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浅谈写生的表意与外延
——陕北写生有感
冯笑笑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猛烈的冬风拼了命地砸向那荒凉的山背,壮烈的回声响彻山间;黝黑的农妇晃悠悠地端来一大盘簇拥的红枣,同样晃悠悠的还有那洋溢着满脸的微笑;质朴又敦实的窑洞在寒风中坚守着这片朴素的土地;山脉荒凉中悠蕴育着某种异样的生机,雄浑中也夹杂着独特的秀丽。在陕北,物与人都拥有某种共通的雄浑与直白。一个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更能够懂得陕北质朴而雄壮的美。自我感情经过丰富体验的人,更能一往情深。因为有深切的感受,所以这种环境带给我的感受绝不是一时的情绪冲动而已。与自然相交的这一瞬,意理相合。对于学绘画的我来说,把写生变成了思考,深入理解了写生的表意与外延。
写生;写实;表意与外延
对于写生,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就是,“写生”即“写实”。写静物,写风景,写人物,写动物和其他一切自然景物。分为室内外写生,人物景物写生等;第二种“写生”是描写景物,动物,人物等的生命及力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
一、写生的第一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对写生外相的理解,他们所进行的只是“描写”的地步,却打着“写生”的口号。这种理解使写生的意义部分丧失。只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保存自然的千万分之一而已。依葫芦画葫芦,不敢有丝毫的变动,小心翼翼的遵从自己的视觉。所谓“唯妙唯肖,很逼真”,只不过是略示自然的存在,'使艺术处于被动的爬行地位。“写实”使写生的意义过于僵硬,完全背离了写生的初衷,为什么写生,为了像而写,那就等同于照相机的功能,在这个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来说,显然没有了艺术前景。绘画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不仅仅用眼睛看,也要用耳朵听,用鼻子嗅,所以视觉艺术不能只局限于可视。所有的感觉器官都在起一定的作用。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他的写生并非部分人对写生的错误理解的“写实”。就米勒的《晚祷》,总可以使人感受到钟声,微微的气喘声,甚至感觉到祈祷者微微跳动着的虔诚的心,这种写生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写实。
二、写生的第二种理解
第二种“写生”的理解,写“动物、人物、景物”的生命,这种理解看似比第一种理解深入具体些,但仔细一思考,便发现了它的附意之错。动物、人物等都有生命,存在生命的力度。但为什么要写它们的生命呢,它忽略了人在艺术中的思考与感悟。写了“动物、人物、景物”的生命,目的是达到了,可是意义呢?人作画不仅仅是为了画,肯定是物与我有了某种共鸣。试想用这种想法怎么理解抽象画呢?物本身并非抽象的,只是人主观的通过抽象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会。不管怎么说,探测艺术矿原的仪器绝不是精密的科学仪器,而是活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艺术家。“交心”是生活和艺术连接的管子。区别艺术的真与假,无疑是艺术的魅力是否对人有真切的感染而论的。人从自然界汲取精神力量,达到感情的升华,取自然之名,夸其之美,画出理想画出普遍性。因此,这种对“写生”的理解,忽略了人对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人写生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三、结语
因此,不可以把简单“写实”定义为“写生”,也不可以把仅仅写“人物、动物、景物的生”定义为“写生”,不能忽略“物”的生命与力度,也不可忽略人与物的共通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写生,是人们寻找与他自我的生(人的感觉与感官与体会)相融合的物(包括人物与景物等)的生,然后用写生的能力表现出来。人从自然界汲取精神力量,达到感情的升华。这种感情的变化,不取决于主观的愿望,乃是实践。伟大的感情是伟大实践的产物。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写生,更好的写生。感情是艺术的血肉,不是抽象的东西。实际上只有艺术家把个人的体验的感情升华到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和所有普遍感情的时候,才能获得深刻的思想光辉,才能把自己与参观者一起投进生活中,为他人挥泪,替古人担忧,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产生真挚的,高尚的,热烈的时代感情。感情的冷漠者,自私者,狭隘者,不会再生活中发光发热。虚假的艺术只不过是印在装饰性花纹的纸币,而朴质的艺术,则往往是更多真情实感的。因此,用我们的感情与体会,带着我们的技能,真正的去创作艺术,拥抱艺术。让我们的写生不在是单调的,没有力度的描摹。而是生命的思考与呐喊。
J212
A
1005-5312(2015)20-0180-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