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2014-2015年度中国动画艺术的特征、类型及产业形态分析
朱星辰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截止到2015年,中国动画艺术作品的创作的质量、艺术水准以及产业均照比去年有所提高。这使得我国动画企业的规模、艺术作品品质、竞争力有了巨大的突破。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动画还是本年度较具有受众吸引力的动画大电影,还是依托于新媒体平台进行创作的其他形式的动画短片,都在艺术和产业双重领域做出了相应的成绩。本文将针对上一年度中国动画艺术的特征、类型及产业形态进行梳理,并作出文本分析,探寻中国动画艺术的年度发展规律。
动画艺术;动画产业;形态与特征
一、2014—2015电视动画创作特征分析
(一)叙事与主题纵观2014—2015年度,中国电视动画创作的叙事与主题主要呈现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带有主流价值观色彩的动画作品鲜明突出。
首先,常规主题的动画作品注重的是对善良、勇敢、执着、责任、团结等元素的歌颂。其次,传统题材的动画作品本身就将我国固有的主流价值观念结合到了叙事之中。例如描写中国传统运动的《极限足球》,就成功诠释了团队协作的精神,球员们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天赋,同时也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相互合作,使极限足球这项运动具备挑战性和趣味性。
(二)形象与风格
2014—2015年度,中国电视动画的形象与风格最大的特征是多元化与复杂化。这不仅仅体现在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简单划分上,而更多的是通过动画人物的形象与整个动画的风格来表达。
例如,2014年,亲子类型的动画片《咕力咕力》主要通过小岛上发生的围绕黄咕力、蓝咕力、红咕力、绿咕力、粉咕力之间的小故事来教会儿童一些知识,具有轻松愉快与益智风格。《多吉律动儿歌》则通过音乐与幼儿音乐教育来打破国内律动儿歌市场上的空白,利用新型的儿歌表演模式,将道理蕴含于儿歌之中,通过动画人物表现出来。
而《阿狸》动画系列作品则从绘本出发,通过七个不同的故事来更进一步塑造阿狸这一动漫形象,故事的风格带有成人化的情感色彩,是成人情感文化的儿童卡通化体现模式。
因此,纵观2014—2015全年,中国电视动画的形象及风格是多元化的,不论是益智类、音乐教育类、成人文化类、绘本及其他形式改编类的电视动画作品,每一种不同形象及不同风格的动画作品均在创作时具有强烈的市场目的性,对受众人群的准确定位与判断使该年度的动画作品均在制作播出之后,能够获得一定的好评与赞誉,同时也为今后同类的动画作品形式奠定了创作基础与借鉴依据。
二、2014—2015电视动画类型分析
(一)基于技术标准所进行的电视动画分类在此标准之下,2014—2015年度的电视动画被划分为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前者发展态势稳步上升,不论是数量还是艺术质量均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画面更加精美、叙事情结更加缜密、带有知识教育及哲理教育的功能性动画作品成绩突出,《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系列、《喜羊羊》系列等均表现不俗。
但三维电视动画作品则由于较高的成本投入和有限的投资回报率而出现作品数量有限的局面,但这一种类的动画作品多数出现于电影市场,根本原因同近年来繁荣的电影市场本身密不可分。电影票房的号召力使得投入成本较高的三维动画作品有机会收回成本甚至出现高额盈利回报。
(二)基于叙事主题标准所进行的电视动画分类
在这种分类视域下,2014—2015年度的动画作品主要被划分为“以动作为叙事动力”的动画作品与以“情节为叙事动力”的动画作品。
前者的代表作是《熊出没》系列动画,每一个动作所带来的笑点均成为推动接下来情节发展的动力源头,在此动作基础上的叙事依照动作所带来的效果展开情节。后者则集中体现在新版《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系列中,每一集都具有较为完整的叙事链条,主题鲜明,讲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人生哲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叙事美学内涵。
(三)基于主要角色形象所进行的电视动画作品划分
