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学习中的理性与感性
杨娜张建明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声乐艺术的学习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过程,文章具体以歌唱中声音的美化与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为例,阐述了理性与感性各自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声音的美化是一个理性的学习过程,要理智地去完成,这样才能获得美妙的声音;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是感性的,要做到以情动人,赋予歌曲以生命的活力。
理性;感性;声音美化;情感
一、何为理性与感性
1.理性,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考虑事情的态度,处理问题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一个理性的思维的人一般都表现为:重视并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我要做某事,那要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法。而所谓“可行”,就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2.感性,指人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能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感受力很强,能体会到任何事物情感的变化。感性的人,在待人处事过程中,更遵从下意识,也就是习惯于从心所想出发,不会更多的考虑客观条件。一个感性的思维的人,则一般表现成:如果我要做某件事,我就要选择一个我希望的方法。
3.理性与感性的区别:(1)理性一般遵循规律,追求效率;感性一般轻视规律。理性的人一般会在规律与规则的约束下思考与实践;而感性的人一般都会遵从着自己的情感,更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2)理性克制自己,感性追求满足。当我们认为一个人有理性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能发现,他表现得较为律己、谨慎和有耐心。感性的人一般感情丰富、有人情味、心软善良、情感细腻、感受力强、浪漫、具有感染力,但感性的人有时会比较冲动。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感性与理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就像人的左膀右臂一样各司其职。但是在声乐学习中感性的人占多数,所以一般的声乐学习者都表现为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
二、声乐学习中理性与感性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声音的训练和美化,另一方面是对声乐作品的情感把握与处理。声音的训练美化与作品的处理依靠的是理性与感性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声乐学习中理性的重要作用
声音的训练和美化是通过身体各个器官来完成的,有其科学而完整的操作过程,所以声乐艺术的学习者首先要了解人体的发声构造、发声原理等生理构造知识,然后通过针对不同声音条件个体的发声训练来逐渐美化声音。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的基本技术方法的训练,才能发出美妙动人的歌声。而发声基本技术方法的训练过程是一个有规律、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理性的来完成,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更有甚者会出现一些伤害发声器官的情况。声音的美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
1.气息的学习与训练
声乐学习中的气息训练是声乐学习的基础,也是声乐学习的难点。气息在歌唱中的作用就像一个汽车的发动机的作用一样,是歌唱的动力和源泉。只有气息运用适度才能托起声音向外传播,气息充沛才能发出饱满洪亮不尖锐刺耳的美妙声音。明末清初大椿《乐府传声》中提到“善歌者必先调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既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既可致遏云之响谷之秒也。”就是说唱歌必须先气沉丹田,然后再以气息托着声音使声音往出走,这样就能获得美妙的歌声了。
气息的学习与训练必须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我们常说的“气沉丹田”可以理智的感受到腰腹部肌肉的膨胀与紧张。这实际上是腰腹部的一种肌肉运动,就像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一样,是一种客观运动,不是单纯的心理意识。对于初学者而言,要理智的学习腰腹部的肌肉运动,从而训练气息,不只是一味的寻求心理意识。
