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平汉铁路南局办公大楼建筑装饰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8059
胡阁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平汉铁路南局办公大楼建筑装饰初探

  胡阁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00)

  平汉铁路南局大楼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见证了老汉口的沧桑变迁。本文主要通过对平汉铁路南局大楼的建筑历史背景的解读以及建筑装饰的分析研究,并将它与西门子洋行建筑大楼装饰进行了对比,使人们对这座蕴含历史故事、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大楼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唤起人们对这座建筑历史记忆的回味,引发人们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思考。

  平汉铁路南局;建筑历史背景;建筑装饰;西门子洋行;现代建筑设计

一、平汉铁路南局建筑历史背景及现状

(一)建筑历史背景

  1.建筑起源

  建于明末清初年间,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174号,现被称为武汉铁路分局汉口生活段。

  清朝末年,1885年中法战争后,兴建铁路之说逐步盛行。1889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上奏修建卢汉铁路(即后来的京汉铁路和平汉铁路),从宏观地理经济的角度论述了卢汉铁路的战略意义,最终获得清政府的同意。卢汉铁路,起点为河北的卢沟桥,终点为汉口。由于资金匮乏,卢汉铁路一直处于筹备状态,直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光绪帝才决议兴建卢汉铁路。此时西方国家竞相包揽铁路修筑权,最后,张之洞以国小、钢铁资源丰富和技术成熟为由将铁路修筑权交给比利时公司。1900年,卢汉铁路尚未竣工,八工作国联军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亡到西安后擅自将卢汉铁路从卢沟桥延伸至北京正阳门西侧,从此卢汉铁路改称京汉铁路。1906年4月,从北京正阳门车站至汉口大智门车站的京汉铁路全线通车,总长为1214.5公里。在席卷全国的铁路收回路权风潮的影响下,清朝政府于1908年将该铁路从比利时公司赎回,被代理了将近三年的京汉铁路,从此回归到了中国人手里。1909年铁路自治后,清朝政府则于1910年,在京汉铁路的南端汉口,设立了京汉铁路南局,后来在汉口法租界德托美领事街即现在的胜利街兴建办公大楼。

  2.历史变迁

  1819年,京汉铁路建成,在北京设京汉铁路局,主管京汉铁路全程的一切事宜。北京城的名字经常在换,铁路的名字也跟着换,铁路局的名字自然也随着铁路换。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将北京改成北平,京汉铁路即被改为平汉铁路,京汉铁路局随之更名为平汉铁路局。1928年平汉铁路管理总局南迁至汉口,1931年平汉铁路实行统一管理后便将管理局办公地址选在汉口胜利街这幢法国人设计的大房子里,这栋楼就成为平汉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为了和北平的平汉铁路局区分,位于汉口胜利街的平汉铁路局就被称为“平汉铁路南局”。1983年武汉沦陷,平汉铁路南局大楼被日军占领后铁路局职工被迫纷纷撤离武汉,平汉铁路管理局被移至外地。抗日战争胜利后,铁路局又迁回原址。

  (二)建筑现状

  平汉铁路南局大楼建筑外观至今为止仍保存完好,内部空间格局也保持基本不变。一直以来这栋大楼的使用功能和大楼性质都没有改变过,至今仍为铁路部门管辖,现为武汉铁路中力集团有限公司的办公大楼。因此,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建筑的原真性仍被保留下来。

二、平汉铁路南局建筑内外装饰特点

平汉铁路南局大楼属西方近代建筑,建于1920年,由曾任平汉铁路局局长的夏光宇进行设计,是一幢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整体布局严谨,局部带有巴洛克式风格特征。

  (一)建筑外部装饰

  1.建筑外部整体装饰

  平汉铁路南局大楼整个建筑平面呈“E”字形布局,立面呈对称式布局,所以建筑左右立面的结构及装饰几乎完全一致。大楼为4层砖混结构,底层的门和窗都被设计成拱形并饰纹样装饰,主楼中间凸起部分底层设主入口且建有门斗。建筑凸起的两侧附楼部分底层前端被设计成骑楼式样,底层架空并设罗马式券拱敞廊,行人可以穿廊而过。这种介于室内与室外的半开敞式柱廊空间建造手法,既丰富了城市街道空间形式,又便于行人躲避风雨,在武汉这个冬冷夏热、雨量充沛的城市中发挥着它特殊的作用。主楼处于建筑正中立面,门廊全部封闭,与两侧附楼的临街空廊形成对比,设计层面十分丰富,出檐、砖雕、圆窗、小阳台、凸凹墙体相互辉映,将严谨的整体布局与局部的巴洛克风格糅合得很好。(如图1)

  

  图1 平汉铁路南局大楼正立面

  2.建筑外部细节装饰

  大楼外墙几乎全为青灰色铁灰砂砖砌筑,砌工精细。大楼外立面砖饰工艺精美考究,尤其是这些由弧形砖块错开重叠成的图案,小如环珠,大若织网,呈现出波浪形的砖纹形式,使整个墙面富于细微的动势变化。这种精致的动势又与建筑两侧粗犷雄浑的骑楼形成鲜明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折衷主义风格建筑的特点,透露出浓浓的艺术韵味。

