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海口571127)
海南乡村旅游之民居建筑
张风原彬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海口571127)
本论文旨在于通过研究海南传统民居建筑产生时代背景、人文内涵、地域性特征,以及如何促进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并从研究中了解海南乡村传统民居建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海南;乡村旅游;民居建筑
海南省是祖国的宝岛,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空气质量、热带植被和海洋等生态环境在国内首屈一指。另外,在民俗民风方面,海南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国改革开放及海南经济特区建立,促进了海南社会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海南省政府出资在海口市郊区打造一批文明生态村,为海南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一些“农家乐”和“休闲庄落”悄然出现,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海口市三门坡镇的鱼鳞村、加乐湖村,火山泉休闲村庄、红树林农家乐,以及海南高速公路建成后,东线的市县如:定安、文昌、琼海等乡村旅游也伴随着经济特区的发展而兴起,成为海南乡村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大多数乡村旅游景区只提供餐饮,而缺少“民宿”式的乡村旅游,所以成效不大。海南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民居建筑及人文景观,而遗憾的是,海南人民并没有意识到如何利用这地域性文化,建设“民宿”式的乡村旅游。有些村民们把祖宗留下的房屋拆掉,盲目的追求城市风格,建起一些不中不西、不城不乡的住房。房屋造型丑陋不堪,室内装饰使用现代材料,设有麻将桌等。这不得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一、海南汉族传统民居建筑
从海南历史遗留下来的民居建筑特征及风格来看,是与中原一脉相承的。海南最早的移民大多从内地闽南地区迁移而来,民居体现出深厚的闽南风格。随后,岭南、云贵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地区及国家移民带来了各自地区的文化,再加上融合了本土热带风情,使海南的汉族人居住地区出现了多元化的文化及民居建筑特征,逐步形成了本土特有的地域性风格。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大量海南人前往南洋谋生,并带回了其时经受西方殖民影响的南洋文化,海南民居又随之融入了欧洲风格,带来了新的民居形式——骑楼。由于海南是一个移民岛,多民族多元化的历史文化使海南民居建筑存在有以下特点。
(一)建筑结构
海南汉族一般都居住在沿海和平原地区,例如海口和东部区域的文昌、琼海、万宁等,由于多受台风的影响。民居建筑比较低矮,建筑结构呈左右对称之势,四平八稳;前后左右有建筑或围墙相连接,极为坚固,具有防水防风之功能。
民居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前屋、正屋、后屋、横屋、院子和围墙所组成。城市民居的建筑结构与乡村的还有区别,由于房屋的两侧是其他民居,所以正屋的,前屋、正屋、后屋、院子需要有围墙围住;而乡村民居两侧均为人行道,因此正屋和横屋带有围墙的功能作用。
海南民居的正屋普遍以“一厅双开”的布局。正屋包括前屋或后屋,中间正堂或厅,左右两侧对称式地各设二房间,共四房一厅,这与四代同堂的中国传统观念是紧密相连的。
海南地处热带及亚热带,阳光灿烂,气候炎热,除了在房屋的南北方向开窗通风采光之外,室内空间多采用通透的设计手法。如隔墙、屏风及室内家具的镂空设计等;在空间布局上,院室相间,卧室较小,庭院较大,强调开放式的群体生活,营造出一种深厚的人文气息。
单横屋(窄廊)
单横屋(开廊)
乡村民居人行道
正屋
(二)图案装饰
海南民居的装饰图案一般应用在门、屏风、窗、瓦当、门章、屋顶、瓜柱、柱子,以及家具上。表现形式多为雕刻、彩绘及釉面陶等。
装饰图案及象征意义有植物、动物、人物、几何形等。
植物有:梅花(五个花瓣代表五福)、牡丹(富贵)、莲花(花好月圆、美好美满)、桃子(长寿)、石榴(多子多福)、兰花(品性、德行、君子)、柿子(事事如意,万事大吉)、菊花(品德,“菊”与“吉"相同音,吉利)、竹子(高风亮节、清秀俊逸)、松树(英雄气概、万古长青)、卷草纹也叫唐草纹(连续、吉祥)。
动物有:喜鹊(喜悦、美好、喜事临门)、鹿(与“禄”同音,高官厚禄)、蝙蝠(与“福”同音)、鸳鸯(夫妻恩爱、家庭幸福)、凤凰(吉祥、高贵、幸福)、龙(权力、尊贵)、鱼(年年有余)等形象。
几何图形有:回纹(长久、回轮,带有宗教色彩)、万字纹(“卐”回转纹,吉祥幸福)、云纹等。
文字有五福及对联:福(五福临门: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禄(高官厚禄)、寿(长命百岁)、喜(喜庆、节日、红事)、全(幸福美满)。
人物有文官(高官厚禄)、武将、门神(辟邪、驱鬼、门卫)、文人墨客(休闲生活)等。