2.共鸣腔体的学习与训练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声乐老师经常会提到歌唱的共鸣,这一点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歌唱的共鸣分为口腔共鸣、头腔共鸣与胸腔共鸣头腔共鸣的位置高,音色明亮,声音圆润、华丽,具有穿透力,是唱高音区各音的重要共鸣。口腔共鸣,它是架接在鼻腔和胸腔间的“桥梁”,贯通上下,是唱中声区各音的重要共鸣。胸腔共鸣,它包括气管、肺和胸腔。它能使声音浑圆、结实、丰满,是唱低音区各音的重要共鸣。这些共鸣是靠口腔、头腔、胸腔的肌肉运动来获得的。口腔共鸣的获得要依靠软腭的抬高与舌根的放松,软腭的抬高就是要让软腭紧张起来。头腔共鸣的获得要依靠咽壁的肌肉力量与口腔软腭肌肉力量的共同支撑。胸腔共鸣的获得则需要打开两肋,也就是在吸气的同时要感受到两侧肋骨向外扩张,这实际也是一种身体的肌肉运动。只有训练好了口腔、头腔与胸腔的各个部位肌肉,再以良好的气息做支撑,才能拥有良好的歌唱共鸣,从而形成一个坚固的共鸣管道。在此引用一下口诀帮助训练正确的口腔与咽壁肌肉:
张嘴同时提笑肌
倒吸口气提小舌
惊喜状态立咽壁
半打哈欠开喉咙
咽壁与口腔的正确训练要做到提、抬、立、开四个字。“提”即提起笑肌。“抬”即抬起小舌或是抬起软腭。“立”即立起咽壁。“开”即打开喉咙,放松舌根。咽壁与口腔的正确歌唱状态是可以具体看到的,是具体的身体肌肉的理性运动,不仅仅只是一种心理意识。
3.身体各个器官协调性的训练
声音的训练和美化是通过身体各器官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的。想要发出美妙的声音需要把发生所涉及到的各个器官协调起来。这项训练需要长期刻苦努力的理性训练才能完成。要使各个发声器官相互协调,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气息状态;其次,要放松舌根、抬起软腭、咽壁用力、扩张两肋。最重要的是要让这一系列的肌肉运动同时完成,这就做到了身体的协调与配合。只有让身体各个肌肉群同时都发挥作用,才能获得一个坚固的共鸣管道,从而美化声音。
(二)声乐学习中感性的重要性
理解并掌握了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与发声技术手段还远远不够,声情并茂才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声”是指歌唱者美妙的歌喉,“情”是指对声乐作品情感的理解与表达,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做到歌声动人。“声”要靠天生的生理条件与后天的技术训练来完成,是一个客观与理性的过程。“情”则是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是一种很感性的情感。要做到歌唱的感情丰富、细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熟悉声乐作品。对作品熟悉是唱好一首作品的最基本要求,无论是旋律、节奏、歌词还是各种表情与力度记号都要了如指掌。尤其要充分的理解歌词,歌词是声乐作品表达情感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充分理解了歌词所要表达的涵义才有可能唱好作品。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歌词涵义,那声乐作品就变成了练声曲。
2.深刻理解声乐作品。歌唱者把自己对于一首歌的感受用歌声艺术的歌唱出来,使听众能够清楚充分的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这就做到了对声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与各种因素有关,比如性格、生活经历、文化水平等等。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声乐作品也一样,大多数的声乐作品都是在表达生活的酸甜苦辣与人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还是细心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五味杂陈。
三、声乐学习中感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
声与情、技与艺是声乐艺术中的血与肉,是无法分开的。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要做到声情并茂、情字合一。声乐技巧训练是需要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认真实践,要通过系统正确的发声练习,逐步去获得拥有良好的共鸣、高的发声位置、宽阔的音域、统一的音色、准确的音高和呼吸的良好控制的声音。缺乏正确的声音方向的概念,缺乏理性的控制自己声音的能力,都将是声乐艺术道路上的拦路虎。但是如果只有科学的声音,没有形象的、能感动听众的感情表达也是不行的。因为声乐艺术的体现方式就是各种各样的声乐作品,学习声乐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能驾驭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而声乐作品则是生活与人心的放映,如果不能生动的表达作品情感,那么也是不完整的。
所以声乐的学习过程也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过程。理性学技,美化声音,使自己的声音犹如天籁般美妙。感性表情,以情动人,赋予歌曲生命活力。声与情、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才能学好声乐艺术。
[1]封琴.从“明理懂法”到“明理知情”[J].艺术百家,2014(05).
[2]孙稷.声乐学习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教育探索,2006(09).
[3]吴耘.浅谈声乐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7(03).
J616
A
1005-5312(2015)23-0095-0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