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6177
吴逸琳

  (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 200126)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

  吴逸琳

  (上海市实验学校,上海 200126)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包含面较广,在教育各方面给了后人启迪。除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外,孔子还特别注重道德伦理以及思想品质的教育,并且这两项教育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分别从教育内容、原则、方法三方面浅析了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

  《论语》;教育思想;哲学

  《论语》曾提到,教育的四大板块分别为文化、行为、忠义以及诚信,其中文化指的是学生应掌握的文化典籍,例如《诗经》、《春秋》等,而行为、忠义、诚信则是指人在生活中的言行处事,也就是德育,可见道德教育的地位。本文以《论语》中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为主线,研究了教育内容、原则及方法。

一、从《论语》看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上,相对于文化教学而言,孔子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在智育的教学中潜与默化的培养学生道德行为。《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说的是做人在家应该尊敬父母(重孝道),出门应该尊敬兄长,为人处世应该谨慎谈吐,应该注重信用,与众人和睦相处,与仁德较高的人为友,如果以上都做到了,仍有余力就用来了解、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又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体现了对父母的尊敬,父母在世的时候,尽量不要出远门求学、做官,即便要出远门,也应该制定远游的目标,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处。在这句话中,孔子注重教导子女了解自己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需要在父母在在世的情况下遵守,也就是说父母健在时,陪伴父母并且赡养父母属于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子女应该与父母一起生活,在力所能及条件下,子女应该照顾父母的起居、通过农耕、家事、工作去赡养父母,避免远游造成父母担忧。后半句说明,如果子女一定要出远门,但并没有合理的出行规划,势必会造成父母的牵挂,这与孝道是相违背的,因此要注重“游必有方”。这里体现的是对父母的责任。由此可见,孔子在教育内容上除了“诗、礼、乐”之外,更注重道德、品行的培养。

二、从《论语》看教育原则

在教育原则上,孔子认为应有的“诗、礼、乐”不能少,道德教育也应强调,而在原则上需注重适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举一反三,思想上不可停滞不前。若在教育中发现学生思想停滞,需适时开导,不可一味嘲笑、放弃。教育原则要求在最适合的时候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这是颜渊称赞孔子话,指的是孔子在教育中能够循循善诱,认为自身的学识比不上孔子的学问、品德与知礼。又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是孔子认为一个人在对事理上知识初步尝试去了解,是不需要去引导的;如果这个人在钻研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想法以及表达,也是不需要去引导的;如果告知他事理的一个方面,他却不能通过这个方面思考其它方面,同样是不需要去引导的。可见,在教育中引导也应遵守原则,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主动思考,而非被动接受。

三、从《论语》看教育方法

在教育方法上,孔子注重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小故事让学生主动学习、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发挥主观能动性,快乐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在学习、教育的过程中,与其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倒不如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换言之,在学习某项知识或获得某种能力时,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兴趣永远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育中应善于引导,让学生在乐趣中主动学习。(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孔子认为,在教育中不仅应注重书本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以致其道。学生学到的道德伦理知识、政治知识应该付诸实践,在学与行的关系方面,“行”不应片面性,而是需要“实学”,包含对所学知识的预习、复习以及后期在实践中的练习,达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要求。”(3)道德教育的渗入。《论语》中,“父在观其志,父没视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说的是当一个人的父亲在世期间,观察父亲的志向,在父亲去世之后,观察他的行为。若长时间不改变父亲的原则,则能够说是做到“孝”了。在这里,这句话体现了生命的传承,指的是人优秀的理想、言行需要被传承,作为人之子,身上有责任去传承父辈的优秀之处,这里的“孝”体现为对生命的回馈。但在辨证的观点下,现代化社会中可能需要对这种“孝”加以改善,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父辈言行去依从的片面性,后辈在父辈去世后三年都没有改变对父亲的依从,无法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就,长时间停留在原有水平,因此我认为对父辈的优秀言行、理想不仅要传承,还应该加以改进,让思想、行为共同进步。

四、结语

孔子在《论语》中体现的教育哲学思想并非朝夕能够参透,在孔子全方位对教育的论述下,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被完美体现。我们应举一反三的研究其教育理念,参悟教育内容、原则、方法等多方面的哲学思想,将孔子的智慧发扬光大。

  [1]刘萍.《论语》教育思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南宁:广西大学, 2014.

  [2]王楠楠.读《论语》浅析孔子教育思想[J].学理论,2015(31).

  G40-092

  A

  1005-5312(2015)32-0014-0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