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中国古典舞动作及动作技巧表情的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20039
屈泰然

  摘 要:舞蹈动作及动作技巧表情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特殊的提升舞蹈表演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动作技巧表情的论述,并从舞蹈剧目中举例说明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即跳、控、翻、转等动作组合的合理运用,分析如何抒发作品的强烈情感,来完美体现舞蹈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动作;动作技巧表情

  中图分类号:J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083-02

  舞蹈动作和动作技巧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人体肌肉、骨骼做出各式各样的繁难复杂的动作,以表达一定的感情和事物。中国古典舞舞蹈动作技巧通过历史的的发展和众多舞蹈艺术家的传承和创造,品类繁多,形式多样,具有表达各种剧情,各种人物的作用,本文仅从舞蹈动作及动作技巧表情方面,来谈一下中国古典舞动作技巧表情意义的浅要分析。

  一、舞蹈动作与语言

  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而舞蹈语言是由若干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是舞蹈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描绘人物行动的环境和特写的氛围等,都离不开舞蹈语言的各种艺术表现功能。

  舞蹈动作从它的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可分为:表现性动作、再现性动作和装饰性联结动作三类①。表现性动作,又称表情性动作,是具有表现人物情感功能的动作,也有一些表现人物性格性动作;再现性动作,又称说明性动作,指哑剧与公众确认的动作,其三是连结与装饰性动作,是具有装饰和组织功能的动作,用于相同性质动作和不同性质动作的联结和组合,并有美化和装饰的作用。这三种舞蹈动作的各种组接、发展和变化,可以组成舞蹈语言中的舞句和舞段。

  舞蹈语言是由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不过它们还必须具备下列某一种的前提因素:(1)具有一定的传情达意的表达功能;(2)具有表现某种抽象精神内容的象征功能;(3)具有以此物喻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比喻和寓意功能。

  二、舞蹈动作和动作技巧的表情

  我们知道舞蹈动作经过艺术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来源于对人的各种生活或情感动作以及大自然各种运动形态的模拟、变形与加工。舞蹈技巧指有一定难度的技巧性动作,如中国舞蹈中的“飞脚”、“旋子”。

  舞蹈表情是运用舞蹈手段表现出来的人的各种情感。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因此,舞蹈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时,不仅凭借面部表情,而且要通过人体各部分协调一致的、有节奏的動作、姿态和造型来抒发和表现。动作节奏的快慢、力度和幅度的大小,都明显的表现出思想感情的变化。

  我们常说,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根据舞蹈艺术的表演规律,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用眼传神,以形表情”。它可分为两个表情部位:一是面部表情,二是形体表情。而在面部表情中,眼是关键,舞蹈演员要善于使用以眼传神的表达方式。在形体表情中,在舞蹈动作幅度大而又变化急剧的状态中,形体表情是主要的方面,舞蹈是以形体表情重于面部表情的。

  (一)身体各部位舞蹈动作的表情

  1.头面部动作

  头部向下表示悲凄、阴森的感情。头部向上表示高昂、充满希望的感情。偏歪表示好奇与娇态,侧拧表示拒绝。②如舞蹈《墓碑》表示悼念亲人的死亡。舞蹈者身穿黑衣,以缓慢的步子出场,头部低垂与侧拧,表示对这种情况的悲凄、拒绝,不敢相信自己的亲人已经离去。

  舞蹈作品《秋海棠》表现的是一个被毁容的老艺人对往日情怀的追思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演员出场时,用兰花指轻抚脸上的十字刀痕,以佝偻的身躯蹒跚从幕间侧身踱出。 衣着戏服的舞者用抒情柔缓的舞蹈,表现沉寂于昔日美好记忆中的男伶形象。但当他的手指摸到自己脸上的伤疤上时,情感发生了急剧变化眼睛怔怔看着前方,脸部表情忽然由喜悦转化为无奈,由激情转化为悲痛,人物的情感表现细致,说明了这名男旦凄凉人生的真实写照。

  2.手臂动作

  舞蹈中的手臂动作可以说最为丰富多姿,这与手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承担着大量劳动有关。在东方舞蹈中手的动作尤其重要。 如动作频频表示心情厌烦的感情,动作稀少表示复杂而细腻的感情。

  刘建教授认为:③“ 人的手语首先是对其社会关系的同类发出的友善、真诚和渴望的信息。伸手常表示以己予人的友善和真诚;手心向上的双摊手又在真诚中加进了渴望”。如舞蹈《白毛女》,其父扬白劳被打死后,白毛女向来围观的乡亲们伸出双手,求的同情与帮助。其二,手语可分为消极性手语与积极性手语,消极性手语表现为“收缩防守”所显示出的怯弱、焦虑、自责,都是一种尽力缩小空间领地欲求的手势,手型和动势常是遮、掖、交叉、相握等。而喜悦、兴奋是一种开放式的积极性手语,单举手、双举手、“V字型举手、双手叉腰以及摆动手都可视为其表征。当自信和兴奋越过雷池,它们便开始向专横、恐吓、狂妄、愤怒进攻型的手语转化了,常常表现为拳头、剑指等手势”。如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常有高举双拳作为反抗地主压迫的舞姿。

