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书法审美的核心与标准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891
蔡音音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广西桂林541004)

  书法审美的核心与标准

  蔡音音

  (桂林市群众艺术馆,广西桂林541004)

  时至当今,一些对传统认识不深而位高名显的书家,则借二王传统的名份,把有些并非高雅的通俗书风粉饰成新时代的代表书风,让人哭笑不得。更有甚者,以漂亮、甜美反对朴实、厚重、肃穆、沉郁、雄肆、古拙等等,将之一律视作“丑”,颇有些书法“革命”的味道。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艺术审美中“美”与“丑”的概念及内涵有所辨析。

  审美;标准;核心

  十九世纪西方艺术家罗丹的雕塑作品《思》,那种细腻、素净的创作手法,让人感觉美不胜收。但有谁会想到,能创作如此美的雕塑的罗丹,在后来却创作了极“丑”的《巴尔扎克》!如果有人想说这是西方艺术家走极端,那么中国的艺术家又如何呢?我们看看齐白石,这位二十世纪美誉度最高的中国画家,画风朴实清新。他能画十分工细的虫鸟,但代表他的画风的是老笔纷披及结构的拙,这从他的人物画中尤其可以明显感觉到;黄宾虹,二十世纪最难被人理解的中国画大师,其早中期画风缜密雅静,晚年则“乱头粗服”中写出浑厚华滋,如果让看惯“四王”一路的人们看黄宾虹,他们肯定会说;“怎一个丑字了得”;李可染,经历过中国最革命时期的山水画家,将自己对线条与笔墨的深刻理解融入写生画中,赋予中国画一个全新的境界。

  中国书法三代金文,古朴自然;两汉隶书,茂密沉厚;南北朝碑版,峻拔奇伟;大唐书风,雄杰郁勃…即使被后人尊崇为书圣的王羲之书风,也沉着痛快,风规高远。由于历史上对二王书风的误读和讹传,人们往往把漂亮、甜美视作王书的代名词了。时至当今,一些对传统认识不深而位高名显的书家,则借二王传统的名份,把有些并非高雅的通俗书风粉饰成新时代的代表书风,让人哭笑不得。更有甚者,以漂亮、甜美反对朴实、厚重、肃穆、沉郁、雄肆、古拙等等,将之一律视作“丑”,颇有些书法“革命”的味道。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艺术审美中“美”与“丑”的概念及内涵有所辨析。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所以如何欣赏书法之美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形态美。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和反复品味揣摩的重要因素。点画形态是否富于变化,是品评用笔的一个重要标志。“数画并施,其形个异,众点其列,为体互乖。”诺“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齐”就势必破坏字体的结构美。相传王曦之写点“万点异类”;扬疑式的《韭花贴》,几乎找不出一,合乎情理,给欣赏者以不同的艺术感受。用笔的变化美,不仅表现在点画形态上,而且还包括其角度上的微妙变化。切忌横画如梯架,竖画如栏栏般平齐排列。尤其是行草书,使转纵横,不见平齐比画的排列。故善书者贵能于中求平,不齐中求齐,不均称,才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2.质地美。“质”指点的质地、质感、分量等。有质的点画,其意味风韵,厚含曛,其表虽朴实而无外饰,其里却“藏骨报经,含问包质”,这是一种内在而深刻的美。王曦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机智文告》、扬凝式的《韭花帖》、苏轼的《寒食帖》,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能给人以浑厚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称的艺术感受。这种线条在“内容”上是丰福而充实的。“笔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故富有质地美的点画,其画的两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诶娜凝练,如飞如动,笔韵流畅,无凝带刻板只势。这种潇洒疾涩的涌笔,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力,熟练的笔墨技巧及雄建的笔力,是无法达到如此艺术效果的。

  3.韵律美。自然界中事物之动态,如舒卷、的流云、摇曳的垂柳、长空中旋搏击的雄鹰、大地上曲折奔腾的江河、风雨雷电、惊蛇飞鸟,以及人的坐卧、立行、奔走、歌舞等等,往往和书法艺术作品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从而+使静字的纸上的字行,变得神采飞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当一个书家运用轻重徐疾的不同韵?律来抒发自己的意境时,其作品就试必产生一种动态美,使欣赏者神思遐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运笔的不同节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徐缓的韵律,能给人一种沉着谨严,从容不迫的艺术感受;急速的韵律,能给人一种兴奋激扬、痛快淋漓的艺术感受;不同的韵律又可以产生墨韵上的生动变化,起哝哝相间,燥润相杂,使整幅作品变得更有富有生气。

