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浅析贝多芬的《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
张馨月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钢琴作品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作钢琴家的“新约全书”。其中第八首又名《悲怆》,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作品,可以说是贝多芬早期创作的写照,同时也是他创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曲子突出了贝多芬同命运斗争及其超凡脱俗的人物个性。作品共三个乐章,本文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方面入手,对此作品作初步的探究。
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
一、创作背景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创作于1798年,出版于1799年,是贝多芬早期作品中最杰出的一首。首次出版时贝多芬将其命名为《激情大奏鸣曲》,这个名字更易于理解,因为此作品除了引子外,几乎没有悲伤元素,反而让人感到激情、向上、与命运抗争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可以说是对作曲家人物个性的真实写照,作品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力。二、曲式结构
(一)第一乐章“悲怆”开始了,以一个富于戏剧性的减七和弦进去,由强而突然转弱。引子部分,自我精神与现实的压力所造就的矛盾冲突,伴随着痛苦、叹息与绝望,也暗示着对自由未来的幻想和希望。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以积极的节奏不断运动,不可一世。表现作者内心精神追求。副部主题优美动人。展开部分简练中蕴含了新的感情细节,可以听到悲惨的呼吸,急躁的冲动和钢铁般的意志。
结构:c小调,快板,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引子(1—10小节)富于主题性格,曲子一开始就阐明了动机,形成了充满悲怆情绪的庄板,贯穿全曲。庄板缓慢的和弦沉着、深厚的表达内在的紧张度,节奏上也极具法兰西风格。音乐的强弱对比、音量对比逐渐推进,使悲怆的情绪逐步加深。呈示部(11—134小节):快板的进行以二分音符为单位,呈现出类似交响乐的华丽灿烂,节奏的精准度极高,没有丝毫的自由感。左手震音、右手断奏的配合呈现出鲜明的主题。连接部承上启下,调性也开始发生转变,由原调转到同名小调——降e小调,用持续的属功能引出副部主题。副部包含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斗争性形象暂时消失,转入回忆和思考,旋律在低音区和高音区交替进行;第二主题出现在它的关系大调上,接近于主部形象。二者形成了强烈对比,极富戏剧性。结束部是降E大调,再一次回到八分音符的进行,并带有急速的、生机勃勃的性质。展开部可以说是引子、主部、连接部音乐形象的密集展开。开始部分是一个主调上的回归,前8小节是没有变化的再现,副主题却是在f小调和c小调上再现。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变化再现,以变奏、缩小和扩大的手法,重复了呈示部。尾声又重新的响起了引子的主导动机,用主部主题做结尾和贝多芬简洁、刚毅的结束句。
(二)第二乐章
一段如歌的旋律使音乐进入柔板的第二乐章,这个乐章更像是一首悲歌,饱满纯朴、优雅清新。在一瞬间表达着作者对生活的爱意,而又融入了失落的惆怅。管风琴般的音响产生一种宗教性的虔诚感,仿佛合唱般,歌唱着我们“心中的宗教”。
结构:降A大调,采用了三段体曲式。
虽然篇幅短小,但是简要有力地表达了作品的含义。第37小节的出现令人觉到既意外又难忘,调性也转入平行小调——降a小调,从材料看更像是一个展开部。乐段采用了三连音这种音型作为伴奏材料,同样的节奏型也在主题旋律最后一次再现时得到运用,显得格外感人。
(三)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亲切而不失典雅,没有交响乐的激情,也没有阴影的凝重覆盖。似乎有忧郁思乡的情结,同时也在描绘令人流连的田园,平和而又美丽,可以去解脱自我痛苦的心灵。在尾奏中激烈而又热情爆发的旋律是给“悲怆”的一个最完满的答复:冷静的面对现实,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斗争,为了自由,也为了人类的友爱与和平。
结构:c小调,回旋曲式,快板。
这个乐章充满田园风格,富于幻想,作者用这个乐章的轻巧、柔美与第一乐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主部主题在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同时,隐隐带有不稳定的游移情绪;这个旋律和德国民歌音调有着密切的联系,蕴含着一种悲伤的情绪。至61小节进入第二主题,它出现在降E大调上,主题的旋律虽然明朗,却以急速的运动暗示着不稳定的心态。78小节进入第三主题,以A大调,是幽静柔和的一个主题,其中巧妙使用了对位的技法,旋律以一种宣言式的语调表达了坚强稳定的意志。在连接段的音乐之后,第一主题第三次再现,同时转入C大调,紧接着第二主题在C大调上第二次出现,随后主部主题又一次再现,进入尾声。作者在尾声中提出了严肃问题,并给予肯定回答,表现出了坚强不屈、钢铁般的意志力。
综上所述,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之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同时也把音乐的戏剧性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品在反映贝多芬心境体验的同时,号召着人们向命运挑战、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理想。整部作品情绪激昂、和声新颖、曲调晰,既有悲怆的叹息,又有追求美好明天的激情。
[1]苏克里母辽夫.论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
J624.1
A
1005-5312(2015)17-0086-01
赞(0)
最新评论