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戴望舒《雨巷》意境的象征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4734
白波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论戴望舒《雨巷》意境的象征意义

  白波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雨巷》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和其前期的代表作品,他因此也被冠以“雨巷诗人”的头衔。“油纸伞”、“丁香”、“雨巷”这三个意象多次在诗文中出现,为全诗营造出朦胧、缠绵的意境,读后给读者心中留下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之感。

  戴望舒;雨巷;油纸伞;丁香

  戴望舒,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现代诗人,他在1927年的夏天写下了《雨巷》一诗,该诗一经出版便一炮而红,震惊了当时的整个文坛,成为其最主要的代表作品,作者本人也被美誉为“雨巷诗人”。著名的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戴望舒的《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朱自清先生也夸赞说“戴望舒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朱湘先生评价说,戴望舒的《雨巷》在音节上完美无缺。孙玉石则评价说,不得不佩服《雨巷》的音节很优美。

一、《雨巷》的创作背景

读过《雨巷》的人无不被其中蕴含的朦胧、缠绵的意境美所打动,这种忧郁的意境美就像初秋的习习凉风,亦像山中的潺潺小溪。戴望舒写这首诗时只有22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为何会写下如此忧伤哀怨的作品呢?通过查阅作者成长的历程可知,他在童年的时候曾生过一场天花,病愈后脸上留下了许多疤痕,这一生理上的瑕疵让他遭到一些亲朋好友的嘲讽,久而久之就使他产生了自卑心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童年的经历让其形成了忧郁、惆怅的性格。青年时期,正值大革命失败,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诗人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投身革命报效祖国,然而赤诚的报国之心和美好的理想都被那个悲剧的时代化为泡影。他们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彷徨迷惘。另外,诗人苦苦追求面容姣好、热情大方的同学的妹妹施降年没有成功,这让本来就内心敏感脆弱的他心灵一再受挫。童年时候的不幸遭遇,青年时期的壮志难酬和追爱无果的苦闷,为《雨巷》的诞生孕育了条件。

二、朦胧缠绵的意境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雨巷》中,“油纸伞”、“雨巷”、“丁香”是诗人选用的主要的三个意象。

  “油纸伞”在文中出现了3次,它的出现不仅是美好的象征,如优美的舞蹈中会有油纸伞、新人的婚礼上会用油纸伞、旅游时纪念品处会有油纸伞,它也很贴合诗的意境。伞是梅雨时节经常出现在江南小镇的一件非常实用的雨具。且我国油纸伞的制作历史悠久,诗人选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意象,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的特点。在江南狭窄、阴暗、悠长的小巷中,独自一人撑着伞,任凭细雨飘散,这就为人们营造出一种凄清、冷漠的氛围。

  “巷”是江南常见的一种建筑,本身就给人一种悠长、阴冷、潮湿的感觉,再与“雨”一起出现就更显其寂寥、冷清。“雨巷”这一意象作为标题出现,同时又在作品中出现了4次,可见作者对它的一种钟爱。作者出生于浙江杭州,从小住在巷子里,童年、少年时期都从那悠长寂寥的巷子和高高低低的青石板路上经过,童年的美好记忆让长大后的作者在下着蒙蒙细雨的天气,再次走进这样长长的的小巷时,依然感到寂静、幽深。南宋诗人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提到“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自古以来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雨其实也是诗人流在心中的泪,泪往心里流,更让诗人肝肠寸断、隐忧难渲。“雨”的凄,“巷”的幽为全诗营造出朦胧而凄美的意境。

  “丁香”这一意象在本诗中多次出现,也是全首诗的核心意象。作者说“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花是美好的事物,作者选用“丁香”而没有选择其他的花朵来形容,是因为丁香花主要是白色或淡紫色,这两种颜色很纯洁,都不张扬,象征着美好和高洁。另外,丁香开花主要集中在暮春时节,且尚未开放时的花的形状像结。有人说丁香是“愁品”,丁香也象征着愁怨、易逝,丁香花开意味着春天快要过去了,花落也象征着人们的愁与忧。丁香因为清新淡雅、纤小文弱,所以被赋予美丽、高洁、愁怨、易逝的象征意义,用丁香来形容姑娘不仅显得淡雅美丽,而且还略带忧郁凄婉。丁香花虽然很美,但是花期不长,容易凋谢,所以丁香姑娘虽然美丽,但是停留时间不长即消失离去。因此淋着蒙蒙细雨的丁香和姑娘更具有一种愁怨的凄美感。古代的文人墨客对丁香也比较钟情,李商隐在《代赠》中写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在《浣溪沙》中写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除此之外,诗中还提到“我”、“姑娘”、“篱墙”三个意象,独自彷徨的“我”,哀怨、彷徨、惆怅的“姑娘”,凋零、破败的“篱墙”,以上多个意象为全诗勾勒出朦胧、缠绵、凄婉、哀怨的意境。

  [1]李秀云尹传兰.缠绵悱恻的忧郁美——《雨巷》的意境美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2).

  [2]刘一静.维尔伦《秋歌》与戴望舒《雨巷》之比较[J].西南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4).

  [3]施春红.悠扬朦胧含蓄——浅析戴望舒《雨巷》诗歌别样的“三美”[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

  [4]李霞.新诗中一颗发光的明珠——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浅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7).

  [5]肖绮雯.现代象征主义话语下的“雨巷”情结——戴望舒诗歌兼收并蓄的现代风格[J].社科纵横,2008(10).

  G633.3

  A

  1005-5312(2016)11-0016-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