  3.腿部动作

  舞蹈艺术中的舞步、全身造型以及跳跃、旋转等,都离不开下肢的参与配合。一般来说:小跳是一种活力、活跃、与心情愉快的感受有关,显示出生命的活力。大跳一般是指一种激情的瀑发,可以表示高兴、愤怒、焦急的一种激情状态,如《红绸舞》中“大射雁跳”表示解放后人民的欢乐高兴。

  4.躯干动作

  胸部伸展表示明朗、强而能动的感情。胸部内屈表示困苦、阴暗而被动的感情。刘建认为④:“躯干动作开放性体语中的挺拔与直立表示无畏与坦诚。躯干动作消极性体语主要是蜷曲与弯曲,以尽力缩小身体所占据的生存空间,是自我封闭、恐惧、孤僻的表现。” 如舞蹈《鸣凤之死》中,鸣凤的躯干动作总是保持着胸内含、收腹和弯腰,表现了少女的羞怯,更表现了深受封建压迫的婢女面对少爷的爱是那样的胆怯,惊恐。

  (二)舞蹈动作技巧的表情

  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尤为丰富。从戏曲中来的“毯子功”及动作中跳、控、翻、转;从“民间舞”来的巧妙生动的变形类;从“武术”中来的“跌、打、滚、翻”,“闪、转、腾、挪”,同时,复合类“技术”、“技巧”的开发,在发挥中国古典舞技巧素质、美感以新的生命力。

  所谓用的“好”的动作就是技巧的运用符合舞种的审美风格,符合舞蹈作品所表现的舞蹈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中国古典舞中的技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古典舞风格的重要表情手段。舞蹈技巧主要用于感情爆发的高潮。

  舞蹈《扇舞丹青》演员手中的扇似扇非扇,似笔墨描绘看月,似飞雀展翅灵动飞跃。作品成功地使用了扇子这一道具,找到动作与道具之间的契合点,将二者融合并发挥的畅快淋漓,使道具有了最佳的表现。通过编导的构思,舞蹈演员将扇子下握、反握,兴之所至,流畅有致。通过扇子的开合、垂直、水平与旋转,随着动作的转、拧、倾,营造出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的飘逸飞动,为观众视觉上带来不断的视觉惊奇。它通过道具和舞蹈技巧的合理运用,抒发了作品的强烈的情感,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近年来古典舞的情感表达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如年轻编导张云峰的《风吟》,《风吟》舞蹈以写意的手法去展现舞者在风中吟唱的心绪。实际上是加入现代舞的编舞技法,舞蹈以风为载体,抒发自身对于空间的想象;以吟为韵律,展现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能表达形式之美。

  舞蹈描绘了一个身着白衣的男子来到大自然中,这里绿树繁荫,当风儿轻轻吹来的时候,男子开始不由自主的踏起轻快的步子,舞动着双臂,随着风儿,用自己的身体来吟唱出他此时的心情。突然,平地起了一道疾风,舞者也随之急转,空翻,旋转,一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表演中,既有男人的力度,也表现柔中带刚,刚柔结合的十分流畅。

  《风吟》在舞蹈中,正是舞者将形、劲的外在特征,如起收的痕迹隐于流畅的线条中。在这个舞蹈中,所有的肢体语言从力的发生到消亡,其中经历了种种转换移接,都在自然而宛转的流动中完成。如果按古典舞的想像可表示一位白衣秀才轻松的在大自然中漫步,或挥洒轻松愉快的心情。我觉得这个舞蹈是对中国古典舞的革命性的变化,将以往大量具体的叙事性的舞蹈变成了比较抽象的抒情,代表了新一代古典舞传人即传承又有创新的发展方向,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

  张云峰的另一作品《竹梦》也有相似的特点,一般来说,竹,挺拔苍翠,外刚内和,历史上、文学上都有很多的释意,一般的竹子,竹林,特别用到竹梦这样的题目,总和是文人雅士沾点边,成为古文人潇洒高逸人格的特征,也是文人寄予比喻象征最多的植物。

  从作品中可以看到的最多的是模仿竹子生长的过程这样的一系列动作。整个舞蹈写意与写实结合。如从用柔软的手来模仿竹子破土,到把身子横过来模仿竹鞭,从紫金冠与拉旁腿的应用,表现了竹的柔韧性,在孙锐高超舞技的演绎中。大部分人被他的舞蹈技巧所吸引,对他的高难度技巧也是叹为观止。从开始的侧扳腿转到后扳腿旋转,大跳、掀身探海等等,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些高难的柔韧动作。编导通过这些动作的简化、变形与夸张,“以人化物”,既展示了竹的柔韧性,又展示了它的高风亮节,形神具备,给了观众一个深远优美的竹文化的意境。

  三、结语

  舞蹈技巧主要用于感情爆发的高潮,在舞蹈中对展现情节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使观众既享受到美丽壮观的场面,也能引起他们深入的共鸣与教育作用。对我自已而言,只有尽可能多的掌握古典舞的内涵,才能在以后的艺术实践中较好的完成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任务。

  注释:

  ①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22-23.

  ②刘建.无聲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83-188.

  ③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99-106.

  ④刘建.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53-160.

  参考文献:

  [1]贾安林.中外舞蹈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金浩.新世纪舞蹈文化的流变[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7.

  [3]林长瑛.中国舞蹈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

  [4]刘健.无声的言说--舞蹈身体语言解读[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6]王伟.中国古典舞基训[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