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1524)
论《十八春》的蕴藉美
郭小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1524)
《十八春》的含蓄和蕴藉是有相当功力的,那么的稀松平常而又曲尽其妙,以至于不着痕迹地微妙,加上那份稳实与平和,总体给人醇厚和回味无穷的感觉。
《十八春》;蕴藉美
《十八春》的含蓄和蕴藉是有相当功力的,来得那么的稀松平常而又曲尽其妙,以至于不着痕迹地微妙,加上那份稳实与平和,作品总体给人醇厚和回味无穷的感觉。
我们先来看看作者细致而传神的刻画天才。他是这样描绘世均第一次见到曼桢时的情形的是他和叔惠一起去一个饭铺子吃饭时:“一进门的一张桌子,却有一个少女朝外坐着,她面前只有一副杯箸,饭菜还没有拿上来,她仿佛等得很无聊似的,手上戴着红绒线手套,便顺着手指缓缓地往下摸着,一直摸到手丫里,两只手指夹住一只,只管轮流地摸着。”叔惠在作品里不是那么细心的人,而对曼桢是熟悉而不感兴趣的,那这自然是世均眼里的曼桢了。可见他对曼桢是十分注意的了。叔惠给两人作介绍后又一段曼桢的描写:“她是圆圆的脸椭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廓就是了。蓬松的头发,很随便地披在肩上。世均判断一个女人的体态衣着,本来是没有分析性的,她只是笼统地觉得她很好。”“她把两只手抄在大衣袋里,微笑着点了个头”——两人都是有好感的了,可来得这样的自然和委婉。曼桢在茶杯里给世均洗了洗筷子后更有一段对世均微妙心理的精彩刻画:“世均把筷子接过来,依旧搁在桌上,搁下之后,忽然个一转念,桌上这样油腻腻的,这一搁下,这双筷子算是白洗了,我这样子好像满不在乎似的,人家给我洗筷子倒仿佛是多事了,反而使她自己觉得是殷勤过分了。他这样一想,赶紧就又把筷子拿起来,也学她的样子端端正正架在茶杯上面,而且很小心地把两只筷子头比齐了。其实筷子要是沾脏了也已经脏了,这不是掩人耳目的事么?他无缘无故地竟觉地有些难为情起来,因此搭讪着把汤匙也在茶杯里淘了一淘”没有什么一见钟情的痴迷和狂热,也没有眼神交错的怦然心动,可在难为情和淡淡的喜悦里,两人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作者是这样刻画两人恋情的发展的:“从这一天起,他们总是三个人在一起吃饭”很自然地给了两人在一起的机会。“有一次,他和世均谈起厂里的人事纠纷,世均道:‘你还算运气的,至少你们房间里两个人还合得来。’叔惠只是不介意地‘唔’了一声,说:‘曼桢这个人不错。很直爽的。’世均也没有再往下说,不然,倒好像是他对曼桢发生了兴趣似的,待会儿倒给叔惠俏皮两句”世均是真的发生兴趣了,所以才有这一番顾及。“还有一次,叔惠在闲谈中忽然说起:‘曼桢今天跟我讲到你。’世均倒呆了一呆,过了一会方才笑到:‘讲我什么呢?’…”在叔惠回答他和滔滔不绝地分析自己个性中的复杂之点时,“世均坐在一边,心里却还在那里想着,曼桢是怎样讲起他来着。”到他们一起去郊外照相,曼桢把自己雪白的毛巾给世均擦裤子上黑乎乎的机油,再到照相返回途中曼桢买伞犹豫不决时“世均说了声‘没有花的好’她便马上把那把没有花的买下了”,两人的喜欢已渐渐明晰,但作品表现得如此深婉和蕴藉,不慢慢和专心体察,简直不能发现。到两人去给上司做生时,世均完全为了想见到曼桢而去,吃饭时与曼桢同坐上首像对新人的感想,作品的叙述和刻画仍是不温不火,像是诉说如梦往事的语气,而作品中两人的表现亦是小河淌水般的平静,只有几次不小心把喜欢流露出来的脸红和“怔了怔”“呆了呆”之类。终于到世均要南京的回家几天时,作品亦不过更显含蓄微妙的刻画之功:是曼桢在头晚买了些点心去给他,“她坐在那里,他站得很近,在那一刹那间,他好像是立在一个美丽的深潭的边缘上,有一点心悸,同时心里又感到一阵阵的荡漾。她的话早说完了,他还没有走开。也许不过是顷刻间的事,但是他自己已经觉得他逗留得太久了,她一定也有同感,因为在灯光下可以看见她脸上有点红晕。她急于要打破这一个局面,便说:‘你忘了把热水瓶盖上了。’世均回过头去一看,果然那热水瓶像烟囱似的直冒热气…今天也不知道怎么这样心神恍惚”即至世均要给曼桢表白了,竟也是连“我喜欢你”这样的话都没用到,更毋庸说“爱”呀“爱”的了。他只是说:“——曼桢,我有话跟你说“…“我有好些话跟你说。”世均的话完了,接下来又只有神情和心理“其实他等与已经说了。她也已经听见了。她脸上完全是静止的,但是他看得出来她是非常的快乐,这世界上忽然照耀着一种光…”作者没怎么代他们说话,他们自己亦没什么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只有那么微妙的神情、动作,和心理,只有两人会心的默契,而恋爱的空气却自在作品中弥漫。
至于叔惠和翠芝的恋情,就更是隐晦和迷离了,半辈子的痴恋,却含蓄得都有些不易觉察,连作品里的两人自己都弄得不甚分明和确信,更毋庸说他们身边的人了。
总之,作品概而读之似觉朴淡如水,可细细体味,却有无限韵味深藏其中,给人爱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由此呈现出醇厚深邃的含蓄蕴藉美。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2]张爱玲.十八春[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3]胡晓虹.谈《半生缘》的自然主义色彩[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I207
A
1005-5312(2015)20-0011-0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