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肖邦《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作品Op22)的创作背景
床晨阁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波兰舞曲是一种古老的具有鲜明民族艺术特色的民间歌舞音乐形式,起源于波兰的民间,肖邦吸收了并发展了这种民间体裁。《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被认为是肖邦早期创作中最成熟的一部作品,也是波兰舞曲中,风格最为华丽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也是肖邦为数不多的几首带管弦乐队伴奏的作品之一,是肖邦所创作的17首波兰舞曲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首。本文将从肖邦波兰舞曲创作的时代、和历史资料入手,梳理出作品的创作背景,希望能通过论文的分析,对这首作品的指导演奏和教学提供帮助。
肖邦;波兰舞曲;创作特征;创作风格
一、波兰舞曲的起源与发展
波兰舞曲(Polonaise)又被译为波罗乃兹,波兰最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起源于16世纪的波兰,一般是三拍子,是中速的固定节奏型舞曲,经常采用的节奏型是:xxxxxxx。波兰舞曲结构通常是三段体的形式,强拍开始,每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常常采用同音反复,重音一般是落在每小结的第二拍,乐曲基本上由二部组成,有时也加入第声部,乐曲在第三拍结束。16世纪后半叶,波兰舞曲传到领国,在瑞典出现了一种的波尔斯卡舞曲(polska)在底层劳动人民中盛行,这个舞曲与波兰舞曲十分相似,有很多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波兰舞曲在民间有教养的乡村绅士中流行开来,在这些绅士的推动下,波兰舞曲逐渐成为各大宫廷舞会宴会的开场舞的伴奏,正式进入皇宫的时候是在1574年,波兰国王——安茹的亨利王宫中开始跳起波兰舞曲,并在一种硬朗、尚武的气氛里茁壮成长,它成了一种政治性舞蹈波兰舞曲完全不是一种平凡乏味的散步,而是一种庄严的行进,在这样的行进中整个人群可以说是摆出一种昂然的姿势,自我欣赏,看见自己如此漂亮、高贵、豪华,如此彬彬有礼,它是一种漂亮、光荣、显示声势的展览会。
二、肖邦之前的作曲家关于波兰舞曲的创作概况
在肖邦之前,很多作曲家的创作都涉足过这一题材。古波兰的民间艺人是最早开始加工创作波兰舞曲的。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考斯鸠什卡的波兰舞曲》,这首作品时为了纪念波兰人民英雄塔杰乌沙·考斯鸠什卡的。在巴洛克时期,J.S巴赫也曾创作过波兰舞曲,巴赫在他创作的《法国组曲》中第六组曲的第五首、《创意曲集》里《二部创意曲集》第十二首和《初级钢琴曲集》中第四首、第十七首、第十九首、第二十二首,都具有明显的波兰舞曲的性质。巴赫的长子W.F巴赫也涉猎过这一体裁。另外,在亨德尔的作品中也被尝试性的运用波兰舞曲这一体裁。在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古典主义的代表人莫扎特和贝多芬,也都创作过波兰舞曲。莫扎特的K.284《D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就是一首波兰舞曲风格的回旋曲。贝多芬的OP.89,是一首波兰舞曲小品。他还为《三重奏曲》op.56的第三乐章谱写了具有波兰舞曲风格的回旋曲。
十八世纪初,波兰的政治家、作曲家米哈乌·克莱奥法斯·奥金斯基就已经开始尝试创作这种音乐体裁。还有马利亚·希曼诺夫斯卡和华沙音乐学院的院长,也是肖邦的老师之一的约瑟夫·艾斯内尔,也创作过不少波兰舞曲。
三、肖邦的波兰舞曲
在波兰舞曲创作时间沙个,从1817肖邦创作了第一首波兰舞曲g小调;1825年创作了d小调(15岁);1821年创作了降A大调;1822年创作了升g小调;1826年创作了降d小调;1828年创作了降B大调及f小调;1829年创作了降G大调;1830~1831年创作了这首Op.22降E大调《的大波兰舞曲》,这部作品是本文论述的曲目,后文中会详细论述。这些就是是肖邦创作波兰舞曲的早期作品。可以看出来,《辉煌的大波兰舞曲》成为了肖邦早期到中期风格过渡期间的作品。1831年肖邦到达巴黎后,他的创作日趋成熟和完善,这时候他对波兰舞曲的创作也达到了顶峰。内容更深刻,在不失波兰舞曲华丽、富有技巧的风格下,更富有英雄气息和史诗特质。1834年~1835年他创作了Op.26 No.1升c小调及Op.26 No.2降e小调波兰舞曲;1838年创作了Op.40 No.1《A大调波兰舞曲》也称《军队波兰舞曲》;1838年~1839年创作了Op.40 No.2,c小调波兰舞曲;1840年~1841年Op.44升f小调大波兰舞曲;1842年Op.53降A大调波兰舞曲;1845年~1846年Op.61降A大调《幻想波兰舞曲》。四、《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创作背景
