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装饰的本质入手,分析装饰的含义以及装饰的方式,由此引出装饰中“美”的界定。通过世界设计史中的设计风格演变和无印良品设计企业的案例分析来论述“简”与“空”的装饰美。最后,根据自己对“简”与“空”装饰风格的认知进行思考,做更深一层的分析和总结。“简”与“空”的装饰是脱去繁华外衣的纯粹,是洗尽铅华后的雅致,是历经沧桑终是初的淡然。
关键词:装饰;简与空;设计;装饰美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17-01
喝果汁时间长了就厌烦了,但是喝纯净水确是怎么喝都喝不够的。这是“简”与“空”装饰的实质美。物体上一点儿多余无用的东西都不存在,而细细品味又发掘出其万千意蕴。这是“简”与“空”装饰的意蕴美。
一、装饰的本质
装饰,意如其名,为了让“物”达到某种想要的效果而对其做出相对应的处理。一般而言,这种想要的效果大都为美观。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发掘,装饰的本质是一种满足欲望的行为状态。装饰是心理活动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产物,主要作用对象是人类,主要是行为过程是以人类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方式改造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装饰主要利用视觉方面的形态、色彩、肌理等方式来达到美的目的,它是一种意识强烈,目的明确的活动。装饰所追求的美是运用装饰故用的手法和方式来向世界呈现出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
狭义来说,“装饰”和“装饰美”都是人类为自己进化过程中所特有的审美文化下的定义。装饰的来源是“美”,“美”的来源在于行动者的审美观。什么是美?古往今来各种文人雅士艺术家哲学家都莫衷一是,故而装饰的好坏美丑就无从衡量,也本就无需衡量。本体觉得这是美,它便是美,他体的想法并没有太大意义。
二、“简”与“空”装饰风格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巴洛克和洛可可式的风格尤为盛行,这种繁琐复杂的装饰风格备受皇室贵族的青睐,遂也成为广大群众膜拜推崇的装饰风格,并以其作为当时的潮流风格。随后包豪斯出现,现代主义风格开始崭露头角,包豪斯的影响力日渐强大,现代主义风格也大放异彩。一直到现如今,现代主义的“简”装饰风格仍是市场的宠儿。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米斯·凡徳罗的至理名言——“少即是多”,一直被众多优秀的设计师奉为圭臬,米斯主张将装饰由原来的繁多简化到最极致,霎时设计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简”风。
每个胚胎最初都起源于一个普通的圆环,开始进行发育,细胞分裂,形成各个器官、神经干细胞和身体,之后它们会形成一种容器状的保护壳。在壳内,细胞会移向适合它们自身的位置,形成新的生物所必要组织结构。生命体的形成离不开“空”,在我们的东方世界,空也是孕育生命的起源,给人以更多的联想和可能性。无印良品就是这个“空”的容器,它所设计的产品就是胚胎,源于“空”,胜于“空”。无印良品这一个称谓来自于“无品牌优质商品”,企业以极简、低调、随性为设计的核心理念,遵从谨慎且开放的设计美学。
无印良品就是为了生活的更好而去简化放空设计,升华装饰的本质。1938年,无印良品的初生直营店在东京青山创办。当时日本的经济低迷的背景也成就了無印良品,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已趋近饱和,对奢侈品有一定免疫力,倾向更理性的消费。无印良品表面上看似是在反潮流,只求追求装饰的朴素与简洁,淡化“品牌”意识,实际是强调品质,顺应潮流,准确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锁定当下的大众客户。无印良品所追求的就是通过尽可能“空”、“简”的设计,创造出适用各种生活环境及任何人群的物品,可以让18岁的单身青年和60多岁的老夫妇都满意。可以完美体现这种“简”、“空”装饰美的首推就是深泽直人设计的挂壁式音响,这款CD播放机的外形,像极了换气扇,只需将CD放进去,轻轻拉一下自然垂下来的绳子就可以让CD里面的动听音符萦绕耳旁,使用过程就好像打开换气扇一样。这台CD播放机的精妙之处也正体现在那根朴素的拉绳上,将这台挂在墙上的“换气扇”轻轻一拉,停顿片刻,代替清风翩然而起的却是音乐声。这种朴素中迸发出来的惊喜更是与众不同,令人心仪驰骋。这是属于空简美的独一无二的魅力。
三、结语
粗略一看装饰中的“简”与“空”风格,它大多时候会给我们带来简单的心理感觉,但简单不是最终的目标,它是以更好的创意和适度耗费为基础,它是纯粹的想表达物最初的本性,使设计产物的使用价值达到最优的简约设计理念。“简”与“空”装饰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偶然流行的风格趋势,它更是工业化大生产孕育出的新的继承人。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机器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装饰的由繁至简变化,这是历史车辙必然驶向的方向,毋庸置疑。设计界更是在这一时期经历了由传统手工艺到现代机械化巨大蜕变,这不仅是量的飞跃,更是质的升级。
装饰要因地制宜,以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为依据,装饰的因素和表现形式都要符合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和文化模式。不能盲目的打破装饰所隐含的规则,但也要适时创新改革,推动世界的文化进程。简单并不意味着欠缺或低劣,也不意味着不注重装饰或者完全赤裸裸。装饰应该紧密贴近设计需求的本身,任何无关的要素都应该最大程度的予以剔除,减少无谓的思考时间和材料浪费。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