弃婴东东的身上,他为了治祖母,踏上了漫漫求药路,在一路上东东遇见了各式各样的人,来自深海的奇女子、金色毛发的韩国人、说着广东话的印度人、还有李灿森的浪漫杀手,他们都和东东一样,在想办法拯救他们所爱的人,影片用DV拍摄而成,揭露了城市卑微丑陋的一面,让我们去关注这些无助的孤独人。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今天,DV如同异军突起一般占据了一定席位,DV携带方便、拍摄简单的特点深受大众的喜爱,一股纪实风已经在全世界再次掀起,DV未来的发展将不容忽视,它不仅仅是对专业影像的解放,也是对精英文化的颠覆,更加适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DV创作的叫民间化的回归。的确,DV把电影从权利和金钱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不受限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的差异。DV以其独特的媒介形式开辟了另一道风景线。DV宣扬的是一种作者发自内心的感受与快乐,最真挚最真诚的交流,这对我们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创作有一定的教育意义。DV的时代已经到来,电影回归民众的时代已经到来,不久的将来,DV将成为势不可挡的力量。

  DV的出现使得拥有专业摄像机的人不再拥有特权,媒体和专业人士那个短影视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普通人不但可以用DV记录生活点滴,也可以拍摄电影供大家观赏,DV的时代已经到来,它给了所有人话语权,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生活,我觉得这就是影像的意义,不像以前的影像是为了放映为了票房,DV以更加个人化的方式,给了我们一种新的途径去感受生活。DV就如同一双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也使得我们的影像更加多元化,表达内容更加丰富,它的普及、便捷很好的顺应了这个时代的潮流,为我们开辟了一条真实记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胡正荣,唐晓芬,李继东.新媒体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张同道,胡智峰.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2.

  [4]Sophie,Stephen McLaren.Street Photography Now[M].Thames &Hudso

  n,2011.

  [5]Chris van.Cinema Architecture[M].Braun,2009.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