  大门入口处左右两侧立面底层为拱券式门窗,做工十分精细,尤其是拱券上的锁石装饰,更是将古罗马的建筑元素运用到了极致。两边各设有一扇拱形铁门,铁门上饰有镂空花纹,并设置两只石狮子伫立于铁门两旁,雄伟庄严,神态逼真。

  大楼主入口设置三级红色的大理石台阶,台阶上四根粗壮的多立克柱子托住方正门斗。门斗空间采用“井”字形方格式吊顶,大门由玻璃和木头两种材质制作,并在玻璃门上饰有铁片弯曲而成的带有古典意味的装饰图案。

  建筑二楼三楼外墙上为规则排列的玻璃长窗,主入口上部凸起部分挑出多边形阳台,三楼的阳台与室内的接口处设有拱券门样式,门的上端饰有精美的卷草形纹样砖雕,还装有弧形门楣。多边形阳台两边与大楼檐口相接,自然天成又富于变化。

  (二)建筑室内大厅装饰

  建筑室内部分虽经过了全面的翻新装修,但并没有改变空间格局,基本保持了原有的风格,依稀可以窥见建筑当年的风采。穿过门斗空间进入大厅,四根粗壮的多立克柱子依然挺立,墙面和柱子表面均有大面积白色大理石饰面,局部采用深色大理石,使空间富于色彩变化。穿过大厅,走廊两边的墙上饰有木质踢脚线、腰线和顶线,形成了走廊环境的活泼与变化。

三、与西门子洋行建筑装饰的对比

(一)西门子洋行大楼简介

  西门子洋行大楼建于1920年,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共4层,面积为2612平方米。西门子洋行大楼位于今汉口江岸区中山大道1004号,即中山大道与天津路的交界处,建筑两翼沿街而造,建筑立面较为平整。

  从整体上来看,西门子洋行大楼以简洁利索的线条勾勒出立面,舍弃了古典主义的建筑模式,但建筑采用的三段式构图方式仍然来源于古典主义,因此这栋建筑既可以体现古典风格的雅致特点,又具有现代风格的简约性,是古典主义向现代风格过渡的优秀作品。西门子洋行大楼细部仍然是巴洛克风格,墙面上的砖饰纹样、底层中心大厅入口处的粗圆形立柱都体现出了“怀旧”、“复古”的风格特点,这与平汉铁路南局建筑设计相类似。

  (二)两个建筑的相同之处

  西门子洋行建筑外立面有序排列有大大小小的玻璃窗,墙壁上则星星点点地布满了规则凸起的石点。檐口下方的纹样装饰延伸至顶部的女儿墙,窗楣上装饰着波浪形裙角样式的砖饰纹样。墙饰、檐线、腰线的花饰都是用砖块筑砌而出,给人一种优雅华丽的礼堂立体感。西门子洋行建筑外墙装饰与平汉铁路南局办公楼的外墙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采用青灰色铁砂砖砌筑,附以砖砌排列纹样,十分朴实,这也是20世纪30年代汉口房屋建筑比较流行的一种设计方式。

  这两座建筑的外墙设计都没有大面积的雕花镂刻,而是依据建筑材料的本身(铁砂砖)的排列组合,形成丰富的装饰形式,使一面普通的砖墙变成了一座大型的壁上雕塑,手法简单但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两个建筑的异同之处

  这两座建筑外墙装饰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平汉铁路南局的墙面装饰主要依靠弧形的铁砂砖交错排列组合而成,纹饰效果颇富动感,而西门子洋行则主要利用铁砂砖在墙面的有序突出而形成装饰图案,图案呈现效果偏于静止。两个建筑采用构造方法一样,但排列组合方式略有不同,最终形成了不同的装饰效果。

四、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启示

平汉铁路南局建筑大楼诞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它是西方建筑形式在中国演变发展的一个缩影。由于大楼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使得这栋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遗留下来的近代建筑中的宝贵财富。现代建筑装饰要走向未来,就不能与历史决裂,不能对这些历史建筑的过去不屑一顾,而应立足于过去,从建筑的历史中去寻求灵感。平汉铁路南局大楼建筑外立面上弧形砖块的交错砌筑方式、大楼两翼凸起的骑楼式建筑形式均为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提供了良好的参照。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装饰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与借鉴,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师们深入研究。

五、结语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的平汉铁路,迄今已经运行了110年。回首平汉铁路百余年的沧桑历程,多少历史画面浮现在眼前,一条贯穿中国南北的铁路动脉,也同时串起了那段峥嵘岁月。从最早的卢汉铁路到京汉铁路再到最终被称为平汉铁路,这条铁路每一次名称的变化,都铭刻着一次历史事件。平汉铁路南局建筑在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更新中逐渐老去,然而建筑自身却是武汉历史变迁与未来发展的见证。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提醒人们去发现像平汉铁路南局这样的优秀历史建筑装饰的价值,并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去。

  [1]李奇伟,高安亭.穿行在老汉口的法兰西——汉口法租界历史建筑的现状及保护[J].建筑文化,2013(05).

  [2]优酷视频.历史驿站——平汉铁路南局大楼[EB/OL].http://v.youku. cоm/v_shоw/id_XNTA3MjUzNjI4.html.

  [3]胡榴明.三镇风情·武汉百年建筑经典[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TU984.114

  A

  1005-5312(2016)08-0013-0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