1829年,肖邦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后,第一次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去维也纳深造,他在维也纳举行了两场音乐会,两场音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肖邦在音乐会中演奏的《拉科维亚克大回旋曲》和《波兰主题幻想曲》两首和管弦乐合奏的大型乐曲都获得了很大的好评。维也纳演出的成功让肖邦心情无比激动,同时肖邦也深刻的体会到,创作出和管弦乐队合奏的大型乐曲,是每个作曲家的必经之路,也更能引起音乐节人士和广大观众的广泛注意与高度评价。作品《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作品Op.22)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波兰舞曲部分——《bE大调辉煌的大波兰舞曲》肖邦从1830年9月开始创作,而这首作品最早就是给管弦乐合奏而作的钢琴曲,是肖邦唯一的一首由钢琴与管弦乐乐队合作演奏的波兰舞曲。从维也纳的经历可以分析出,肖邦正处于一个积极创作管弦乐合奏的大型乐曲的时期。同年11月2日,肖邦离开华沙,开始他的第二次维也纳之行。11月29日,华沙爆发了反对沙皇的起义,起义军成立了新政府。华沙起义的消息传到维也纳已经是12月上旬,肖邦作为一个爱国青年,听到消息后十分兴奋,十分渴望去华沙和朋友们一起战斗,但是却因为父亲的不同意而只能一个人呆在维也纳。肖邦在给他朋友的信中写到“这里也有人似乎很喜欢我,给我画像,奉承我,取悦我,但这一切对我又有什么用呢。这一切无法让我安下心来—也许是对29日(指华沙起义爆发的那天)的恐惧。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来肖邦这时候的情绪是处于十分的焦躁不安。肖邦在维也纳的情绪低落,除了对华沙起义的担忧外,在维也纳举办音乐会也遇到了种种困难,他的音乐会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却三番两次的推迟,直至被取消。
就是在维也纳这段焦虑、思念、忧郁和苦闷的日子里,残酷的显示和浪漫的意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这里,圆舞曲才被称作艺术作品,才能出版发行”,胃液娜的情况让肖邦在不断的反思、观察和判断,通过现实与理想、欢乐与苦闷、环境与生存的双重磨练,肖邦变的更加成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心态下,肖邦在1831年7月完成了《辉煌的大波兰舞曲》的创作,最初的名字是《钢琴与管弦乐波兰舞曲》。而在当时,这次造访维也纳的种种不愉快,让肖邦大失所望。肖邦随后离开了维也纳,途经萨尔茨堡、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城市,11月18日,肖邦从巴黎写信给在柏林的朋友说:“我十分顺利地(但也花了代价)到达此地。”那时的肖邦已经小有名气,到了巴黎后,肖邦受到了欢迎。
1835年4月,指挥家阿贝内克在巴黎音乐学院举行个人音乐会,由于肖邦之前举办的为救助波兰贫困流亡者的义演,邀请过阿贝内克,所以作为回报,肖邦参加了这次阿贝内克的音乐会演出。在这场音乐会中,肖邦担任钢琴独奏,与巴黎音乐学院的管弦乐团合作演出这首《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这是肖邦仅有的一次亲自演奏这首作品。在这次演奏中,肖邦在《辉煌大波兰舞曲》前面将他大约在1834为之创作的一段由钢琴独奏的G大调《平稳的行板》作为引子,放在波兰舞曲前面,并且在曲名《辉煌大波兰舞曲》之外加了一个副标题:“前有平稳的行板”。后来肖邦把引子和大波兰舞曲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在1836年一起合并发表,献给德·伊斯特男爵。
[1]A·索洛甫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J624.1;J614;K835.13
A
1005-5312(2016)05-0073-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