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辽宁鞍山114051)
浅析文人画作品对现代玉雕设计元素的影响
曹俊丽周欣越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鞍山114051)
现代玉雕市场文人画题材的玉雕作品备受追捧,从中观察到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历史背景下研究文人画与玉雕的发展脉络,发现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密切联系,通过题材的象征性,构图的严谨性,意境的表达性,以及名家作品赏析,阐释文人画作品对于现代玉雕设计元素的影响。
文人画;现代玉雕;艺术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多,从而促进了艺术品行业的迅速发展。玉雕工艺品更是受到各种消费人群的喜爱,其题材、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饱含诗画意境的文人画题材最受市场喜爱。文人画从纸上搬到了玉石上,说明了艺术审美的共通性,也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经久不衰,并在新的形式中绽放新的活力。
玉雕从先秦美术的粗狂质朴发展到汉代的精雕细刻阶段,这种简练又不失细腻的雕刻风格对后世玉雕设计影响颇深。到了唐代以王维为首在绘画艺术上开始追求诗画意境并存的画风,即“文人画”。文人画又称“文人之画”,其作者多属具备较全面,较深厚文化修养的人,以士大夫居多,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多种艺术相互结合的风致。到了宋代,文人画发展到鼎盛时期,其体系也逐渐成熟,出现了苏轼、宋徽宗等对文人画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物。苏轼更是进一步奠定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提出“取其意气所到”这一重意境,而次形式的理念,将文人画与职业画工彻底划分开来。而在玉雕工艺品方面,在唐宋之际,随着工艺技法的日臻完善,玉雕艺术逐渐进入程式化,亟需进行突破与改变。因此,宋代的鱼虫类玉雕作品,吸收了文人画的特点,强调其水生的环境,将文人画中的虚实变化运用到玉雕的创作之中,由此玉雕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宋代的花鸟类玉雕,由于院体花鸟画的影响,更注重写生、细节,强调情景相容,将自然的野趣与文人的雅趣融为一体,使之作品精致逸趣、跃然眼前。到了明清时代,是玉雕发展的鼎盛期,苏州玉雕艺人陆子冈发展了“刀刻法”以及“连环会”制作工艺,创造了各种阴阳浮雕于一体的玉雕工艺制品。由于数千年的艺术积累,清代的玉雕工艺已达到了高峰,同时受文人画的影响其创作的题材也发生了改变,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玉雕工艺品应运而生。
现代玉雕集历史文化之大成,在众多的语调作品中,仿古、摹古较多,与文人画意趣、主题联系也较紧密。就传统文人画与玉雕艺术设计的题材的象征性来说,如玉雕设计师庞然设计的《曾经霜雪十分寒》,就将郑板桥的兰花作为设计的题材。众所周知,郑板桥的兰花,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而庞然廖廖数笔,洒脱而功力深厚,淡点花朵,独具清幽风雅深得郑板桥精髓,将宣纸换做青玉籽料,更添兰花的方萃与劲峭。自古高山流水觅知音,“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后用于比喻知己或知音。人生难遇一知音,但在玉雕大师王朝阳的作品中再现了伯牙听琴的场景。他独具匠心,用深浅浮雕和翡翠色彩变化,巧色雕琢,寥寥刻画,将山川自然雕刻的呼之欲出,呈现寥廓的诗画意境之美。
文人画与玉雕设计结合最大的契合点就是构图应用,构图是绘画艺术中用于创造画面形象通讯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意境表现的重要手段。文人画尤其讲究构图,注重章法与布局,要求宾主明显,疏密错落,前后贯穿,变化掩映等。根据纸幅的大小宽窄,从左右上下运用而成,是考虑构图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玉雕设计中,不仅有文人画的精细,还更要严谨,尤其要“因料施工”。因为上好的玉料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要心细胆大,什么样的材料适合什么样的雕法,都要细细筛选。在尊重玉料形状的前提下运用文人画的构图方式,使得玉雕工艺品流露出文人画的宗旨意境,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山水玉牌。山水玉牌和文人画各自完成着各自的诉求特质、使用不同的方式和艺术形态,但是在意趣情感、精神表达、审美标准和心境空间等内在表达却是相同的。而且,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艺术特质,在山水玉牌的设计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现代的玉雕艺术家常会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书法体,比较工整的山水画面,那背面往往会选用楷书,在抒情的山水作品上,则选择行书,而隶书表现出来的山水气氛更加秀气,看上去古意十足。在玉牌上刻字有着书法书写性的骨架,起、运、落笔、转、承、折法,或严谨、或潇洒,虽然是不化不晕却镌刻永固的文字与意蕴,由此看来,不论是寄情于画还是寄情于玉,所表达的技艺不同其心理却相同。
文人画与玉雕的结合使玉雕艺术的发展与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继承与创新的优秀典范。玉雕大师王朝阳说过,莫让玉雕变成了雕玉,作为玉雕的学习者,不仅要展现玉石艺术的美妙意境,还要在方寸之间,雕琢出玉石之魂来,从玉石中读懂人生,品出意味。
[1]杨琪.一本书读懂中国美术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列御寇.列子·汤问[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彭修银.中国画美术探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J314.9
A
1005-5312(2016)08-0044-01
周欣越
★本文为辽宁省社科联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lslktziwx-21;鞍山市科技局项目:基于协同创新视域下的鞍山市岫玉文化产业创新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51014605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