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新常态下群众文化建设及意义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热度: 17485
王琄

  (新建县图书馆,江西南昌330100)

  浅谈新常态下群众文化建设及意义

  王琄

  (新建县图书馆,江西南昌330100)

  文化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折射,群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有着充实业余生活,培养积极心态,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作用。近年来,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新常态,本文以广场舞和夜跑族为例,简析当前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如何在新常态下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积极的生活氛围,也是我们关注的重心。

  群众文化;广场舞;夜跑族;建议

一、群众文化的概率及意义

(一)概念简析

  中国作为世人公认的文明古国,唐诗宋词元曲等传统文化经久不衰。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推挤,文化壮大发展,以普通人为代表的群众文化也应运而生。所谓群众文化,即是以普通大众为主体,以社会性活动为客体;以自我参与、自我开发、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集合。它的产生是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结果,是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满足公民文化需求的有利手段。

  (二)意义

  1.充实业余生活。群众文化主要以自发性为主,大多数是人民群众在的闲暇时间的社会性活动。当今时代多少人步履匆匆,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它的发展,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让大家体验到多种多样的文体娱乐项目;缓解了紧张的工作家庭压力,让大家在欢笑声中放松自己。

  2.培养积极心态。会玩才会学。群众文化的出现,不仅丰富大家的生活,而且帮助大家培养积极的心态以及朝气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活动过程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朋友,彼此在交流中互相了解,在了解中互相成长,不仅是身体上的满足,更是心灵上的愉悦。

  3.传递社会正能量。好的文化氛围不仅对自我身心修养有所裨益,对于传递社会正能量更是好处颇多。在一个群体中,大家都以健康友好的心态待人接物,这种良好的氛围会传递到日常生活中,彼此邻里同事间助人为乐,雪中送炭,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从广场舞到夜跑族看当前群众文化的现状

群众文化的定位不见得一定是多么阳春白雪或者文采斐然的,只要是群众乐于接受的,对国家他人不构成危害的,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大俗即大雅,近两年来红红火火的广场舞就是非常适应时代和群众的文化活动。

  (一)广场舞

  1.概念简析。广场舞,顾名思义,即在广场上跳舞,当然,这个广场不限大小,这舞蹈也不分种类。因为节奏感欢快,舞蹈动作易学,服装简单,舞蹈场地不限,广场舞已经成为参与度最高、最受群众欢迎、健身效果最佳的大型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追溯广场舞的起源,可能要和原始社会时群落之间经常要举行的祭祀活动,是近几年来以“润物细无声”的雨后春笋之势,在全国各地、各小区风靡流行,大多数以中老年人为主,按照约定的时间,汇聚在小区的广场或者是公园里,听着朗朗上口节奏感十足的音乐,跳着各式各样的舞蹈,或轻柔,或动感。

  2.意义。从个人来说,参与广场舞可以让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活络筋骨,在活动中保持年轻积极的心态;从家庭来说,比起在家中干瞪眼,到广场上和同龄人们一起舒展身心,有助于家庭和谐氛围的保持;从社会来说,老有所依,让中老年人在闲暇时间有所兴趣,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夜跑族

  1.概念简析。夜跑族,是指有锻炼意愿但苦于白天没有时间,利用夜晚进行跑步锻炼的一类人。纵观都市的“夜跑族”,他们大多数以中青年为主,他们都是城市生活的“奴隶”,白天常为生存奔波劳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夜跑”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治疗,成为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健康加油站。在都市里,“夜跑族”渐渐成为城市日落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实在夜晚锻炼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经过一天的植物光合作用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白天时的更高。跑步过程中,大家还可以互相攀谈闲聊,使得锻炼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一些原本只能跑短距离的人也可以在大家的带动下坚持跑更长的距离,无形中增加了锻炼强度,这也使得夜间组队拼跑越来越受到上班族的青睐。

  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来看,夜间跑步也比较适合,关键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且锻炼重在习惯和坚持。建议一周跑三至四次,跑步的强度不宜太激烈,整个过程控制在一小时以内,以免身体过于疲惫或亢奋。