采用中国传统图案形式,如单独纹样、对称纹样、均衡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海南民居墙壁多采用青砖石脚,灰泥批档;屋顶用瓦片和灰泥;黑色或棕色的隔离板、桁条、门扇、窗框、屏风用“石盐”木、荔枝木和菠萝格;白泥方砖地面铺料。除了彩绘图案外,色调沉稳,显得端庄朴实,无喧闹、华丽之感。
龙形卷草纹(唐草纹)
彩绘
云纹
福字门章
(三)建筑材料
海南是个海岛,四面环海,交通运输极为不便,所以在取材方面,多是就地取材。如地基墙脚的石头;砌墙的灰砖;屋顶的瓦片;批档的灰泥;釉面陶窗;地面的石砖铺料;屏风、门窗、隔离板及框架桁条的荔枝木和菠萝格等,有些富有的家庭从南洋进口“石盐”木来建造。
石头墙脚“石盐”木隔离板
荔枝框架桁条
釉面陶窗
菠萝格的瓜柱
砌墙的灰砖
二、海南乡村旅游之民居建筑
(一)彰显乡村旅游的人文底蕴由于海南民居建筑结合了中原文化及南洋文化,以及本土热带风情的地域文化,在历史悠久,人文内涵和底蕴硕厚的中华文化中,显得别具一格,多姿多彩,是我国建筑文化的瑰宝。古老的建筑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沉淀,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海南民居通过与周边生态环境的有效结合,相得益彰,更是吸收了游客的眼球,特别是长期生活在远离自然环境的城市人,更有一番回归自然耐人回味的享受。
(二)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居最初是为了满足人类遮风挡雨、居住的功能需要,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人类的居住空间和建筑结构也在变化。城市人为了解决拥挤的居住空间把祖宗留下来的祖屋拆掉,向高空无限制的生长;而乡村、小镇由于有广阔而又生态的居住和生活空间,把传统民居毫无怨言的保留下来,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载体,也成为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火柴盒式的高楼建筑的城市人向往的天堂。
(三)增添乡村旅游的人文内涵
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乡村村民,利用剩余的居住空间开发“民宿”旅游项目,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台湾地区的“民宿’是整个台湾旅游业收入的50%。观光旅游者到乡村旅游,除了观赏和了解传统民居及周围生态环境那特有的人文气息外,还可以与乡村人“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享受那丰收的果实、种植的愉快、生态的环境、新鲜的空气、美味的食物、与文化底蕴的住宿。了解乡村当地人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民间故事、历史文化等,更是一番风味。还有些旅游者带上孩子来到乡村,了解农村的生活景象,所有这些都使乡村旅游变得更富有吸引力。
(四)深入开发海南的乡村旅游
在海南乡村,好在历史遗留的民居拆除的不多,不少村落还保留着完好的传统建筑。然而很多乡村的中青年人因为不愿呆在土生土长的“寂静无味”环境,向往着城市“喧闹”的生活,所以不少民居只是一座空屋或只剩下不愿意离开家乡的老年人在居住,因此也难于开发乡村旅游。这就需要有些从乡下走到城市的中老年企业家或退休的政府公职人员,回家乡开发乡村旅游,把原有的祖屋经过适当“装修”,完善生活空间和设置,如卧室、淋浴室等,使乡村旅游“民宿”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五)挖掘海南的地域性元素
无论是景点、城市或乡村旅游能有可持续发展保证的是地域性特征,如桂林山水、北京故宫,美国自由女神、法国的埃菲尔铁搭等,无不是代表那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域性特征,海南的地域性元素不仅仅是黎苗族文化和椰子树,海南的传统民居由于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南洋文化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形成了海南独具的地域性特征和元素。利用传统民居推动海南乡村旅游,这对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海南社会经济,无不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事。
三、结语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现代社会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和生活节奏逐渐变快,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也将日益强烈和增加,这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展望未来,海南的乡村旅游将会更加广阔、美好。★本文为: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NSK (GJ)12-71。
TU241.5;F592.7
A
1005-5312(2015)29-0012-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