由于动画艺术本身就具有赋予某物生命的意味,因此,其中所指的“物”通常可以是人物、动物,也可以是没有生命的任何物件。某种物件一旦成为动画创作的主要角色,也就被赋予了同人一样的生命、情感与智慧。那么,按照对主要角色形象对电视动画所进行的类型划分,2014年度的中国电视动画则主要包括现实形象角色及想象形象角色两种。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系列的人物塑造尽管形象夸张,但来源于现实人物,同时具有典型特征,结合角色的性格,使动画艺术作品形象深入人心。而《极限足球》的形象则更具有现实色彩。
相比之下,《熊出没》系列、阿狸《系列》则想象空间浓厚,主要角色均是原本没有逻辑思维的动物,但被赋予了人类的逻辑思维。
但较为遗憾的是,2014—2015年度全年并没有产生较为有影响力的完全依靠想象空间进行角色呈现的动画作品,这类动画作品需要赋予没有生命的物体完整的生命,包括生理和智慧,照比欧美国家的《海绵宝宝》、“汽车”系列着实相差一定的距离。
(四)基于主题内容本身所进行的电视动画分类
此种最基础的电视动画分类方法在2014年—2015年度的动画作品中,主要体现在:幼教、动作搞笑、生活、主流价值观内容塑造等几大类型。
在幼教领域,《多吉律动儿歌》与《咕力咕力》都在音乐与日常知识领域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而动作搞笑则当属《熊出没》系列动画,日常生活题材的动画叙事作品《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系列还依照往年的模式进行符合当代儿童成长环境的创作,传统动画题材作品《极限足球》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弘扬了主流价值观及正能量精神形态。
三、2014—2015电视动画产业形态分析
(一)充分利用多渠道媒介发行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2014—2015年度电视动画产业的传播渠道照比往年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单一的传播渠道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电视动画的传播需求,多渠道、多元化媒介呈现载体的并用才是中国电视动画产业走向良性互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利用互联网对已有的电视动画产品进行传播能够拓宽电视动画原本的经营渠道以及受众空间,而将经典的电视动画艺术进行再创作,以动画大电影的形式在院线进行传播,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带动电视动画产业多元化发展。
(二)注重自身产业链条与其他产业链条互动功能
2014—2015年度中国电视动画同其他产业链条的互动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动画作品本身来说,电视—电影—新媒体—绘本之间的相互融合、借鉴是动画作品产业链条内部之间的媒介平台共享。在某一种类型的动画作品或动画形象在受众群中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以外,其他媒介便会利用自身的传播平台对动画作品进行再度传播。例如动画形象“阿狸”来自于绘本,再从绘本到网络动画、电视动画。《熊出没》系列由电视动画开始,蔓延到网络及电影领域。
其次,动画产业的线上及线下之间也存在产业链条,电视动画的线下延伸不仅包括同动画相关的产品、教育模式,还包括主题公园,游乐设施建设等,都能够带动整个动画产业的功能延伸。
四、结语
回顾2014—2015年度中国电视动画的特征、类型以及产业规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照比往年,2014—2015年度的中国电视动画尽管在有效数量上呈现出一定的下滑趋势,但作品本身却依赖于新媒体的平台传播力度进行受众普及,传播效果优于往年。
其次,同往年相比较,2014—2015你年度中国电视动画的题材类型及风格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态势,受众区分度鲜明,创作意图明确。
再次,从产业上来看,涉足动画领域的上市公司、跨行业大型企业增加,大量资金流入动画行业,动画产业规模明显加大,动画产业利润再创新高。
最后,其他形式的动画作品,尤其是动画电影、新媒体动画对电视动画造成了竞争压力,但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度及动画电影的票房号召力,我国国产电视动画也会被带动发展,在竞争与压力的伴随下,创作水准及美学价值也将提升到另一高度。
J954
A
1005-5312(2016)08-0119-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