  2.意义。夜跑作为一项跑步运动,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都有着众所周知的益处,而它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运动,它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催化剂。在跑步过程中,彼此放松,互相交流,更能够心平气和地沟通,有利于增进相互的理解。随着明星杜海涛夜跑瘦身消息的传播,夜跑更是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流行文化。许多人开始在微信、微博圈中自发组群,就近组队或者在世界各地打卡跑步,让普通的跑步运动逐渐成为世界各地夜晚的一道闪亮的风景线。

  (三)局限因素

  群众活动虽好,但像广场舞这样需要音乐播放的,普遍存在的扰民现象等,高分贝的噪音导致喜静的人苦不堪言。此外,各地也可能还会出现场地纷争、设备损坏等情况,然而不论是广场舞还是夜跑族,都容易受到天气等不定性因素影响。

三、从广场舞到夜跑族看群众文化建设的条件

(一)有号召力的领导者

  从广场舞到夜跑族,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群众文化的兴起,必然有一个或者一群有号召力的领导者,他们富有创新力,同时有极强的行动力,当他们发现一个有利的活动时,会及时地号召更多人加入,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方式,迅速地在小范围内集结成一个团体,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二)符合群体的生理或者心理需求

  如上文提到的,广场舞的主要参与对象是中老年人,而夜跑族的话想对集中在青壮年的上班族、学生等脑力工作者,这两个群体文化都是基于该群体的特点——中老年人需要适当地舒展筋骨保持年轻心态,青壮年的脑力工作者则需要在一天的繁重压力下,静静地释放自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群体文化最主要的条件是要符合群体的生理或者心理需求,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能满足这两大需求的,必然会得到广泛地推广。

  (三)组织成本较低

  仅有领导者和满足群里身心需求还不够,如果组织过程中花费的成本过高,那参与的人数势必大减。正是由于像广场舞这样,只需一台音响设备以及一身舒适的穿着,夜跑族更是简单了,舒适的跑鞋加T恤,沿着马路、小区、公园都可以进行,完全不需要考虑到场地、服装、硬件等租赁和购买的问题。通俗的说,一个成功的群体文化,必须是在普通大众消费的承受范围之内。动辄日均上百上千的项目,肯定无法在群体中持续的。

  (四)活动入门难度低

  一个群体活动想要推广起来,必须要有大量加入的人群。这就要求我们在发起群体活动时,必须优先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以高标准来要求群体,还期望群体文化大发展,这是很难实现的。只要活动或者项目简单易懂,门槛低,参与人数才会实实在在地增加,群体文化才会不断繁荣。

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因年龄制定

  不同年龄层又不一样的身心需求,比如中老年人注重养生,青壮年重在释放压力。结合不同年龄层的问题以及现实的身体素质,科学地开展类似兴趣小组、广场舞、夜跑族这样的群体活动,在活动中发扬积极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是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因地域制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差异,东西不同。大家对美的追求不同,西北人民的性格豪爽,可以热热闹闹地扭秧歌;江南水乡的小家碧玉,可以组织刺绣,下棋等等活动。适应地域风情的才更有可能得到大家的相应。

  (三)以社区、学校等作为一个组织单位

  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并且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这就启发我们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要以社区、学校等组织为载体,发挥群体的稳定性,相互监督,相互鼓动,让大家经常性地加入到共同活动中来。

  (四)地区部门提供相应支持

  普通群众的影响力毕竟有限,要想真正发挥群体文化的作用,就要地区宣传或者居委会或者类似的行政部门提供相应支持。同时可以组织小范围内的比赛,激发大家参与热情,鼓励更多人加入群体活动,促进群体文化大繁荣。

  [1]窦彦丽.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J].四川体育科学,2013(02).

  [2]王芳.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29).

  [3]徐立和,李博.广场舞运动的优势及局限性分析[J].科技视野,2015 (04).

  G249.2

  A

  1005-5312(2015)29-0178-01

  关键词:群众文化;广场舞;夜跑族;建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