  4.力感美。“力”是一个书家长期书法实践功力的积累,是笔墨技巧的表现。梁其超先生把“力的美”作为欣赏书法的主要表现依据,可见“笔力”意义之重要。那么,“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所谓“筋”,就是点画坚韧、具有弹性;所谓“骨”,就是点画如铁画银钩,坚实有力。筋和骨都是使线条具有力感的主要因素。构成线条力感美的因素还有“力体感”和“涩感”。米芾说:“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这里所谓“圆”即“力体感”。具有力立体感的点画线条,深沉厚重。即使细如发丝,也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之妙;扁薄浮浅之线条,写得在粗,也只是象、条不带,毫无力感可言。所谓“涩感”是点画线条似乎克服阻力,挣扎前进,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力感。刘熙载《书概》中所说的“唯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便是对涩感这一审美意趣的追求与表达。

  5.气势美。书法的“形”离不开“势”,前人论书无不谈到“势”,所谓“作书必先识势”,便足见“势”在书法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欣赏书法,气势美也是一种重要标志。在笔墨技巧中,它往往代表字的“筋脉”、“血路”、“行气”。一幅作品中,如果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琢势瞻盼;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整幅字就会显得意气相聚、精神挽结,给欣赏者一种笔势流畅、气息贯通、神完气足的艺术感受。

  6.结体美。“积点画以成体”,点画好比砖石掾柱,结构则似树梁立架。不同点画形态的变化,不同的搭配,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构。同样一个字,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姿态,有的疏郎、有的严密、有的疏展、有的流丽、有的古朴、有的奇宕、有的消瘦、有的丰。结体的首要之点在与稳,有了稳固的重心,才能谈得上其他的变化。正如王曦之《书论》所说:“夫,字贵平正安稳”,但若一味平正则失之呆板,故要“始于平正,终与变化”,“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7.章法美。书法欣赏同绘画欣赏一样,往往首先注意的是作品整体布局的艺术效果。一幅作品的成功于否,章法上的布局占有很大因素。章法及众字以成篇,整幅为一体,在书法技巧中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却与运笔的节奏,墨韵的变化,笔力和气势,结构和意境等各方面有密切关系。一幅作品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伸缩、欹正、以及用笔的轻重徐疾、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在笔势的管束下,组合成平衡而统一的整体。〈〈兰亭序〉〉全篇324个字,分28行,字字相映带,行行相乎应,若行云流水,气势连贯,浑然一体。所以在通篇章法上取得了团聚不散的效果。

  8.风格美。何谓“分格”?分格即人。清刘熙〈〈书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历代对书法美的鉴赏实际上是对书法分格美的品评,如周星莲评书说:“坡老笔狭风涛,天真浪漫;米痴龙跳天、门,虎卧凤,二公书绝一时,是提种毫杰之气。黄山古清癯雅脱,古澹绝轮,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临池管见》)可见,风格就是体现在书法作品中的书家的精神、情感的反映或流露。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在“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国难家仇的情境下写下的,书家痛心疾首,悲愤填、鹰的情绪跃然纸上;而王曦之的《兰亭序》则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兴会的环境气氛中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书家悠闲自然、潇洒瓢逸的精神风貌。人的感情丰富,个性迥异,所形成的书法作品的风格也千差万别。

  9.意境美。任何有生命的艺术品,都能在功力深厚的技巧中蕴藏着作者的意境。意境越高,就越能显示出它美的魅力;只有法度而缺乏意境,只能称为“字匠”。故凡书家,无不以神韵,意境为书道之极峰。意境美又体现了书家的思想情感,个性和气质。在历代书家中如王羲之风度高远,故其书神韵逸;颜真卿忠义大节,刚正不阿,故其书端重庄严;苏轼雄文大笔,故其书如笔挟风涛。同一书家在不同环境下书写不同内容的作品时,也会创造出不同的意境。王羲之《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但它必须建筑在“法”的基础上,离开了“法”,一切意境则无从表现。

  J292.26

  A

  1005-5312(2016)05-0020-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